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推广!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拟在全国18个省市启用
2024-11-26 14:08:37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过去针对儿科医务人员培训,只有‘往上’‘往下’两种方式,即基层到上级医院来,或上级医院下到基层机构去,如果能借助虚拟的医学场景的培训工具,那儿科医护人员的培养就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各类型的学员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候进行反复培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华子瑜院长介绍“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技术时说道,“依托于现代模拟医学场景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迅速的扩容下沉,提高基层医生儿科学诊疗水平,让更多患儿在基层医疗机构受益,达到准确识别疾病,获取更快速、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11月25日,中国基层医生儿科常见疾病处理能力提升项目全国启动会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举办。会上,项目负责人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赵耀研究员宣布,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2021ZD0113400),历经三年集体攻关,终于取得项目成果,正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上海、江西等18个省市(自治区)、超过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应用,以提升基层医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能力。
目前,我国儿童专科医院仅68家,占全国医疗机构的0.42%,儿科医生“千人0.26人”,距离发达国家的“千人1人”标准(每1000个儿童配有1名儿科医生)相差甚远。除了优势资源短缺外,大部分基层医生对儿童诊疗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但又缺乏前往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的机会,造成了儿童患者一生病就往大型、专科医院跑,患儿挂号难、排队难、就诊难,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深陷信任危机的困境中。因此,快速提升全国基层医生儿科诊疗能力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
在此背景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21年牵头启动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2021ZD0113400),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清华大学等10家单位协同开展。该项目通过模拟儿童患者真实诊疗过程,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还原病情演变,让基层医生能够在平台上模拟全程诊疗,同时系统还会给到医生诊疗评分和学习建议,以达到提升基层医生儿科诊疗能力的目的。
项目负责人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赵耀研究员介绍,经过3年时间攻关,医院成功创建我国首个标准化患儿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近20万例数据的标准化儿童患者病例库,打造了600多例不同病情、不同复杂程度的虚拟标准化儿童患者,完整覆盖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推广阶段,拟从即日起开展为期2周的培训。参加的医疗机构为二级和一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诊所。
“虚拟患者”系统的正式推广,意味着大范围增加基层医护人员的案例学习机会,提升基层医生的临床诊治能力,从而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它将为提升我国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文/吴瑞雪 图/白杨)
责任编辑: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