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诊疗新进展” 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圆满落幕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诊疗新进展” 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圆满落幕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2024-11-28

近日,“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诊疗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在江津区梓笙园心理医院圆满落幕。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上升趋势

在开班仪式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中心主任况利教授作为本次培训班的主持人,对参与此次学术活动的专家学者和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况利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情绪障碍方面,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这些情绪障碍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业、社交和整体发展,还可能增加成年后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诊疗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和学术交流,为专业人士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治疗技术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识别、干预和治疗效果,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这对于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多领域专家携手提升临床治疗能力

此次学术活动还涵盖了精神心理专业的多个领域。专家们就青少年抑郁症、情绪障碍、非自杀性自伤、睡眠障碍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专家问答:

1.预防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况利教授表示,出现情绪、行为和精神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其疾病是由家庭因素、个人成长及社会环境共同影响所致。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要对其监护人、照料者进行指导和帮助,家长要跟上时代步伐,学习新的生活方式以满足孩子成长需求,从而理解和共情孩子的情绪与行为。最为关键的是,无论孩子患何种疾病,家长和照料者需要给予充足的爱、支持、理解以及和他们进行良好的共情、沟通,这些都是帮助孩子痊愈的最佳方法。

2.当前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黄颐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表示,当前儿童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发常见。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儿童青少年属于脆弱人群,正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因而最不稳定且最易受影响。此外,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家庭和社会紧密相关,若父母压力增大,社会经济变迁剧烈,都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影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强,以前可能并非此类问题少,而是重视程度不够。

3.预防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赵虎教授(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主任)强调,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应当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并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及个人成长发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甚至针对不同性别采取不同措施,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学校和社会必须消除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从源头抓起,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理知识。

赵教授认为,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实现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全面保护,进而达到综合性的社会效益。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利于青少年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将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4.社会应该如何为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青少年提供支持和帮助?

周建松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医学系副主任)指出,首先,社会各界应正视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青少年所面临的挑战,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羞耻感。他强调,心理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与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一样,都需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对待以及及时的治疗。只有当整个社会能够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共同面对这些问题时,才能为患病的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周建松副主任进一步提出,解决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合作。通过家校医社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早期症状、提供专业干预、并给予长期的支持。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为其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5.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精神卫生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王高华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表示,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既要重视,也不能夸大,要理性且专业地对待心理健康工作。

王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几点建议。首先,家庭环境中的关怀和支持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陪伴不仅是情感上的慰藉,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能够有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其次,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而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这要求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即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人格的塑造和社会化的过程。最后,王教授指出,对学生的培养与评价体系应当多元化,既要注重智力的发展,也要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共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6.家庭沟通有哪些小技巧?

胡健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指出,在家庭沟通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往往存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模式。“我要教你怎么做”、“我要求你怎么做”这类指令式的交流方式,容易忽略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胡健波副主任建议家长们采取更为开放和平等的沟通策略。

具体来说,家长应该首先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事情的全貌。通过信息的双向交流,使青少年在与家长对话时不仅能了解到成人的观点和期望,同时也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这种方法并不意味着家长必须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在做出任何决策前,先充分了解孩子的实际诉求,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专家们的精彩讲解与深入讨论,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并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作为知识交流平台,培训班促进了同行间的经验分享,提升了公众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在社会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相信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健康成长。(文/王凤 视频/薛传真)

分享
新浪微博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诊疗新进展” 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圆满落幕

2024-11-28 16:37:08 来源:

近日,“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诊疗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在江津区梓笙园心理医院圆满落幕。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上升趋势

在开班仪式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中心主任况利教授作为本次培训班的主持人,对参与此次学术活动的专家学者和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况利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情绪障碍方面,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这些情绪障碍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业、社交和整体发展,还可能增加成年后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诊疗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和学术交流,为专业人士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治疗技术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识别、干预和治疗效果,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这对于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多领域专家携手提升临床治疗能力

此次学术活动还涵盖了精神心理专业的多个领域。专家们就青少年抑郁症、情绪障碍、非自杀性自伤、睡眠障碍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专家问答:

1.预防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况利教授表示,出现情绪、行为和精神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其疾病是由家庭因素、个人成长及社会环境共同影响所致。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要对其监护人、照料者进行指导和帮助,家长要跟上时代步伐,学习新的生活方式以满足孩子成长需求,从而理解和共情孩子的情绪与行为。最为关键的是,无论孩子患何种疾病,家长和照料者需要给予充足的爱、支持、理解以及和他们进行良好的共情、沟通,这些都是帮助孩子痊愈的最佳方法。

2.当前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黄颐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表示,当前儿童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发常见。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儿童青少年属于脆弱人群,正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因而最不稳定且最易受影响。此外,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家庭和社会紧密相关,若父母压力增大,社会经济变迁剧烈,都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影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强,以前可能并非此类问题少,而是重视程度不够。

3.预防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赵虎教授(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主任)强调,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应当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并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及个人成长发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甚至针对不同性别采取不同措施,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学校和社会必须消除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从源头抓起,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理知识。

赵教授认为,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实现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全面保护,进而达到综合性的社会效益。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利于青少年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将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4.社会应该如何为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青少年提供支持和帮助?

周建松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医学系副主任)指出,首先,社会各界应正视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青少年所面临的挑战,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羞耻感。他强调,心理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与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一样,都需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对待以及及时的治疗。只有当整个社会能够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共同面对这些问题时,才能为患病的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周建松副主任进一步提出,解决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合作。通过家校医社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早期症状、提供专业干预、并给予长期的支持。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为其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5.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精神卫生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王高华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表示,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既要重视,也不能夸大,要理性且专业地对待心理健康工作。

王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几点建议。首先,家庭环境中的关怀和支持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陪伴不仅是情感上的慰藉,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能够有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其次,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而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这要求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即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人格的塑造和社会化的过程。最后,王教授指出,对学生的培养与评价体系应当多元化,既要注重智力的发展,也要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共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6.家庭沟通有哪些小技巧?

胡健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指出,在家庭沟通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往往存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模式。“我要教你怎么做”、“我要求你怎么做”这类指令式的交流方式,容易忽略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胡健波副主任建议家长们采取更为开放和平等的沟通策略。

具体来说,家长应该首先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事情的全貌。通过信息的双向交流,使青少年在与家长对话时不仅能了解到成人的观点和期望,同时也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这种方法并不意味着家长必须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在做出任何决策前,先充分了解孩子的实际诉求,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专家们的精彩讲解与深入讨论,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并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作为知识交流平台,培训班促进了同行间的经验分享,提升了公众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在社会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相信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健康成长。(文/王凤 视频/薛传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薛传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