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也能做大文章,“渝字号”儿童文学如何更好地叫响全国?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12-07 08:09
听新闻

“有人说儿童文学是‘小儿科’,这恰恰说明了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要相信,‘小儿科’也能做大文章。长期以来,儿童文学都是重庆文学门类的优势长项,我们要进一步发扬传统,让‘渝字号’儿童文学更好地叫响全国。”12月6日,重庆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举行,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浩在发言中说。

微信图片_20241207081028
▲座谈会现场。记者 赵欣 摄

当天,来自我市儿童文学领域的十余位作家、学者、评论家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了我市儿童文学领域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并结合各自的创作、研究实践进行了交流碰撞。

“市作协五代会以来,重庆儿童文学在新时代文艺大潮中表现出良好的创作状态,聚焦于中国故事和重庆故事,创新性书写儿童生活和民族文化,不断拓展着儿童文学的审美疆域,为小读者献上了众多富有童趣的暖心之作。”座谈会上,市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李姗姗首先介绍了我市儿童文学发展概貌。

她表示,市作协五代会以来,在儿童小说、童话、童诗、儿童散文、儿歌、儿童戏剧等众多领域,重庆儿童文学均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既有题材的拓展,也有艺术的创新,还有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开掘。初步统计,共出版著作123部,在各类文学期刊发表作品460余篇(首),荣获全国奖项数十项,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走出去”的儿童文学佳作,多部作品参加国际书展,并被译为多种外国语言,深受外国小朋友喜爱。

目前,我市老中青三代多位作家在全国儿童文学领域的地位已逐步得到认可。包括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少儿科幻星云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众多国内儿童文学领域重要奖项悉数入囊。多位作家的作品入选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及同步阅读,以及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等。其中,巴南儿歌更是重庆儿童文学的重要品牌,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文学大花园中尤为斑斓多彩的组成,儿童文学在坚持儿童本位写作的同时,也需要更好地与时代同频共振。以扶贫题材作品《羊群里的孩子》为例,李姗姗分享了她对于主题儿童文学创作的思考,“这是一次跳出舒适区的探索,儿童文学同样可以创新,以小切口挑战大主题。”

如何挑战“有难度”的写作?李姗姗表示,从题材到结构到语言到思想,皆应推崇儿童主体性,皆应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写作者要有精品意识,作品的质量永远胜于数量,真正做到“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宝贵财富。“总而言之,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是一群真正的‘童心守望者’。”她说。

市作协副主席、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钟代华认为,重庆儿童文学生态有着良好传统,一直跟京津沪处于一个阵营,而且新生力量非常强,“老先生像张继楼90多岁了还在出新书,他怀揣一颗童心,真正是对文学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我去年退休后也迎来了创作高峰,我想这正是原创儿童文学的文化自信。”

在钟代华看来,重庆儿童文学优势明显,不但老中青三代作家队伍以及各个门类都很齐全,而且相对其他省份来说,儿童文学评论优势尤其突出,早在上个世纪就有西部儿童文学研究所,如今也有众多青年学者扛起了大旗,“儿童文学评论非常重要,对作家成长意义重大。原创和评论并进,这是重庆儿童文学的底气。”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儿歌宣传,儿童文学评论家、作家戚万凯已经坚持三年多了。“每天发布,是爱好,也是职责,要让好作品被更多年轻人看到。”他说。

儿童文学作家刘泽安今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爷爷的唢呐》收获了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他在分享经验时表示,这部作品本来是从非遗传统文化的角度进入,在跟出版社深度打磨中,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凸显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更好传承?是我创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只有肥沃的土壤才有可能长出好的庄稼。好作品能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们的心灵,这是儿童文学应该承担的责任。”

年轻一代的重庆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路径上的多元趋势尤为明显。80后作家晏菁说,她曾经从中国神话中汲取养分写作,后来以心理咨询为切口,写作青少年心理疗愈的故事,“我是为孩子而写,会把对自己孩子的爱拓展到所有孩子,以后还会继续以心理疗愈作为写作特色,探索更多可能。”于爱全则更多基于童年记忆进行写作,而张雨荷和彭鑫把视线转向重庆本土文化,防空洞主题和红色少年题材都进入了他们的选题视野。

儿童文学评论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付冬生建议,儿童文学作家一定要和评论家加强联系,本土的文学评论家更要积极助推重庆的儿童文学作家群体和作品,共同打响“渝派儿童文学”的招牌。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欢专注儿童文学多年,除了关注当代创作,她还计划对重庆红色儿童文艺进行深入研究。

在总结发言时,何浩肯定了重庆儿童文学的发展“有声有色,可圈可点”,他用“陪伴、温暖、熏陶、成长”四个关键词概括了对重庆儿童文学的期待。“每个人都是从儿童时期成长起来的,儿童除了需要父母亲人的陪伴,还需要精神文化的滋养,儿童文学的对象主要是低龄孩子,但低龄不等于低智,儿童文学要引导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质来说也是‘立德树人’,这是文学与教育的契合。”他说。

“作为重庆文学优势长项门类,重庆儿童文学要出人才、出精品。”何浩表示,在市作协“讴歌”“扶优”“友声”“培新”四大计划推动下,包括儿童文学在内,重庆文学正在形成体系化的高质量发展,希望作家们加强学习,加强经典作品阅读,努力做到“作品比作者有名”,创作出能够超越时代的经典之作。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责任编辑:王景行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