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华龙网

綦江: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12-04 16:44:2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杨晨)近年来,重庆市綦江区立足自身实际,把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点之一,不断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能,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打造清凉度夏、美食品鉴、旅游婚庆等“到綦江+”新场景、新业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蓝天映碧水,滨江路风景如画。特约通讯员 吴先勇 摄
蓝天映碧水,滨江路风景如画。特约通讯员 吴先勇 摄

摸清资源禀赋

因地制宜绘就乡村好“丰”景

綦江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73.35%;境内水系发达,雨量充沛,共有大小河流225条,径流总量39.7亿立方米;年均气温17~18摄氏度,年总降雨量1060毫米左右;森林覆盖率51%左右。江流河谷海拔差异、山川阻隔等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辣椒、赶水草蔸萝卜、东溪花生、横山大米、中峰蜂蜜等丰饶的土特产资源。其中,辣椒和赶水草蔸萝卜获评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古剑山茶等17款农产品获评“重庆名牌农产品”。

赶水草蔸萝卜。特约通讯员 湛江涛 摄
赶水草蔸萝卜。特约通讯员 湛江涛 摄

日前,在隆盛镇振兴村蜜李花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村民们正忙着栽种蔬菜,一派秋播秋种的忙碌景象。

“我们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建成3000余亩李子基地和240余亩花卉基地,认证‘綦江奈李’‘青奈李’等品牌7个,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形成了以李子经果、花卉苗圃、瓜果蔬菜、肉兔养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蜜李花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鼓足群众的“钱袋子”,振兴村以“蜜李花溪、和美振兴”作为产业发展主题,以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带动集体经济,通过“龙头企业+集体”的模式,去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33.17万元,实现利润66.23万元。

蜜李花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通讯员 杜浩 摄
蜜李花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通讯员 杜浩 摄

“以前,致富门路少。自从村里建起创业园,农忙时我就去园区打工,一年能挣两万多块钱。”村民谢延福说。

据统计,三年来,村民共获得土地流转收益430余万元、劳务收入630余万元,该创业园周边群众通过销售农产品收入500余万元。

李子、葡萄、生猪、山羊……翻开綦江特色农产品分布图,每个镇(村)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为了在产品优势基础上拓展平台优势,延长产业链,近年来,綦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带动、农户参与共建”的原则,以“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选定有一定规模、有深度关联、有发展渊源、有市场竞争力、有辐射带动效应的主导产业,在东溪镇、赶水镇、扶欢镇、石角镇、三角镇、隆盛镇、綦江食品工业园区等地,按照“一园三区”的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产业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

辣椒喜丰收,农户笑颜开。通讯员 陈星宇 摄
辣椒喜丰收,农户笑颜开。通讯员 陈星宇 摄

以辣椒为例,辣椒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也是綦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之一。去年,全区种植辣椒7万余亩,主要分布在东溪、赶水、丁山、石角、隆盛等17个镇街,总产量10.5万余吨,综合产值约8.93亿元。为实现辣椒产业链条要素集聚,綦江集中打造重庆市饭遭殃食品有限公司辣椒原料生产基地5000亩,以饭遭殃食品有限公司为重点,不断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走“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持续推进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畅通运销渠道

让更多优质土特产“走出去”

8月是糯玉米丰收的季节,郭扶镇长岭村的村民只需将糯玉米打包好,便有专人专车进村收寄,货物直达綦江城区运转点位,实现24小时内摆上重庆市内居民的餐桌,48小时内发送到全国各地。

土特产运得出来,得益于綦江建立了“邮运通”寄递物流网络,以綦江城乡物流配送中心等区级物流中心为主,街镇、村级农村电商物流点为辅,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同时,綦江深入推进“交邮融合”,以“邮政加快递”“快递加快递”“快递加电商”等方式推动“交通+邮政+快递”多元融合发展,切实解决土特产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目前,綦江302个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具备条件的街镇快递服务网点覆盖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快递比例均达100%。綦江还推进“交农融合”,通过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路、建制村双车道、重要县乡道升级改造等项目,串联全区粮油、蔬菜、生猪三大保供产业基地,萝卜、辣椒两大优势产业基地,草食牲畜、特色林果、生态渔业、中华蜜蜂、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发挥交通服务“三农”作用。

