2024年成“最暖一年” 近20年气温偏高趋势更明显
2025-01-04 06:44:16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回顾2024年的气温,从国内到国际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史上最暖”。
来自中国天气网的消息称:2024年是我国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2024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12.3℃,夏季平均气温22.3℃,秋季平均气温11.8℃,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2024这一年,我国的炎热中心在哪里呢?
2024年度最“热”情大中城市排行榜上,南方城市包揽所有席位,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
重庆以77个高温日夺冠。这一数字不仅将重庆送上2024年“热”情榜榜首,也刷新了我国省会、首府、直辖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多高温日数纪录。
浙江金华、四川泸州紧随其后,以69天和66天位列二、三名。
湖北宜昌、浙江温州和杭州,2024年的高温日数也超过60天,榜上有名。
2024年到底有多“暖”?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 周丽贤:刚刚结束的2024年,又是有完整观测史以来最暖热的一年,我们又一次见证历史。并且,根据1961年以来的数据,前十暖的年份都出现在21世纪,展现了气候变暖的趋势。
气温低于0℃的天数在北方多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感受全球变暖带来的一些变化。比如说,气温低于0℃的天数,在北方多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包括像北京、银川、兰州等城市都是如此。目前是冬至时节,周日就进入小寒节气了,但由于气温偏高,北京很多冰场到目前还没有开放。
北方冬季初雪来得晚 结束得早
随着气候变暖,北方的初雪来得越来越晚,终雪结束得越来越早。比如长春在2000年之前,最后一场雪一般在4月中下旬,但是最近十多年,已经提前到3月下旬。
40℃以上的酷热天气频繁多见
夏天的时候,一年中用空调的日数在增多,尤其是南方,一天当中空调开得更早,关得更晚,甚至整夜都离不开空调。其实这也是全球变暖的一个缩影,因为高温越来越多,甚至40℃以上的酷热天气更加频繁和多见。
早在2000年之前,最多有1300多个气象站观测40℃以上的气温,但在2022年,有4200多个站点观测到40℃以上的气温。
2024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1℃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图,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达到了10.9℃,较常年同期偏高1.01℃,是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
除了2024年最暖之外,观测史上第二暖为2023年,第三暖为2021年,第四暖为2022年,排名前四暖的就是最近4年,甚至1961年以来前十暖的年份都出现在21世纪。
如果以近30年(1991—2020年)的常年气候数据作基准线,会发现21世纪之前年份的平均气温都难以达到这个平均线,而21世纪之后年份大多都偏高。可以说,近20年来气温偏高的趋势已更加明显,气候变暖趋势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什么原因导致2024年成“最暖一年”?
2024年全球平均多经历41天极端高温
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 朱定真:2024年是厄尔尼诺影响的次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温度又创了新高。12月底国际上关于气候风险年度报告里面就指出,2024年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平均多经历了41天的极端高温。
近半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去年平均气温达历史最高
2024年我国出现了八次大范围的高温过程,夏季高温日数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第二多,将近有一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气温为6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而创纪录的高温又引发了持续的热浪、干旱、森林火灾、风暴和洪水等灾害。
原因来讲,一方面是全球变暖,另一方面确实有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但是终究来说,气候变化在加剧极端事件方面发挥了比厄尔尼诺、拉尼娜更大的作用。而在其中,人类活动加剧了高温、热浪和区域降水的强度。
人类该如何与我们生存的环境友好相处?
气候变暖正在影响着全球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而在造成这一局面的众多原因当中,就有着我们人类自己的不利于生存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个人行为和社会活动。人类该如何与我们生存的环境友好相处呢?
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 朱定真: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极端天气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是每个人都要应对的挑战。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
多方面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些排放来自全球的发电、交通、工业和供暖等人类活动。
研究表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且导致了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空间的范围以及持续的时间发生了改变。而气候变化造成的升温的趋势对全球的粮食、水生态、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构成了重大威胁。全球约有33到36亿的人生活在气候变化的高脆弱的环境之中。
地球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慷慨富裕,人类不能无动于衷,当然也不会束手无策。关键是有行动与无行动是完全不同的,可以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国家提倡节能减排,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都处在气候行动的最前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来推动绿色发展,形成新的格局。
责任编辑:谭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