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互邀超1亿人次“互游” 一卡通实现交通无缝换乘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借通还
“周六早上重庆出发,免费打卡资阳景区,晚上到隆昌吃羊肉,周末轻松玩转三个城市。”上个月,市民张伟一家三口感受了一次“特种兵”旅游,感觉非常棒。近年来,川渝两地文化旅游建设成果丰硕,“宽宏大量”、“资足长乐”文旅新IP,“百万职工游巴蜀”、“成渝文旅一卡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等活动层出不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全面起势,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助力区域经济运行好转。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是一道必答题。跨省组合,抱团促消费,仅2023年,有超过1亿人次川渝“互游”,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以来,两地聚焦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持续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势见效,在五个领域全面开花,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理念。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王尊
川渝携手促消费 超1亿人次“互游”
9月29日,渝昆高铁重庆至宜宾段正式通车运营,快递小哥陆大利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一直想去尝一碗正宗的宜宾燃面。今年国庆,陆大利专程请了两天假,不仅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美食,还免费玩了两个景区。
随着重庆至宜宾高铁开通,两地文旅市场热力值拉满,在新媒体平台上相互“喊话”,加速“双向奔赴”。早在高铁开通前举行的2024第十三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果主题推介会上,宜宾市委副秘书长、市文广旅游局局长张艳丽向游客发出邀请,一杯酒、一盏茶、一竿竹、一碗面,期待与您见“宜”面。宜宾宠客可谓是诚意满满。自高铁开通之日起至12月31日期间,重庆市民凭身份证(含身份证号、身份证地址、户口簿为重庆户籍),可享受免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景区门票。此外,还升级推出200万元成渝定向文旅消费券,用于景区景点门票、特色民宿酒店、美食观影演艺、文创特产商品等文旅消费场景。
迎接重庆至宜宾高铁通车,重庆江津也提前布局,方便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在江津北站枢纽配套开通6条公交线路、长途汽车站、出租车、网约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并通过170米的风雨连廊同轨道交通江跳线高铁站实现无缝换乘。
12月的四川省巴中市光雾山,冷空气让这里瞬间进入“冰雪模式”。就在上周,趁着这波雪景,光雾山旅游区狠狠宠粉,即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重庆游客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免光雾山旅游景区、米仓山旅游景区门票游览。
川渝文旅互游,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缩影,其中,“百万职工游巴蜀”更是将四川、重庆“两兄弟”关系又拉近了一步。来自重庆市文旅委数据,2023年,川渝携手促消费,有超1亿人次“互游”,这无疑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成果。
“资足长乐”词美
更体现历史韵味
“这次出游,就是为了‘资足长乐’这四个字去的。”今年暑假,安徽胡先生带着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女儿,开启了一场川渝石窟石刻主题游,他们去资阳游览安岳石刻,然后乘高铁去参观大足石刻。“女儿觉得这四字词不仅美,更体现历史韵味。”
川渝两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三星堆、金沙遗址、大足石刻等一批世界级文化遗产。2022年5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出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共同推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提出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紧接着,两地携手推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省域特色文旅品牌组合,如“宽(宽窄巷子)洪(洪崖洞)大量”“点石(大足石刻)成金(金沙遗址)”“资(资阳)足(大足)常乐”等,还联合发布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一大批知名景点串珠成线,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我们与资阳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联结点,取得大量新成果。”大足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资阳、大足频频共振,不仅联合编制完成《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重庆片区)总体规划》,《巴蜀石窟全集》完成第一卷样稿,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项目也被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项目并持续推进,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落户大足并挂牌。
此外,举办的首届大足资阳石刻石窟主题美术作品展等10余场活动,提升了“资足常乐”区域品牌辨识度。今年1月~10月,大足区累计接待游客3337.5万人次,同比增长8.33%;旅游总收入199.9亿元,同比增长17.92%;接待境外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81%,文旅产业迸发出澎湃活力。
文旅一卡通
玩遍成渝60+景区
“走,到重庆逛磁器口,再去看轨交穿楼。”成都游客何明倩到重庆“串门”。当天,她使用“铁路e卡通”实现了高铁“公交化”,无须购票,刷二代身份证或扫e卡通乘车码即走,不到一个半小时到达重庆北站,后在转乘地铁时,何明倩又打开手机上的“天府通”App,乘车码“秒变”重庆公共交通乘车码,轻松实现“双圈联动”下轨道交通的无缝换乘。
成渝两地的“同城生活”还不止这些。今年3月27日,“川渝文化旅游企业联盟、四川省文化旅游企业联盟2023年会”在成都开幕。在川渝两地文旅部门的支持下,四川省旅投集团、重庆旅游集团、成都文旅集团推出的“成渝文旅一卡通”面向全国游客发行,每张卡300元,持卡游客在1年内可免景区大门票进入成渝两地60余家景区,包括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多个热门景点,有效降低了单次景区游玩成本,激发了两地市民相互串门游、游客川渝游的热情,持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文旅消费理念。
此外,实施巴蜀文脉赓续工程,“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项目取得突破;联合推进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川渝盐业、蜀道申遗;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成,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三苏故里等文化旅游新地标加快建设,嘉陵江旅游风景道、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等建设也有新突破。
五年来,川渝两地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引领下,巴蜀旅游走廊建设硕果累累。两地组建合作联盟36个、签合作协议103份,联合推进3个申遗项目、15个重大文旅共建项目,年均开展文旅活动110项,如文艺院团互动演出、“景区惠民游”等,还首创协同立法并实施《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川渝共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川渝通办”文旅证照审批扩容提速。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呈现出“五个新”
2024年,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川渝两地热门景区游人如织、持续升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果显著,主要体现为五个‘新’。”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协同机制实现新路径。2022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出台以来,两省市党政联席会议部署推动建设,全面构建“1+3+N”落实保障体系。
其次,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川渝联合编制《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创新推动“川渝阅读一卡通”,实现两省市125家公共图书馆、3000万册图书通借通还。
重大项目取得新成果。实施巴蜀文脉赓续工程,“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联合推进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川渝盐业遗产、蜀道申遗工作。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
文化交流形成新局面。共同创建国家级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办巴蜀非遗品牌大会,两地同根同源非遗项目保护利用不断提质扩面。共同筹备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持续举办“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川剧节等重大节会活动,联手打造“成渝地·巴蜀情”主题群众文化品牌,举办巴蜀合唱节、“川渝阅读之星”、红色故事讲解员风采展示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推进两地文化交流交融、繁荣发展。
品牌培塑实现新成效。联合开展巴蜀文旅国际国内推广活动,推动川渝文旅品牌火爆出圈,评选发布“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1000余个,共同推出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国际潮流消费新场景65个,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500余趟,开展“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等系列推广活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更加彰显。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