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门前三包”二维码竟扫出内衣介绍?-华龙网

银行“门前三包”二维码竟扫出内衣介绍?

2025-01-03 09:26:41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今,不少景点、城市道路等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都张贴了二维码,通过扫码有的可以聆听讲解介绍,有的可以提交投诉建议。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这些二维码有的位置太低,得蹲下才能扫描;有的模糊破损,无法使用;有的扫码之后,却识别不出有效信息,甚至弹出广告……市民呼吁进一步规范公共设施二维码的设置,加强后台管理维护,为市民生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问题1

扫码之后信息无效

市民反映,有些公共场所的二维码扫描后,不仅无法显示相关设施信息,有的竟然跳转出广告链接,还有的跳转出账号和密码登录页面。

在十里河桥西公交站,记者先后用两部手机,使用微信、支付宝和浏览器等多个含有扫码功能的软件,尝试扫描站亭的设施二维码,然而扫码识别之后跳转出来的页面均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信息。

图片

大兴区德寿寺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门口有一块展板,用中英文介绍了该寺院的兴建历史、规模等信息。展板的左下方有一个二维码,下方写着“扫码获取语音讲解”的说明。记者用手机进行扫描,二维码能够正常识别,但跳转出来的页面并非德寿寺的语音讲解,而是与其完全不相关的链接——“您正在访问的域名可以转让”,并且被明码标价,还有购买方式和联系方式。

“本想扫码听听文物的语音讲解,没想到扫出来这么个广告。”一位游客说,如此二维码竟然堂而皇之出现在了景点的展板上,很影响参观体验,希望管理方及时更换。

在石景山区芳园西街和鲁谷南路交叉口,有一根公安部门设立的电子监控立杆,上面张贴了二维码。有市民扫码识别后,跳转出来的链接显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不过并没有关于该设备的相关管理信息,反而提示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才能登录使用。

在这根立杆的不远处,还有另一根公安部门设立的电子监控立杆,张贴着相同制式的二维码,扫码之后同样进入“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页面,却可以清晰地看到负责维护管理该设施的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为何后台信息不统一,市民有些摸不着头脑。

记者在西城区牛街地铁站附近走访时还发现,属地相关部门设置了统一制式的二维码,张贴在各家商户门前,旁边的文字显示,通过扫码可以了解商户“门前三包”情况等更多信息。一位附近居民说,这些二维码张贴至少有3年了。相关新闻报道显示,早在2018年,西城区就开始试点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门前三包”,在商户门牌号上配有二维码,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显示该商户的相关信息。

记者随机扫描了几家餐饮店及银行门前的二维码,都跳转至“市民端”页面,最上方的“标题”全是空白,下面的文字介绍竟然都是一家内衣品牌。在“基本信息”一栏有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其他信息全是空白。在“检查信息”及“历史信息”一栏,也没有任何相关信息。看得出来,这些二维码虽然是统一配置的,但是后台的相关信息并未统一录入及更新,仅仅展示的是最初的模板。

问题2

位置太低弯腰才能扫

本市道路上的不少公交站亭里都张贴着二维码,候车乘客可以通过扫码进行投诉或者提出建议。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各个公交站亭张贴的二维码位置并不统一,有的位于中部,乘客扫起码来比较轻松;有的却贴得很低,乘客只能弯腰甚至蹲下才能扫码。

记者先后走访了朝阳、房山等区的多个公交站,看到不少公交站亭的中部都贴着相同制式的“设施管理铭牌”,这个金属材质的铭牌上标注了“道路公共设施”及其相应的编号,旁边还附着二维码,下方注明“设施信息及投诉请扫描二维码”。大部分铭牌和二维码都贴在与普通成人身高基本齐平的位置,记者拿出手机,很轻松就能实现扫码操作。

图片
二维码位于公交站亭的中部,很轻松可以扫码。

然而,并非所有公交站亭的二维码张贴位置都便于扫码。在东城区崇文门内公交站,二维码位于公交站亭的底部,距离地面只有三四十厘米。候车乘客如果想扫码,只能弯下腰才够得着;如果要想看清铭牌上的信息,甚至得蹲下——二维码的张贴位置显然不太友好。记者又走访了东单路口南等多个公交站,二维码张贴位置过低的情况普遍存在。

