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冉立 廖凯易)立冬后,按彭水习俗又到了吃刨汤的时节,彭水县芦塘乡板栗村5组的刘远奎又开始为自己残疾的弟弟担心了。“他只有帮人杀猪的手艺,出去接活儿担心他会遭人嫌弃,天黑了没回家,怕他发生啥子意外。”刘远奎说。
刘远奎姐弟四人,她排行老三,老四刘远均是家里的独子,自小就不会说话,头脑也不灵光。32年前,刘远奎的父亲过世,那时两个姐姐已经出嫁,于是刘远奎便担起照顾患病母亲和弟弟的重任。
“这些年,给弟弟安了家,现在两个侄女到了上学的年纪,我得带好她们,等她们长大了,我身上的担子才能彻底卸下。”刘远奎虽然这样感叹道,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成为姐弟是缘分,会一直照顾好他”
在板栗村老人的眼中,刘远奎自小就特别懂事,家里条件差,里里外外的活她抢着干,从不叫苦叫累。
52年前,弟弟刘远均出生了。“带着一家人的期盼出生的,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谁曾想半岁过后,他就三天两头生病,经常半夜三更进医院。”刘远奎说。
更让一家人心碎的是,刘远均三岁了还不会说话,经医院诊断,刘远均属于语言二级残疾。“不会说话我就带着他,当他的嘴巴,护着他。”刘远均完全是跟在刘远奎后面“屁颠屁颠”长大的,直到现在,刘远奎仍像一棵大树为刘远均遮风避雨。
1992年,刘远奎的父亲过世,那年她24岁,还未成家,刘远均20岁。2003年,患病的母亲离世,刘远均单身。
“父亲走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是弟弟,因为他不会说话,做事也不灵光。”刘远奎说,“父亲临终前含泪把弟弟托付给我,我是无论如何都要撑起这个家。我向他保证‘今生成为姐弟是我俩的缘分,我会一直照顾好他’。”
为了照顾弟弟和母亲,刘远奎和普子镇的王国琴结婚后就一直在家里,送走母亲、照顾弟弟。直到现在,姐弟俩两家11口人仍住在一起。
“让弟弟学会生存,才能给他一个真正的家”
12月11日,笔者走进刘远奎家里看到,刘远奎和弟弟弟媳一起整理院坝采回来的棕榈。随后,三人又上坡挖红薯。
“12头猪。”“走,倒。”刘远均比划间偶尔会蹦出两个字。“弟弟会两个字两个字地说话有10来年了,这是最大的幸事。”刘远奎说。
说起刘远奎对弟弟的照顾,邻居王胜兵竖起大拇指,“生活上安排得妥妥当当,刘远均没吃一丁点苦;教他干农活、挣钱,现在的刘远均能够担起家庭的责任了。”
在刘远奎的认知里,“只有让弟弟学会生存,才算是给他一个真正的家。”弟弟不会说话,刘远奎不厌其烦地通过比划和语言与他交流;不知道干活,每天安排弟弟的任务,使他在大脑里形成条件反射;弟弟对杀猪的手艺上心,怀着担心又期望他掌握一门技术的矛盾心理,让丈夫买回工具让他学。
现在的刘远均干农活与常人无异,闲暇时还会挣点钱补贴家用。刘远均的变化与成长,周围四邻看在眼里,2012年,他成家了,只是妻子在语言和智力方面略有缺陷。
刘远奎放心不下弟弟和弟媳单独生活,在自家平房后面又盖起了一幢房,两家人同吃同住,“把他们放在眼前我才放心。”前几年,刘远奎花了4000多元在芦塘乡为弟弟买下了安置房,方便侄女们上学。
“养好、教好侄女,弟弟一家就有希望”
中午12时15分,刘远奎的丈夫王国琴开着三轮车到学校接小侄女放学。刚回到家,小侄女就偎在了刘远奎的怀里,过一会儿,又拉着刘远奎夫妻的手沿着人行道蹦蹦跳跳。
刘远均和妻子生育了两个女儿,老大今年9岁,在上小学三年级,小侄女3岁,刚上幼儿园。
“家里的事情多、杂,大侄女小的时候由弟弟照看的时间多,小侄女从出生就由我带。”刘远奎说,“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把两个侄女养大、教好,这样弟弟一家才有希望。”
这些年,刘远奎夫妇对弟弟一家的照顾事无巨细,在他们的教导和影响下,两个儿子也把舅舅舅妈当成一家人,两代人共同守护着这个“大家庭”。
刘远均的两个孩子都是在县人民医院剖腹生产的,生老大的时候,在医院跑来跑去的是刘远奎和儿子王修洪;老二与王修洪的孩子只相差半岁,出生后的吃穿用度一直是王修洪的媳妇张罗着。
“我们很幸运,找到了明事理又孝顺的儿媳,家里从未因照顾远均闹过矛盾。现在,我们带着侄女帮修洪看店,店里的东西远均想要什么直接来拿就是。”王国琴说起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脸上洋溢着幸福。
30多年来,刘远奎很少出远门,因为心里时刻有一份对弟弟一家人的牵挂。她说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一大家人越过越幸福。刘远奎和家人这份30多年来坚持的“大爱”,感动了无数人,也为大家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标杆和榜样。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