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巫溪五峰村村民杨兴凡5年来义务为乡亲们代购代送、维修家电等——“有事找兴凡,保准心不烦”-华龙网

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巫溪五峰村村民杨兴凡5年来义务为乡亲们代购代送、维修家电等——“有事找兴凡,保准心不烦”

2024-12-16 06:29:17 来源: 重庆日报

未命名图片
12月12日,杨兴凡(左)把代购的货物送到村民手中。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视觉重庆

12月12日,寒潮袭来,海拔1500多米的巫溪县土城镇五峰村雪花飞舞。一条村级公路,如灰色飘带蜿蜒盘旋在银装素裹的山间。

午后两点过,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在公路上孤独前行,向着隐没于雾气中的五峰村缓缓驶去。驾车的人,是40岁的五峰村村民杨兴凡。早在2018年,他就搬到了山下的土城社区;这大冷天,村道湿滑难行,他为何还要驾车上山?

他是快递员,传递着温暖

5年前,原本在武汉开货车的杨兴凡回乡创业,在高山上的五峰村办起了养鸡场。自此,杨兴凡就经常奔忙在土城社区至五峰村这条村级公路上。

2020年4月底的一天,时年68岁的村民田恒香急匆匆赶到养鸡场。

“孃孃,你有什么事情?你说就是。”见田恒香欲言又止,杨兴凡主动询问。

“凡娃子,我翻了几块地,想种点红苕。可送我红苕苗苗的亲戚在山下,有事送不来,我一个老婆子又不敢坐摩托车,走路又远,红苕苗苗放久了要遭蔫,下雨前不栽下去就栽不活……”

杨兴凡很快明白了,她是想搭车下山取红苕苗。杨兴凡说,“这两天鸡棚要消毒、鸡娃子要打疫苗,我还没得下山的打算呢……”听到这里,田恒香满脸失望地离开了。

看着田恒香的背影,杨兴凡陷入了沉思,“当季不把庄稼种下去,这一年怕都没得收成。山上住的几乎都是老年人,都不会开车,坐摩托车下山,来回70块钱还危险……”

当天天黑之前,杨兴凡带着红苕苗敲开了田恒香的家门。原来,杨兴凡放下了给鸡棚消毒和鸡苗打疫苗的工作,专门下山为田恒香带回了红苕苗。

这条山间公路,单程就有20余公里,开车要一个多小时。

看着开心得像个孩子似的田恒香,杨兴凡暗暗作出决定:以后免费为村民们送快递、带货下山、代买生活必需品。

“娃儿从山外给我们寄回来的吃的、用的,我们买的吃的、穿的,山下有人要买我们的鸡蛋这些土货,都是凡娃子帮我们免费带,他成了我们的快递员了。”5年里,杨兴凡免费为村民捎带的东西不计其数,村民一说起他就是连连夸赞。

12月12日这天,杨兴凡冒雪上山进村,是为六旬村民王宇轩送去其子女从广州寄来的防寒衣物。

“看到他们拿到东西开心的样儿,我也能感受到那份喜悦。”在杨兴凡看来,自己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件货物,更是一份温暖。

他是维修员,修理出信任

不仅是快递员,杨兴凡还是村民们的电器维修员。

“我的电视机出了状况,都是他给我弄好的。”82岁老人何国元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每天都会收看新闻节目。

不久前的一天中午,他家的电视机突然坏了,整块屏幕变成了蓝色。此时,杨兴凡正好驾车路过他家门前。

“凡娃子、凡娃子,刹一脚……”听到老人的呼喊声,已开出十余米的杨兴凡缓缓倒车,停在了老人跟前。

老人将杨兴凡拽进屋里,“你看,我就看个新闻,什么事情都没搞,电视就成这样了……”

杨兴凡安慰老人,“莫慌、莫慌,交给我,一定搞得好。”

随后,杨兴凡开始施展“十八般武艺”,逐一排查:检查电视信号线路、检查机顶盒……

所有设备一切正常,可电视依然蓝屏,杨兴凡有些气馁。可既然作了承诺,就不能放弃,于是他又掏出手机上网查阅,然后按照可能发生的情况挨个试验,终于发现问题出在遥控器上。

“电视机是好的,网络也没问题,就是遥控器上这个蓝色按钮千万别动,按了之后就不能显示图像了。”杨兴凡判断,何国元可能是不小心碰到了蓝色按钮,这才导致电视无法正常播放。

解决了问题,再次看到清晰画面的何国元喜笑颜开。

“换水龙头、修电风扇、洗衣机……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太婆哪里搞得懂,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工作了,这些事情都要靠凡娃子,我们都信他。”何国元说。

5年的“修炼”,杨兴凡已成了村民们解决难题时的“百宝箱”。

何国元还为此编了一句顺口溜,“有事找兴凡,保准心不烦。”

他是驾驶员,救人于危难

五峰村三社住着熊克忠和陈兴珍夫妇俩,均年过古稀,子女常年在外务工;他们独门独户,与其他村民的居住地相距较远。

几乎每次路过老人门前,杨兴凡都要停车看看老人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事。

今年7月15日清早,杨兴凡又一次驾车经过熊克忠家门,发现大门紧闭,院子里也不见人影。

“落雨天,又是早饭时间,怎么会见不到人?”觉得不对劲的杨兴凡立即停车叫门。

“凡娃子,你快看看老头子这是怎么了?”门一开,陈兴珍就拉着杨兴凡往屋里走。

原来,前一天深夜,熊克忠突然头疼欲裂,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顺着脸颊往下掉。

“老头子,我们给凡娃子打电话,请他送去医院吧?”陈兴珍说。

听着老伴的话,看着窗外倾盆而下的暴雨,熊克忠咬着牙摇了摇头,“凡娃子媳妇前两天去武汉了,他一个人在屋头带娃,大半夜又落雨,就不要麻烦别人了。”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不料杨兴凡主动叫门了,陈兴珍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

仔细询问了熊克忠的情况,又摸了摸他发烫的额头,杨兴凡当即决定送医。

“每次都麻烦你,一个电话就来了,你又不肯收钱,我们心里都过意不去呢。”赶往土城场镇路上,熊克忠感谢着杨兴凡。

“你们是我长辈,又都是乡里乡亲的,我做这些事是应该的,千万莫提钱不钱的。”在熊克忠病情好转后,杨兴凡又驾车将老两口送回了五峰村。

不仅是熊克忠老两口,五峰村的留守老人有70余人,只要有人遇到头疼脑热,无论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杨兴凡都是一喊就到,有时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养鸡场,“鸡娃子被老鹰叼走是小事,老人们的健康才是大事。”

如今,杨兴凡还成了村里的监督委员会成员,并在不久前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记者 隆梅

责任编辑: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