图片
东单路口南公交站亭的二维码位置太低,弯腰蹲下才能从正面扫描。  成进羽摄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候车乘客,不少人认为,公交站亭张贴二维码方便大家反馈意见是好事,希望各个公交站亭二维码的张贴位置最好统一,更加方便扫码操作。

问题3

模糊破损难以识别

不止公交站亭,还有不少公共场所也贴了二维码。其中一些二维码由于长期风吹日晒,平时疏于维护管理,导致模糊不清、缺失破损,市民难以扫码识别相关信息。

有市民反映,在石景山区法海寺旁边有几棵古树,树上都悬挂着椭圆形的信息标识牌。这些标识牌上有这些树木的中英文名、别名等信息,还附有一个二维码,游客可以通过扫码查看古树的详细介绍。不过,其中一棵槐树上的标识牌出现了严重破损,牌子的下半部分已经完全断裂缺失,二维码残缺不全,根本无法扫码了解相关信息。

图片

无独有偶。西城区牛街地铁站C口附近有一个道路指示牌,上面标注着“长椿街”的中英文名称。支撑杆的中部贴着二维码,下方的一行小字提示,市民可以通过扫码了解设施相关信息并且投诉建议。然而由于长期风吹日晒,指示牌上的字迹有所磨损,支撑杆上的黄漆也出现大片脱落。记者尝试扫码,却发现二维码似乎因受到撞击而多处凹陷,有些模糊不清,反复尝试多次都无法识别。

图片
长椿街一块道路指示牌的二维码凹凸不平,难以识别。

此外,公共设施二维码被小广告遮挡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朝阳区十里河地铁站E口附近的路口有一根线杆,上面贴着二维码,但被“出租”字样的小广告遮盖。尽管小广告大部分已被撕去,但残存的一片仍像牛皮癣般粘在二维码上,导致其无法扫码识别。在朝阳区红坊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有的线杆上面的小广告未能被彻底清理,残留的胶带仍遮住了二维码。

市民呼吁,相关部门应注意对公共设施二维码的巡检,及时清理附着的小广告,对于模糊不清、缺失破损的二维码,应及时维修更换。

相关规定

道路设施二维码应定期巡检

2016年发布的《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二维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未经市市政市容管理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仿冒、伪造设施二维码标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需经所在区市政市容管理部门批准并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设施二维码标识。

该管理办法还规定,各区市政市容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拟实施二维码管理的道路设施进行规范治理,督促产权单位处置设施案件,监督产权单位落实管理责任;定期对辖区内设施进行巡检。对丢失、损毁的设施二维码身份铭牌,区市政市容管理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补装或更换。

记者手记

便民二维码不能一贴了之

聆听讲解介绍、投诉反映问题……近些年,在不少景点、城市道路等公共场所,二维码逐渐成为公共设施的标配,实现了与市民的良性互动。然而,有些公共设施二维码的维护管理却没有完全跟上,不仅让市民体验感不好,有些甚至已经沦为摆设。

动动手指,“码”上就办,这是信息时代基层治理的升级。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但既然将二维码作为一种便民设施,有关部门就不能一贴了之、甩手不管。张贴二维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合理布局,方便市民查看扫码。可有的地方出现“丁义珍式”二维码,表面上看似方便市民投诉建议,实际上市民得弯腰低头、甚至蹲下才能操作,这明显与便民服务的初衷相悖。

技术的发展是为了给人提供便捷。眼下,城市治理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如果缺少相应配套和后续运维,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形同虚设,反倒给人添堵。面广量大的便民服务设施一头连着城市治理者,一头连着广大市民群众,如何良性运维,对城市治理者是一个新的考验。加强巡检维护,不断创新,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捕捉公共服务中的种种痛点,才能真正将便民二字落到实处。

记者 孙延安

责任编辑: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