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台|云阳有“面” 面面精彩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第180期

发布时间:Tue Dec 31 11:44:40 CST 2024

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末收获喜满怀。近段时间气温持续走低,而位于长江之畔的重庆云阳却热度不减。

12月初,中国烹饪协会在北京举行了“中国·云阳面食美食地标城市”授牌仪式,云阳再添一张城市新名片。

12月20日,云阳隆重举行“云阳见面·红橙相伴2024年云阳红橙交易大会”。在盛会上,云阳面业协会和云阳果品产业协会完成签约,云阳面和云阳红橙两大“宝贝”牵手,云阳红橙将依托云阳面业协会会员单位在全国的销售网点进行销售,双方还将合作开发云阳红橙面食。

2024年12月20日,“面面橘到”产业联盟签约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一根面,串起两个云阳县;一碗面,唤起美食千千万;一把面,牵起千亿产业链。”正如云阳县委书记陈道彬所说,面食业已成为云阳从业人数最多、产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辨识性产业,正朝着“云阳见面、面面俱善”的方向阔步迈进。

本期《渝州瞭望台》就走进云阳县,走访当地以面为媒,做好“土特产”文章,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创新实践。

面承古今
云阳早面的前世今生

巴善食、蜀善烹、云善面,云阳面食文化源远流长。

云阳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因“四时多云、山水之阳”而得名,有“万里长江,天生云阳”之美誉。这里不仅包含“既生云雾又生贤”“既生恐龙又生眼”之自然天成与机缘偶得,又包含“既生井盐又生面”“既生忠义又生磐”之人勤春早与侠肝义胆。

云阳杂酱面。云阳县商务委供图

“云阳历史文脉从盐起,云阳因盐而立、因盐而兴、因盐而盛。井盐业的繁荣为云阳面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云阳面业协会会长黄兆明说。

汉晋时期,云阳地区的盐井多达一百余口,盐业兴旺、商贾如云,南来北往的人们将吃面、制面的习俗带到了这里。唐代,面条被称作“冷淘”,诗圣杜甫就曾经为云阳面写下了“青青高槐叶,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泫相俱”的诗句。

云阳面食融合了千年盐文化和北方面食技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面食文化。

“云阳人做的鲜面,又被称水面、湿面,就是指水分含量较大的新鲜碱水面。碱可以延长面的保管时间,而且面条更耐煮,因此面的味道自带碱香味,特别鲜香,入口爽滑筋道。”黄兆明介绍道。

人间有味是清欢,面韵悠长映华年。在云阳县2300余年历史长河中,云阳面食不断传承发展,创造出擀、推、拉(抻)等十余种加工技法和煮、蒸、炒、煎、烙等十多种烹饪方法。云阳面食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被广泛赞誉。

“除了口味之外,云阳面的牌子是靠着面工勤劳踏实地奋斗,一步步打响的。”黄兆明说。

天蒙蒙亮杜万兵就已经开门做生意了。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云阳县青龙路有一家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青龙面坊,店主杜万兵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我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得开始做面。”

除了起早贪黑,工作环境也比较艰苦。在面条制作过程中,为保证和面、压面的水分不被风带走,作坊一般都没有安装空调,也没有使用风扇,冬天不能取暖,夏天不能乘凉。

而且在传统手工作坊之中,面粉飞扬,面工经常会满身沾满粉尘。因此,以前在“云阳面工”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自嘲的话:“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做面的。”

杜万兵夫妇包装挂面。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这样的生活,杜万兵早已习以为常,一干就是10年。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和匠心,让他家这个不起眼的夫妻店,一年产值能达到30万元。

在云阳,像杜万兵家这样的面坊遍布大街小巷,而在全国,数量则更为壮观。据统计,截至目前,“云阳面”已遍布全国2700多个城市,从云阳县走出的制面能手超20万人,生产的鲜面产品在全国的鲜面市场占比70%以上,面食业产值超700亿元。

人勤春早、不辞辛劳,一大批云阳制面能手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匠心为笔,以面粉为墨,绘就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铸就了云阳面崛起的牢固基石。

面贵创新
云阳面食的破圈之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面贵创新。

在云阳面食崛起的过程中,“云阳面工”不仅能吃苦耐劳,更以勇于开拓创新著称。他们通过一次次大胆尝试,让云阳面食实现了不断破圈成长。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云阳县就生产出了做面机,实现了做面半机械化,并提升了面食产品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部分云阳人走出了大山,到全国各地去务工。他们发现当时很多地方还主要靠手动加工生产面食,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云阳当时兴起了一股背着面机外出开面坊的热潮,也逐渐占领了全国约七成的鲜面市场。

