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诗意山水蕴非遗 文化传承谱华章——武隆区扎实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综述-华龙网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诗意山水蕴非遗 文化传承谱华章——武隆区扎实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综述

2024-12-11 20:00:0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核心提示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黔江区、武隆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

第1眼TV-华龙网推出“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巡礼”系列主题宣传,以此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期重点展示武隆区在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上取得的成果。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徐云卿 肖顺财)武隆,集大娄山脉之雄、武陵风光之秀、乌江画廊之幽于一身,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孕育了璀璨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地”“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多块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武隆历史承续久远、文化积淀厚重,有中国传统村落6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重庆市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

近年来,武隆坚持依法科学保护,实行区域内文化遗产的生态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有序有效推进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管理工作,奏响了一曲传承与发展的壮丽交响乐。

核心保护 非遗项目与传承人共绽华彩

走进群山之中的后坪乡天池苗寨,古色古香的吊脚楼,潜心钻研的传承人,络绎不绝的游人,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正是武隆东北部苗族土家族文化带建设的有力体现。

后坪天池苗寨后坪山歌传承

武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传承人保护为核心,围绕乌江流域土家族苗族文化带,芙蓉江流域土家族、苗族、仡佬族文化带,武隆东北部苗族土家族文化带重点建设区域,依托中国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文化名村等资源,推进武隆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依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赖以存续的自然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

乌江船工号子激昂高亢的旋律,仿佛诉说着往昔乌江之上船工们的艰辛与坚韧;浩口仡佬族蜡染传统制作技艺,则用细腻的蓝白图案,展现出仡佬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2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呢?武隆实施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传承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从开展普查、拍摄纪录片、出版专著,到结合生产生活、打造品牌;从阵地建设,到档案管理,武隆区稳扎稳打,切实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犹如文化传承长河中的中流砥柱,因此对传承人的保护也同样是核心。武隆通过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选派传承人参加研修班等方式,不断壮大传承群体及从艺人员,提升传承人群技艺水平。同时加强规范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助力非遗传承人在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亮点纷呈 校园乡村景区助力创新发展

校园里,古老的技艺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对多彩非遗的好奇;乡村里,非遗工坊热闹非凡,栖居着每个人心中的“诗与远方”;景区里,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颇受游客青睐……在推进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管理工作中,武隆区逐渐探索出了3条创新性路径,亮点纷呈,成果显著。

为让传统文化薪火传承,武隆深入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联合学校公布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围绕特色非遗项目挖掘、校本教材编制、传承教育基地建设、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探讨和交流,将非遗教育贯穿始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

当地编撰出版了《后坪山歌》《浩口蜡染》《青吉棕编》《石桥木叶吹奏》《文复芦笙》《黄莺线编》等6本教材,有序组织各级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传授非遗技艺,支持引导学生“学非遗、用非遗、秀非遗”,鼓励学校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同时,武隆运用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采用保留根植于独特地理文化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发挥非遗工坊和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的作用,促进乡村振兴。仙女山荆竹村成功申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以田园、庄园、乐园“三园模式”为发展思路,让非遗在原生态的状态下增强生命力,再现田园牧歌;此外,充分发挥《浩口蜡染》《武隆苕粉》《羊角豆干》《武隆碗碗羊肉》等非遗工坊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使品牌享誉重庆乃至全国。

游客体验后坪木器传统制作工艺

对于正在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武隆来说,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自然也是必不可少。当地建立辖区内文化遗产综合性、整体性保护机制,推进非遗进景区、进民宿等文旅融合工作。武隆大力建设生态型非遗展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文旅研学旅行基地,后坪天池苗寨活态展示和传承非遗,“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演出历时10年常演不衰,“天尺手工茶”“天尺土陶”与白马山天池情缘景区有机结合……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融入到全域旅游建设中,为当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宣传推广 持续擦亮武隆非遗名片

保护之后,如何让成果扩大影响力和认知度、从而发动更多人加入到保护之中呢?

武隆抓住非遗主题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展会、非遗宣传推广这五条主线,不断弘扬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引导更多人群参与非遗的保护传承。

图片说明:后坪山歌大赛合影

从宣传单、宣传折页、手提袋,到出租车、公交车视频广告、手机短信、应急广播……任何方式都可以成为宣传推广的媒介。不仅如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能让非遗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武隆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展示、传播和分享近年来武隆区非遗保护成果,突出文化生态保护成果,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

同时,武隆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历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全市非遗大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重庆非遗暨老字号博览会、西旅会、西洽会等各级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展示武隆区非遗工艺、非遗美食,擦亮武隆非遗名片。

此外,武隆还拍摄了《中国符号》系列微纪录片、举办武隆文化旅游北京宣传推广活动、CCTV-7美丽乡村栏目“丰收中国·天地武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瑞雪红梅·欢乐过年”央广购物“游购乡村”活动等,借助纪录片、文旅推介、网络直播等媒体力量宣传非遗保护成果,使武隆非遗在国内外不断引发关注。

千年文脉,奔涌不息。武隆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宛如一首悠扬的长歌,正高唱着传承与发展的旋律,萦绕在乌江两岸、武陵山间,向世界展示着这片奇山碧水所蕴藏的文化活力。

(本文图片由武隆区文管所提供)

相关链接: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在保护中传承 在传承中发展——石柱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绿水青山起歌舞 文化绽放新活力——黔江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石柱县非遗传承人:非遗进校园 竹铃球让土家文化“响”起来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黔江区非遗传承人:“武”动四方强体魄 山“歌”悠扬传千年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互联网+原生态 “90后寨主”焕新土家十三寨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指尖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 成为村民共富发展“新引擎”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秀山县非遗传承人:针为笔线为墨 金珠苗绣勾勒多彩生活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彭水县非遗传承人:苗族民歌传千里 非遗之花竞绽放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千载文韵润苗乡 融合发展有新韵——彭水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秀山县非遗传承人:巧手绘祥瑞 龙凤花烛点亮边城浪漫民俗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文化瑰宝焕新彩 风情边城引客来——秀山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