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重庆加快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力争到2027年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华龙网

视频 | 重庆加快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力争到2027年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2024-12-12 21:17:26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冯珊)今(12)日,重庆全市农机装备补短板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江津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将着力打造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高地,力争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2%以上。

重庆全市农机装备补短板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江津区举行。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冯珊 摄
重庆全市农机装备补短板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江津区举行。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冯珊 摄

重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6.8% 居西南地区前列

农机装备补短板和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重庆着力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将农机装备确定为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18个“新星”产业集群给予重点发展。先后出台《重庆市加快丘陵山区特色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重庆市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推动全市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市农机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呈现持续较快发展势头,农机总动力达1586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6.8%,居西南地区前列。

“成效明显,发展势头较好,但仍有不少痛点难点卡点问题亟待解决。”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比如,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耕地小块零散,单块面积在1亩以下的耕地占46.5%,全市2805万亩耕地面积中有70%达不到大中型农机通行作业条件。

农机作业方面,全市农作物生产机耕比重已达9成以上,但机播、机收率各只有18.6%、40%;农机研产推用协同发力不够,本地优势研发力量不能完全覆盖我市农机装备短板需求,农机装备相关企业年产值总体不高,与国内外整体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跟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农机作业演示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冯珊 摄
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农机作业演示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冯珊 摄

聚焦六方面重点任务 打造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高地

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和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为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和农机化高质量发展,重庆将着力打造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高地。坚持“改机适地”与“改地适机”结合,加快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农机农艺协同创新体系。“力争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2%以上。”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具体来看,要突出抓好急需急用农机装备研发、新产品熟化定型和鉴定认证、加快先进适用现代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加快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化服务“两支队伍”建设、统筹抓好资源要素协同保障等工作。

在急需急用农机装备研发方面,从耕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废弃物处理、初加工等关键环节开展农业机械化需求调查,进一步摸清我市短板农机装备情况。同时,搭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平台,汇聚市内外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机构、推广单位和应用主体,借智借力组建农机研发攻关创新体系,每个短板环节组建一支攻关团队,进行急需急用农机装备研发的集中突破。

农机展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冯珊 摄
农机展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冯珊 摄

先进适用现代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方面,将示范推广“改路适机”山地户作机械化发展模式,与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有机结合,让山区农户用上现代中小型农机。同时围绕提高粮油生产作业质量、解决短板弱项的急需急用农机产品,分区、分步、分类确定优机优补机具种类,进一步优化我市农机装备结构。

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将构建1个市级指挥调度中心,10个市级区域农机化服务中心,100个县级区域农机化服务分中心,1000个乡镇级区域农机化服务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建设一批集农机生产、农业救灾、农机维修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化服务中心,加快农业各产业、生产各环节的农机化服务全覆盖。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