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它”!揭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神秘感染
2024-12-04 20:16:43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日前,第十届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国际论坛暨第七届微生物耐药防控高峰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主管检验师向丽丽在“点石成金”案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此次大赛吸引了全国14个城市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参与,共有93个案例参赛,经专家评选,15个案例晋级决赛。向丽丽提交的《消失的“它”》描述了一例罕见的人型支原体导致的人工关节感染案例,该病例经临床和实验室合作,成功找到病原体并解除了患者病痛。
初现端倪
数月前,59岁有着30年烟酒史的老张(化名),不幸摔伤导致左侧髋部疼痛,就诊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经X线检查被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头下型GardenIV型),随后,他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老张开始出现伤口周边疼痛、肿胀。随着时间推移,还出现了发烧,伤口疼痛加重及大量渗液,活动也受到了明显影响。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了感染。
迷雾重重
但真相却远比看上去的要复杂。尽管经过物理降温和口服药物治疗,老张的体温恢复了正常,伤口情况却并未得到改善。医生将伤口引流纱条进行了送检,涂片和培养结果均提示“无菌”,这使得病情变得扑朔迷离。
深入探秘
为了尽快揪出幕后“真凶”,医院组织了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专家们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包括感染与非感染性因素。最终,根据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倾向于人工关节感染可能,并决定实施清创术进行探查并再次送检病原学。
然而,探查过程中并未发现明显的脓性组织,送检浅部筋膜、深部筋膜、皮下积液、深部组织等标本,结果出人意料:涂片虽然见到较多中性粒细胞,仍然未见病原体。
峰回路转
面对这一情况,主管检验师向丽丽陷入了沉思,倏地,一些可能性在她脑中悄然浮现:是否是一种特殊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抑或是慢生长的病原体,培养时间不足?经过延长培养时间,血平板上长出了细小、透明的针尖状菌落。“这会是什么呢?”
真凶现形
涂片一看,却又被难住了,镜头下并没有看到细菌、真菌的形态。更换其他方法也没有发现。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这样的形态与支原体非常相似,经过进一步鉴定,终于锁定了“真凶”——人型支原体。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老张接受了抗支原体治疗,各项炎症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期间多次复查引流液、引流管内组织培养均为阴性,伤口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人型支原体揭秘
向丽丽介绍,人型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形态多变的病原体,常定植在人的泌尿生殖道中,主要引起泌尿生殖道的感染。但近年来,非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病例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人型支原体可形成生物膜附着在组织或无生命材料表面,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和抗吞噬性,导致感染难以治愈。
人型支原体为何难以发现?向丽丽解释,人型支原体因其独特的代谢特性和生长条件,使得常规的细菌培养难以检测到它们的存在,且形成的菌落微小,不易被常规染色方法着色,容易漏检。
向丽丽提醒,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通常不典型,且多为非化脓性改变,易出现误判。当涂片和培养未发现病原体但疑似感染时,应考虑特殊病原体,并结合传统与新技术进行检测。
(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 熊莉)
责任编辑: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