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昌都 奉献昌都 ——重庆市报业传媒协会赴昌都市调研侧记
2024-07-16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7月14日午后,昌都市类乌齐县桑多镇扎西贡村。重庆市报业传媒协会赴昌都市“2024年重庆报媒昌都行”采访调研组一行在村里走访时,看到许多村民都忙着对厕所进行改造。

▲昌都市类乌齐县桑多镇扎西贡村,重庆援藏工作队在此启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重点实施农房风貌改造、饮水、道路整治、环境及文化氛围提升等综合配套工程。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

这是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在扎西贡村新增的民生项目——厕所入户。

重庆援藏干部,类乌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君和这里每一位村民都熟识,“通水、安路灯、修路……哪一样不是杨县长带头干到深夜。”提到杨君,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三十周年。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三十年来,一批批如杨君这样的重庆援藏干部扎根雪域高原,默默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搭建渝昌交流桥梁 加强民族团结

7月13日上午9点左右,采访调研组一行乘坐的航班抵达昌都市邦达机场,重庆援藏干部,昌都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谭志伟已等候多时。

半个月前,也是在邦达机场,谭志伟带着昌都市11县(区)从未离开过大山大水的农牧民群众、宗教界爱国爱教人士、社区代表、妇女代表、乡贤、致富带头人、民族团结代表等40余人飞赴重庆。

他们走进重庆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大型商圈等地展开实地观摩交流,亲身体验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重庆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昌都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实现渝昌两地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深度融合,我们组织了这次交流活动。”自挂职昌都市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以来,谭志伟始终致力于加强渝昌两地人民的交流和交往,增进民族间的理解、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这次来到重庆,我学到了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我要把这些经验带回我们草卡镇,带回格吉村。”来自边坝县草卡镇格吉村的乡村振兴专干泽旺拉姆,走进九龙坡真武宫村的葡萄园、草莓园,还和当地村民、游客一起跳起了锅庄舞。

援建就业创业园 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离开邦达机场,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后,调研组一行来到了位于昌都市察雅县烟多镇的察雅县就业创业园(扶贫开发产业园)。

▲昌都市察雅县烟多镇,重庆支援建设的就业创业园里,村民正在制作陶艺产品。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

在就业创业园里,察雅县麦堆金银手工艺传承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堆公司”)的工匠们正埋头加工金银饰品。

邓巴多吉是麦堆公司的经营者,有20年从业经历,是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我们主要生产金银器装饰品,工人们根据手艺的熟悉程度和工作量,每月收入3000元至6000元不等。”邓巴多吉介绍,公司靠传承久远且娴熟的金银锻制技艺赢得市场,基本上是订单生产,产品供不应求。

1983年,邓巴多吉随父亲次仁平措学习金银手工制作,并于2014年出资200万元成立了麦堆公司。2018年,他听说重庆援藏工作队在察雅新建了扶贫开发产业园,不仅房租全免,还提供基础设施、技术培训和市场对接等全方位服务,立即决定将公司搬到园区。

“察雅县就业创业园共投资4200万元,2018年10月竣工。”重庆援藏干部,察雅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晨旭介绍,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15家,今年上半年产值4478.84万元,带动325人就业。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察雅教育教学质量

最近,重庆援藏干部、察雅县教育局副局长游彬十分忙碌。

“今年3月份才到察雅,我要尽快熟悉察雅教育的基本情况。”不到4个月时间里,游彬已走访了察雅县的14所学校,“我这几天在对接我的派遣单位铜梁区教委,计划组织察雅师生到重庆开展校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今年5月15日至16日,游彬已组织带领察雅县教育系统书记、校长一行8人,前往铜梁区参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交流会暨重庆市铜梁区第二届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

在游彬的悉心指导下,2023年才走上校长岗位的察雅县卡贡乡小学校长李欣昱,在此次论坛上荣获现场一等奖。

“在教育援藏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察雅的孩子们分享重庆各区县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此,游彬与巴南区、万州区、永川区、大足区、铜梁区等区县教委加强沟通交流,借助名校、名师资源,开展线上教研、线下送教送培20余次,受众师生300余人,“我们还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察雅县内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察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察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援藏工作队接力打造 河滩变身国家AAAA级景区

7月14日,调研组一行走进了类乌齐县唯一的国家AAAA级景区——康巴花都。

这里有原生态花海、草场、湿地,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清晨的康巴花都,薄雾下的花海如梦似幻,盛开的花朵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紫曲河蜿蜒流淌……

很难想象,2018年之前,这里还只是214国道旁紫曲河的一片河滩,除了牦牛喜欢在此徜徉外,鲜有人问津。

“2018年,重庆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依托西藏类乌齐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重庆援藏干部、类乌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武小龙介绍,2019年,重庆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投入资金285万元,制订了康巴花都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4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等系列规划;2022年,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投入1716万元,实施了康巴花都片区文旅融合、营地提升等工程,并于2023年12月成功创建为类乌齐县首个、昌都市第三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如今,康巴花都已成为昌都的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2023年接待游客90267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74.83万元,带动当地群众81户416人参与旅游经营。

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 解决村民冬天如厕难题

紫曲河蜿蜒流过康巴花都,下游21公里处就是山水相拥、景色优美的扎西贡村。

2022年10月,重庆援藏工作队在扎西贡村启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重点实施农房风貌改造、饮水、道路整治、环境及文化氛围提升等综合配套工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致力于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

▲昌都市类乌齐县桑多镇扎西贡村,重庆援藏工作队在此启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首席记者 陈维灯 摄

于是,扎西贡村有了出行的沥青路,有了路灯,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可还有一件事情亟待解决。

“当地群众长期使用旱厕,厕所往往和住房分离。在滴水成冰的冬天,在室外如厕非常窘迫。”因此,加快推进厕所入户项目实施,成为杨君和同事们的当务之急,“每年4月至10月,是类乌齐最佳施工时间,其余时间天寒地冻干不了活。”

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入冬前,重庆援藏工作队要完成123户居民的厕所入户工作,彻底改写扎西贡村村民户外如厕的历史。

要实现厕所入户,首先要解决的是室内厕所水管在冬天不被冻爆。

杨君是土木工程硕士专业,他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创造性地给水管包上保温棉和发热丝,“只要插上电源,保温棉和发热丝就会发热,保证冬天室内的厕所水管不会冻爆。”

为了赶工期,杨君天天守在扎西贡村给施工队做规划、指导,推动厕所入户项目实施。如今,扎西贡村已有38户村民实现厕所入户。

“冬天能够在温暖的室内上厕所,是很好的事情呢!”提到厕所入户,村民布次旺笑容满面。

首席记者 陈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