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场 | “走得出”还要“走得好” 重庆国际工程实力“硬”在何处
2024-12-14 06:00:0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山水之城重庆,遇山开路、遇水搭桥,造就重庆人奋进拼搏的品格,也打造出“重庆建设”这张响当当的名片。
重庆建设的“硬实力”,不仅体现在山城路桥隧楼等方方面面,还不断向外输出、扬帆出海,在国际上“大展拳脚”。
12月13日,由重庆市商务委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联合举办的重庆国际工程发展央地交流会在渝举行。
这不仅是一次央企与渝企的深入交流,也展示重庆多年来在国际工程领域的建树。让人愈发好奇,重庆国际工程究竟有哪些“硬”实力?
国际工程,通常是指允许由外国公司来承包建造的工程项目,即面向国际进行承包建设招标的工程。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工程内容也包罗万象,除去基础设施建设,上至太空宇宙项目,下至海底开发、地下开采。
既然面对的是国际工程市场,要与来自全球的承包商竞争,那么与区域的开放程度息息相关。交流会上,无论是相关部门领导,还是参会嘉宾、企业高管,提及重庆最多的便是区位优势。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产业基础坚实、交通条件优越、宜居宜业宜游,在中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顺清表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为重庆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
洪崖洞、李子坝轨道穿楼……商务部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徐元杰坦言,有着独特魅力建筑和高水平城市建设的重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在他看来,仅是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红利,便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今年1—10月,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就达到266.5亿美元、增长3%;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到148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7%;完成营业额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0.8%。”
徐元杰直言,如今国际工程正迈上新的台阶,商务部将鼓励和支撑更多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庆,一定能在国际工程市场能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如今的国际工程,已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建筑、装备、人力、数字化等多个方面,产业基础的完善程度便至关重要。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深度融入并支撑着众多关键产业的发展,产业变革带来的建设需求为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的市场机遇。”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孙敬东说。
一直以来,重庆建筑发展强劲。据统计,2023年,重庆建筑业总产值9710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66亿元,同比增长8.4%,占GDP比重11.2%。
同时,重庆还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行业,目前已形成汽车、电子、装备、材料等“多点支撑”产业格局。
“重庆的产业基础非常雄厚。”中国对外承包商会会长房秋晨表示,国际工程要走出去,是一个经贸合作的综合载体,而非单一的工程个体。为此,国际工程正大力发展“工程+产业”“工程+矿业”“工程+技术”等多种模式,这也为重庆国际工程“走出去”指明方向。
比如重庆正在打造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这与国际工程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数字化、绿色低碳趋势不谋而合。
“目前,国际工程领域正朝着这两个方向发展。”房秋晨表示,以前国际工程做得比较多的是基建领域,类似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的建设;但随着5G、AI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需要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赋能海外工程。重庆大力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正是提高企业在国际工程竞争力的核心支点。
打铁还需自身硬,技术强是重庆推进国际工程的底气。
近年来,重庆企业参与的国际工程项目并不少:中马友谊大桥、卡纳普里河底隧道、新加坡裕廊轻轨线J112标段高架桥、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改造……
位于南美洲国家圭亚那的新德梅拉拉河大桥,是当地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德梅拉拉河两岸四分之三的通行时间,扩大两倍以上船只通行量,降低大桥日常维护成本。
这座民生大桥的背后,便有着来自重庆的建设力量。林同棪国际(中国)作为大桥的设计方,积极融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并以领先的成本控制理念和全球化的集成化问题解决能力,为承包商和当地政府带来帮助。
“大家都知道,林同棪设计的大桥遍布全球。”棪创科技 CEO、 林同棪国际(中国)总裁杨进坦言,在国际工程的探索方面,林同棪国际经历了1.0的国际本土化时代,携全球基础设施的经验进入中国市场,并深度参与建设;到2.0时代,走向本土国际化,将过去三十年建设经验和优秀工程师的红利推向全世界。“多年来,我们积累下来的专业技术,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底气。”
重庆交通开投外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兵亦有同感。“在城市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领域,重庆外建将利用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在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公交枢纽等领域的技术。”林兵说,特别是重庆单轨是世界上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具有多项专利技术,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也是重庆外建集团特有的优势。
2023年,重庆建筑业市外完成产值2729.05亿元,同比增长4%;从业人员232万人,同比增长8.4%;新签合同额9564亿元,同比增长9.5%。
然而林兵也坦言,在开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传统竞标领域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海外投资风险大等。央地合作融合互补,则是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也将成为重庆发展国际工程的有力保障。
林兵表示,与央企携手开发国际市场,有三方面的优势: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利用央企的资质、业绩、市场等资源,参与一些仅靠自身实力无法争取到的大型和专业项目;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将极大增强抵抗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经营效益进一步提升,通过与央企合作,既可以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项目利润空间,又可发挥各种专长,共同增强中资企业海外项目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会的多家央企,也对与渝企的合作“充满期待“。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苏岩松用“双向奔赴”一词来形容央地合作。在他看来,过去十年间,中国港湾已完成从“平台公司”向“平台公司+产业引领”的升级发展,公司现在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投资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以及管理运营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的服务。
“我们想跟地方企业建立紧密的资源共享、互惠互助、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一个紧密的、具有优势的竞争力。”苏岩松表示,中国港湾持着开放的态度,欢迎重庆的优质企业能够跟一起合作、共同出海。
此外,“硬核”保障还来自于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国际工程的重视,积极推动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鼓励以建营一体化或投建营一体化等多种方式实施项目,引导有实力的对外设计咨询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重庆市商务委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张建霞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动重庆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优化央地合作服务机制,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为重庆新一轮对外开放注入更强活力。
“走得出”还要“走得好”,重庆工程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董进/文 李文科 通讯员 郭旭 受访者/图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