“云阳早面”受到消费者青睐。云阳县商务委供图

倦鸟思林,浮云恋山,面匠心系故土情。多年之后,在外打拼的“云阳面工”群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故土难离,产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正在此时,云阳县通过认真研判之后,决定将面食产业作为县域重要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大力招引“云阳面工”返乡创业。

据云阳商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云阳县为了吸引在外创业成功的面工回乡反哺,专门创建了返乡园,并持续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吸引了很多在外漂泊“云阳面工”返乡创业,为云阳乃至整个面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云阳县连年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云阳面工”返乡创业群体的一个典型代表。

云阳县连年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该公司源于1988年创立的连年发面条加工厂。2005年,该公司准备购进全套的自动化面条生产线,在云阳开厂做干面条,可资金却遭遇了缺口。“有政策,可以申请专门的面业资金贷款。”当时返乡创业联络员的一句话,让企业找到了破局方法。

有了政府的支持,这家面厂引进了云阳第一台加工万吨级以上的智能化、自动化面条生产线,并逐渐从最初的作坊,发展为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仓储服务、三农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面条加工企业,成为渝东北、鄂西地区面业领军企业。

“‘云阳面工’返乡创业,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带着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的目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云阳县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说。

“一根面,串起两个云阳县”,面工与家乡招引双向奔赴,汇聚起推动云阳面食产业振兴的强大合力。

面向未来
云阳面多元融合发展

往往因为一道美味,爱上一座城。

在云阳,面食不仅是满足味蕾的简单食物,它承载着云阳人的情感与记忆,是云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云阳面食美食地标城市”的成功创建,云阳面食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准备迎接更加多元化的融合发展。

“云阳早面”旗舰店。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在云阳县城云江大道,一家新开张的云阳早面店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店内环境干净整洁,还陈列展示着云阳特产。店里的面食品种非常丰富、堪称琳琅满目。有的挂面细如发丝,有的面条宽扁有嚼劲;无论是简单的清汤挂面,还是搭配丰富的浇头,都具有独特的风味。

原来,这里就是云阳县为擦亮“面食美食地标城市”名片,探索“云阳面食”标准化建设而开设的一处“云阳早面”旗舰店。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在这里看到,一大早店里的食客就络绎不绝。“店里的各种现炒面非常有特色,味道非常好。”食客周小姐表示,自己作为云阳人,早上能有这口面,还是很有满足感。

“云阳早面”旗舰店厨房。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为进一步推动云阳面食产业发展提能升级,推动农文旅商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云阳辨识度的面食美食特色产业集群,云阳于今年10月份发布了《“云阳面食带美食”工作行动方案》。

该方案明确了包括在全国建立300个以上“云阳面食”标准店等重点任务,实施“面食带美食五大行动”,着力构建“云阳面食带美食”互促互进良性发展格局。

恒顺重庆调味品有限公司的全封闭生产车间。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在方案指引下,云阳的小八仙、999魏厨等特色餐饮企业积极拓展“云阳美食”地标菜开发、特色菜推广,大力提升“云阳美食”影响力;县域内整合恒顺重庆调味品有限公司、农高望丰蛋鸡生态产业园、重庆农高宏霖食品有限公司等相关链条龙头企业,分别聚焦在调味品、原材料、休闲美食产品等方面为云阳面食美食地标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云阳围绕“面食带美食”产业需求链、价值链、产业链、传播链“四个一”顶层设计,聚力构建产业发展体系。计划通过推动“面食+商旅”“面食+工业”“面食+农业”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具有云阳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千亿产业集群。

重庆农高宏霖食品有限公司厂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美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食让旅行不再是单一的观光,而是变成了一种深度的体验。云阳面食,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将“长江之壮、恐龙之谜、天坑之奇、古村之训、绿道之美、田园之魅、张飞庙之义、磐石城之坚”“云阳八绝”紧密相连。每一口面条,都蕴含着云阳山水的清新、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温情,让人在品尝中不仅感受到食物的鲜美,更能体会到云阳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为了充分发挥云阳在外人员的资源优势,云阳还在全力推进“云阳见面”招商引资外联服务工作机制,助推包括云阳面食产业在内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云阳将县外云阳人集中的地区组建综合联系服务中心,融通云阳本地和在外人员的情感和事业,目前上海、成都、云南、西安、南京、天津、青海、湖北、浙江等地均已建立,力争到2025年覆盖全国各省市30个主要城市以上。

自招商外联工作全面启动以来,云阳洽谈重点项目51个,引进返创企业36家,协议金额78.5亿元。

“云阳多世面、云阳有好面、云阳老乡常见面、云阳人民爱脸面”“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服务品牌正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亲切的人文关怀,助力“一地三区两城”现代化新云阳建设。

云阳面食,面面俱到,未来可期。

主政者说

云阳县委书记陈道彬:

以面食为引擎

加快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先行地建设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成功创建“中国·云阳面食美食地标城市”,云阳县在组织引导方面有哪些经验?

