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先后派出145名教师援藏——到离星星最近的地方撒播知识的种子
2024-07-13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7月5日,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援藏教师杨双燕在教学。 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陈巴拉,分数出来了,我上本科线啦!”6月26日下午6点过,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昌都一高)高三13班学生贡秋措姆获悉高考分数后,第一时间在微信上给重庆援藏教师陈云分享了她的喜悦。

巴拉,在藏语里是“爸爸”的意思。在贡秋措姆眼里,陈云不仅是她的历史老师,更是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慈祥“巴拉”。

事实上,自2016年启动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以来,重庆已有三批次优秀教师先后前往昌都一高支援,渝昌教研工作坊、重庆巴蜀中学云校也先后在昌都一高投用,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陆续走进藏区,为藏区孩子们播下知识的种子。

三次援藏

他说:“我舍不得这些孩子”

时间回到2016年。当年,39岁的陈云主动报名参加了重庆市首批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得知消息后,9岁的女儿泪眼婆娑地拉着陈云的手,不舍又不解。

“爸爸去离星星最近的地方,给那里的小朋友上课。”陈云对女儿万般不舍,但他更揪心藏区孩子们的教育条件。

小时候,曾在西藏工作过的父亲,常常给陈云讲述在西藏工作生活的经历,这让陈云一直对遥远的西藏心生向往,也对改变西藏落后面貌格外上心。因此得知有援藏的机会,他就果断报了名。

“最开始,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来还会流鼻血。”刚到昌都,高原反应让陈云备受煎熬,而更难的,还是昌都一高的学生基础薄弱,有的学生甚至没上过初中历史课程,许多工作都要从头做起。

为此,陈云巧妙地将初中历史知识点编成顺口溜,穿插在课堂中讲授,让孩子们一学就懂。

一到周末,他就去家访。看到有孩子衣服破了,他就发动亲戚朋友捐一些衣物,再让妻子洗净熨平,悄悄转交给孩子们;发现有些孩子到了月末饭卡里钱不多了,他和几个援藏老师就会不动声色地给他们包点饺子;看到孩子们学习用具短缺了,他就把自己的笔、本子送给学生……

慢慢地,孩子们与陈云越来越亲近,会给他说悄悄话,还会和他打闹嬉戏。陈云生日那天,当他推开教室门,生日祝福的歌声突然响起,孩子们大声说:“陈巴拉,生日快乐!”

孩子们还给他写了不少生日祝福纸条,其中一张,陈云印象最深刻:“陈老师,你们明年就要回重庆了吗?我好想你能把我们带到高三呀!”写下这句话的,是那个平日沉默寡言,一说话就脸红的次成平措。那一刻,陈云决定留下来——“我舍不得这些孩子”。

可女儿怎么办?在第二次申请援藏时,陈云内心十分纠结。他试着说服女儿:“那里的孩子实在太需要来自远方的老师引领他们走出大山了,我也希望他们能走向更远的地方。”

没想到懂事的女儿早就猜到了父亲的想法,她说:“我早就知道你想再一次申请援藏了,我和妈妈都商量好了,我们支持你!”

就这样,陈云递交了第二次、第三次援藏申请,成为重庆援藏时间最长的教师。他说:“能被组织认可,为西藏基础教育送一片云雨,此生无憾!”

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她说:“我是为高原孩子生命的张力而来”

“他们的笑,他们的歌,是一个温柔的宇宙。我想帮他们找到这小屋子关不住的生命自由。”这是援藏教师、重庆市忠县中学英语教师何普惠在援藏日记中写的一段话。

2019年,何普惠曾在昌都类乌齐中学支教。2022年,已经48岁的何普惠又主动报名参加“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开启为期3年的援藏生活。

刚到昌都一高时,她制作了一份关于昌都一高女生生涯规划自我成长的调查表格,并通过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方式形成了分析报告。

她发现,藏区女生有极强的上进意识,但碍于现实条件,对自身认识不够清晰,对未来职业规划和生涯成长等问题思考不足。

于是,何普惠在学校举办“我是女生”专题讲座,为全校女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成长课;平时,她会组织学生举办读书分享会,引导女生多读书,读好书;以“致敬巾帼英雄,奋斗无悔青春”为题展开微宣讲;设立“解忧铺”信箱,为女生提供心理引导。

前不久,何普惠的“解忧铺”信箱,便收到一封高三女生卓亚(化名)的信。

“何老师,你觉得我应该继续读书吗?我成绩不好,即使继续读,也没有出路吧……”信中,卓亚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透露了退学的念头。

看完信,何普惠悄悄找到卓亚,给她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小时候我家里穷,连吃鸡蛋都是奢望,可我知道要读书,通过读书改变我的命运……”她还帮卓亚分析了她的学习情况及需要努力的地方,卓亚听得连连点头,解开了心里的疙瘩。

在援藏过程中,何普惠发现一些学生对学业成绩和职业规划并不清晰,自我发展意识也不强烈,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于是,她定期开讲座、搞演讲,激励孩子们勇敢地做自己,寻找自己的梦想。

“做这些事很花时间,但我很清楚,我就是为高原孩子生命的张力而来的!”何普惠说。

积极参与教研坊活动

他说:“多亏了有这样一个好平台”

“如果你是一个失意之人,被迫看守草料场,你是什么感受?”6月17日,昌都一高高一语文教师赵竣奕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是从一个情景设计开始的。他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寻找和感受人物感情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赵老师,你变了!”刚一下课,学生德西拉姆就打趣说,“我就爱听这样的语文课!”

学生爱听课,这让赵竣奕很受用:“这也多亏了有渝昌教研工作坊这样一个好平台”。该工作坊由重庆市教委和昌都市教育局共同建设,是西藏自治区首个教研工作坊。

赵竣奕告诉记者,工作坊会不定期举办教材培训、课标解读、同课异构、赛课评课等活动,老师们都会积极参加。

前不久,受工作坊邀请,重庆巴蜀中学语文老师蒲韬来到昌都市第五高级中学,为高一学生试讲了《我与地坛》一课。来自昌都一高至六高的54名骨干语文老师观摩了这堂课。听完课,老师们还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并一一进行点评。

“藏区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课堂更多的是以基础教学为主,忽略了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入课堂。”一位藏族教师说道。

不仅如此,重庆巴蜀中学云校、重庆市教科院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等优质教育资源也向昌都市六所高中师生开放,实现“同教师、同授课、同教研、同测评、同实践”等12项教学资源云同步,让昌都师生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数读重庆教育援藏>>>

■累计投入1.4亿元,实施46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昌都改善办学条件。

■实施“以省包校”对口援建计划,累计选派管理干部12人、学科教师145人投入“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

■2024年高考,昌都一高重点本科上线355人,重点升学率达到了43.6%,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总上线率达到了98.5%。

■大力推进渝昌两地结对帮扶,重庆八中、重庆西藏中学与昌都一高建立远程同步课堂,三峡医药高专、财经职院等

10所职业院校与昌都职业技术学校、昌都市教体局、人力社保局等开展协作共建。

■实施昌都骨干教师赴渝跟岗研修和集中培训,累计培训学员800余人次;

接收150名昌都教师到重庆名校开展为期一年的驻校跟岗研修。

数据来源:重庆市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