截至目前,綦江已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全市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示范区,“客货同网”获评交通运输部第二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对内,綦江打通物流服务最初和“最后一公里”,对外,綦江提速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持续扩大开放程度。

近年来,綦江完善铁路运输网络,形成“两干一支四专用”铁路网及多个具备货运功能的铁路站场,依托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项目,以申报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为契机,在北渡片区打造重庆南部大宗散货集散分拨基地,在转关口片区打造综合性物流枢纽园区。同时,还与广西钦州、防城港等口岸在产业互补、贸易便利化方面建立合作机制。綦江以发达的交通、完善的路网、完备的综合运输体系、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更多土特产漂洋过海走向世界提供无限可能。

綦江区“直播百村·数字百村·企兴百村”暨6
綦江区“直播百村·数字百村·企兴百村”暨6.18云端购物节直播现场,主播推介綦江好物。通讯员 张静 摄

打通了物流“筋络”,既能让土特产从线下“进城出国”,还为线上直播卖货打下坚实基础。日前,綦江区推出融媒客户端新零售平台——“融美利”。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可以为群众提供电商服务、到店服务、到家服务、融媒甄选、政府消费券发放、智慧食堂六大应用场景服务,让群众通过该平台实现六大功能“一端入”、本地生活“一张网”、用户体验“一键通”,开启本地智慧生活。自6月试运行以来,“融美利”帮销平台为綦江各街镇、企业、商家搭建了产品推荐通道,通过官方严选好物,已上架安稳羊肉、石壕糯玉米等270多款产品,入驻商家28家。

上线“融美利”帮销平台是綦江区深入推进“直播百村·数字百村·企兴百村”行动的又一实践,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近年来,綦江以“直播百村”为切入点,以“数字百村”为融合点,以“企兴百村”为落脚点,搭建直播体系,培养直播人才,通过直播电商与消费帮扶、节庆展会、主播带货比赛等,推出“直播电商+”新模式,同时举办美食节展会、消费帮扶农副土特产品展会,打造出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模式,推出“我为乡亲卖土货”“晒产业 晒产品 晒幸福账单”等数个农特产品直播品牌,累计推动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近7000万元。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近日,在石角镇新农村,一垄垄茶树,滴翠如海,成为秋日乡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2017年起,新农村先后种植茶树400余亩,美丽的茶山林海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

“在茶山体验采茶,在茶室学习茶艺文化,新农村的研学旅游体验非常棒!”重庆移通学院学生发出感叹。

近年来,新农村从发展传统茶产业转向“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并定下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目标。

游客在石角镇新农村采茶。通讯员 陈星宇 摄
游客在石角镇新农村采茶。通讯员 陈星宇 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农村依托茶山资源,打造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休闲需求的消费场景,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先后完成红茶车间、环湖步道、亲水乐园、乡情茶室等项目建设,举办“茶旅文化节”“百名书法家进茶乡”等活动,拓展围炉煮茶、采茶体验、研学实践等项目,成功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研学、乡村茶道文化研学两个实践基地,承接綦江中学、重庆移通学院等多个院校的研学实践活动,接待师生1500余人,带动收入增加近60万元,一个集“吃、住、研、游”一体化的研旅康养村初具雏形。2023年8月,新农村成功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如何把小产业做大,把大产业做强?近年来,綦江区依托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产业特色,明确发展目标,在强化产加销功能的基础上,唱响“到綦江+”系列品牌。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推出露营基地、运动公园、钓鱼基地、漂流基地、休闲小镇等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度挖掘红色、僚人、移民、古镇和三线建设等文化资源,打造“巴渝第一场、盐马古道津”东溪古镇,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字号”招牌。推动永城吹打、农民版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建设区域特色红色文化高地。开发利用好古剑山、高庙等海拔800米以上地区,突出医养结合,努力成为主城核心区避暑康养首选地。深化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整体风貌。

责任编辑: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