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
重庆全市农业科技工作会议近日召开,提出重庆将着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6310”行动,力争2025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2027年稳步提升至65%。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高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当前,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巴渝大地次第展开。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重庆积极推行农业机械化耕作,无人驾驶拖拉机、免耕播种机、水稻有序抛秧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等新型农业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田间地头“以机代人”,处处透着“科技范”,让巴渝农民告别了“肩挑背磨”的传统作业模式。特别是随着5个区县被纳入首批全国数字化乡村建设试点,让更多农民实现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分别达56.8%、44%,均居西部地区前列。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田间地头,也是科技创新的前沿。自主研发的“马铃薯病毒病快检试剂盒”,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柑橘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柑橘液相育种芯片——橘芯1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年来,重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密集的优势,依托农业科技小院,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巴渝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将成果留在农户家。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重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0.2%稳步上升至去年的63%,在西部居于领先位置。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才,让更多科技成果扎根田间,要有更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主动连接起“象牙塔”和“泥土地”。近两年来,重庆累计选派2600多名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培育乡村人才。通过探索“引育留用”乡村人才机制,先后培育认定农村实用人才54.7万人,其中高素质农民28.5万人、农村致富带头人6700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活水”。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写着乡村发展的轨迹,成为助力乡村腾飞的关键“密码”。希望重庆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优势,执“科技”之笔,“农”墨重彩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
作者:苏尚久
审校:杨金行
责编:王梅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