陈道彬: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民以食为天,面食是人们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始终把发展面食经济作为“稳就业”“促增收”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推动“植根民间、立足大众;市场拉动、企业创新;政府引导、行业主导”下的云阳面食蓬勃发展。

在组织引导方面,云阳坚持高位推动,摸高奋进“走前面”。

一是政府引导。云阳以中国·云阳面食美食地标城市、全国唯一双地标城市作为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云阳面食带美食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云阳面食带美食工作行动方案》,通过面食带美食,前三季度县内餐饮业营业额近59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全市第一。

二是行业主导。利用云阳面业协会、餐饮商会,将原来分布在全国各地“散兵游勇”组织起来抱团发展。积极发挥协会在市场营销、行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每年召开云阳面食发展大会,开展面食技能大赛等活动,举办中国鲜面行业绿色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推动云阳面业向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优秀面食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评选“规范化重庆小面”“最具人气面店”“优秀制面企业”,发布“云阳面食发展典型案例”,先后打造“董老肆包面”“云阳面”等20余家示范面食店,培育了年产值5000万以上面食企业40余家。通过典型带动,有效带动了巫溪、奉节、城口、万州等周边区县近15万人从业。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云阳面食产业如何实现从地方特色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扩展?

陈道彬:为了持续擦亮面食美食名片,云阳将继续坚持传承带动,迭代标准“做好面”,坚持市场驱动,创新业态“拓世面”,坚持品牌拉动,宣传推广“增脸面”。

首先,我们始终坚持文化传承和技术创新结合、人才培育与标准迭代并重,不断激发面食行业的内在活力,推动面食塑造新优势提升附加值。

其次,我们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立足云阳、放眼国内外构建面食美食全链条产业体系。

一是“两眼向内”强基地。坚持龙头企业支撑引领,形成头雁效应,推动云阳面食产业化运作、专业化生产,投资4.55亿元,在云阳工业园区建成占地500余亩的集麦制食品生产、面食机器设备配套、面食调味品配套等一体的云阳小面特色产业园区,成功创建重庆市云阳小面产业园建设基地。截至目前,园区入驻面食相关制造企业14家,年产值超11亿元。

二是“两眼向外”延链条。深化上下游业态融合,与重庆小面、四川担担面、北京杂酱面、上海阳春面等全国知名地方面食,在供应配送、产品开发等方面深化合作,带动面粉销售、面条生产、面机制造、调味品等上下游供应链交易,助力重庆市成功获批全国麦制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开发云阳面点宴席30道菜,借助“互联网+”建成“云阳网上面馆”,一批云阳面食网货产品远销海内外。

三是“两眼向上”抓创新。与河南工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加强合作,对传统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将现代科技和创新元素深度融入产品研发,先后开发出粗粮面、营养面、冻干面、不坨面、自热面等20多个不同品种和味型,迎合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新产品。

此外,我们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持续丰富品牌内涵,不断在竞争中抢占主动权和制高点。大力提升“云阳面食”市场知名度,培育壮大“云阳面食”单品品牌。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云阳面食产业如何与文旅互动,提振消费?

陈道彬:云阳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诗画山水世间稀”。我们始终传承弘扬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把“云阳面食”文化精神作为云阳最具品牌价值的名片,在云阳面食产品宣传中植入美食文旅内涵,坚持文旅互动,提振消费“常见面”。

一是与文化互动。围绕云阳面食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结合云阳农耕文化、人文特色、风土人情、小吃技艺等,生动展现云阳面食的前世今生,讲好面食文化故事,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云阳面制作趣味。

二是与旅游互动。推动云阳面食与“龙缸”5A级景区、恐龙地质公园等融合,在“龙”环线重要节点开设面食特色专卖店,精心设计以云阳挂面为主题的旅游“伴手礼”,将丰富多样的面食食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推动面条、包面等具有云阳辨识度的美食实现生态加工和特色包装,纳入“中国好礼”推介名录,让游客带走云阳味道。

记者手记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云阳以一根小面条串联起了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为当地经济注入了蓬勃生机。这不仅是找到了开启产业升级之门的“钥匙”和破解经济发展之谜的“密码”,也为依托“土特产”,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案例。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文

张馨月/外联

赵军/设计

董霞/编辑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