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网红给全村修路灯” 让流量红利惠及更多普通人
2024-12-30 06:00:4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12月初,网红博主张易途经重庆市石柱县一个乡村时,发现有两名学生走在漆黑的路上。当得知村民们夜里出行不便时,他想着“村里面要是有路灯就好了”......在本月中旬,已为村里装好了50盏路灯,“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我没在村里,准备在近期回去参与第二批70盏路灯的安装。”
移动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生成无限的流量,成为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强大势能。在流量社会中,一些“网红”将流量变现,在短期内迅速地实现了财富积累。
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做派;不同的“意义之网”,导致人们在同一事情上的不同态度。面对财富,不同的网红也有不同的财富观和消费文化;不少网红热衷用豪车豪宅来营造阶层边界和身份认同,用炫耀性的符号消费来获得成就感和优越感。清新而稀缺的“网红给全村修路灯”,见证了一位网红健康、丰盈的精神世界。
对于西南地区的乡村而言,冬季天黑得比较早,孩子们放学之后走在漆黑的路上回家,既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隐患。面对孩子们的困境,这位网红没有麻木、冷漠地无视,而是用换位思考的体谅和将心比心的成全,让“网红给全村修路灯”成为生动、鲜活的现实;这样的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显然可圈可点。
社会学家韦伯将社会行为分为四个类型,即以目的为趋向的工具理性,以价值为趋向的价值理性,遵从风俗、习惯的传统行为,受情感和情绪影响的行为,“网红给全村修路灯”既受到情绪情感驱动,也契合价值理性。“网红给全村修路灯”不仅照亮和温暖了孩子们回家的道路,也便利了其他村民,善莫大焉。
慈善作为一种社会运行的润滑剂和黏合剂,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融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同体意识,慈善需要的不只是“富人之力”,而是“人人之力”。与人为善作为一种社会联结的纽带,不仅存在于熟人之间,也存在于陌生人之间;从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每个人都可以是慈善的参与者和行动者,每个人也可能成为慈善的受益者。
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底色。当与人为善成为一种价值信仰,当成人之美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方式,“网红给全村修路灯”才会上演。“网红给全村修路灯”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不仅会让个体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也会让整个社会更有凝聚力。
网红没有原罪,面对网红的财富积累我们也没必要羡慕嫉妒恨。“取之于社会,反哺于社会”,“网红给全村修路灯”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网红去“魅”和去污名化。同样的财富用在不同的地方,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和意义,“网红给全村修路灯”不仅需要成为网红们的榜样,也值得其他人群学习。
作者:杨朝清
审校:杨光志
责编: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伊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