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系列暖心惠民政策-华龙网

我市出台系列暖心惠民政策

2024-12-18 09:38:20 来源: 新重庆-重庆晨报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2月17日,市民政局举行第四季度民政政策新闻通气会,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余东海介绍了我市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等群体现实需求所出台的一系列民生政策相关情况,相关处室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7万人

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7万人,女性1.3万人,占比76.5%。其中养老护理员1.2万人,80%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持证率52%,不少是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4050”人员,月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

在“一老”方面,市民政局联合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印发《重庆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从六个方面回应社会需求:

——开展养老护理员“新八级工”试点,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推行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培养更多高级别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

——建立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

——将养老护理纳入专业职称范畴,制定专业职称评审办法,组织开展养老照护职称评定工作。

——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作用。

——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备案为职业技能评价机构,面向社会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到2027年,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认证率达到60%。着眼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以发展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全方位吸引、培养、用好、留住人才,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鼓励社会家庭收养残疾孤儿

在“一小”方面,市民政局联合市教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病残孤儿回归家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在贯彻落实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中国残联《通知》要求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从基本生活、基本医疗、教育保障和康复救助服务等四个方面给予市内病残孤儿回归家庭有力的政策支持。

相关负责人介绍,病残孤儿依法被收养后,自愿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申请,可继续享受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目前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625元。

被收养的病残孤儿年满18周岁后就读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大专、本科的,继续发放基本生活费至完成学业。退出保障后,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相关待遇。

形成多元力量协同救助服务机制

在“一困”方面,市民政局印发《重庆市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方案》。

目前全市已建成29个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链接社会组织机构226家,整合慈善等社会资源258项,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88个,初步培育了“千眼发现千手扶助”“铜心善援”“情暖边城”等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惠及困难群众116.76万人次。同时,市民政局会同11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确定低收入人口范围,建设“渝悦·救助通”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进一步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

在“一残”方面,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市残联联合印发《2024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调整方案》,从2024年10月1日起执行。该方案明确,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0元;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00元,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0元。

2019年以来,残疾人“两项补贴”先后3次提标,2024年共发放两项补贴4.7亿元,惠及50.6万残疾群众。在加大服务力度方面,累计“跨省通办”229件次、“全程网办”1.57万件次、“残疾人服务一件事”2.7万件次,满足残障人士便捷化办事需求。在延伸阵地深度方面,投入3300余万元实施“精康融合行动(2023~2025)”项目,区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100%、街道85%、城市社区71%、乡镇36%,建立市级联系指导点32个、工疗农疗场站42个、社区康复服务站点1860余个,康复对象接受服务率56%以上,5万余名精神障碍患者接受“家门口”社区康复服务,800余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渝康家园”服务品牌已成为民政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拓展产业宽度方面,共出台培育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政策42项,巴南、永川、大足3个试点地区完成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评估验收,通过康复辅具产业园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项目22个,注册企业69家,拉动投资90亿元。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责任编辑:余浩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