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口述历史④服务篇·曹光德:“户籍管理涉及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固本革新”
2024-12-30 14:09:12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公安治安队伍永葆向党而生、为民而战的忠诚本色,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筑牢忠诚警魂,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使命任务,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代又一代治安民警坚守岗位,他们昼夜不息地接处警情,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他们巡逻在大街小巷、穿梭在田间地头,奋战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第一线;他们护航企业经济发展,奔走在便利服务群众、改革创新的最前沿。
此次,我们特邀6位不同年龄段的重庆治安民警代表,他们将以亲身经历,讲述自己见证并参与治安管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您将听到重庆治安民警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奋斗故事,这也是人民公安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真实写照。这既是一段历程的回顾,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在时光的长河里,人民警察初心不改,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讲述人:曹光德
人物档案:原重庆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 73岁;1972年入警,2011年退休。
人物金句:户籍管理涉及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固本革新。民警在信息网络办公条件下,仍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使人民群众真正体验到“人民公安为人民”。
![c8e5f620a06a4b76b224cab4c57536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ORIGINAL/MEDIA/PICTURE/2024/12/30/f96463e2855b4142bbf1c2fef19bf43d_wh750x1334.png)
讲述内容:
我干公安工作四十余年,其中有28年在户籍管理工作岗位上。这期间,我了解和见证了我国户籍管理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工作,一直是在公安治安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这期间的户籍管理相对比较宽松,人口流动较为自由;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实施以后,明确将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性质的“二元结构”,城乡户口迁移十分严格;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户籍管理逐步进入半开放期,实行有计划有指标地控制城市人口机械增长。进入九十年代初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自那以后,对“农转非”先后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特别是通过颁发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实施,使户籍管理逐步迈上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户籍管理作为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担负着“三个服务”的重要职能:
一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我国不断地推出服务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移民户口迁移、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进城,放宽高科技人才引进条件、为企业打造宽松营商环境开设“绿色通道”、“身份证快证办理”等一系列简化手续、快捷服务的政策措施。
二是为群众的切身利益服务,就是要把户籍管理同民众合情合理合法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帮。那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市户籍管理部门开展了“擦亮户政窗口,真心为民服务”的活动,使人民群众真正体验到“人民公安为人民”。
三是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户籍管理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服务侦查破案、集中专项行动、治安秩序整治、维护社会稳定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已经退休10余年的老同志,我个人认为,户籍管理涉及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固本革新,对一些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政策措施要坚持守住,要发展、要改革、要深化,做好“三个结合”: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信息网络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绝不能顾此失彼。
公安工作实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因此民警在信息网络办公条件下,仍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通过做群众工作来促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我相信,我们的治安行政管理工作,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刘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