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长江上游轨道穿江第一隧贯通 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迎新进展
2024-11-25 10:00:0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刘艳)今(25)日,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穿江隧道全段精准贯通,这也标志着长江上游轨道穿江第一隧、重庆轨道交通首座穿江隧道实现贯通。
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表示,穿江隧道作为轨道交通27号线的重要控制性节点,施工中先后攻克了超深竖井安全始发、江底深槽破碎带、裂隙水发育、高水压密封掘进等技术难题,填补了长江上游穿江隧道在该领域的空白。
83米!
全国轨道交通最深盾构始发井
27号线穿江隧道位于重庆站-南滨路站区间,区间隧道长3212米,其中穿江段长约1269米,串联起重庆渝中区、南岸区,两岸高楼林立,岸滩高差大,河滩狭窄,隧道穿越江底,相较于常规的隧道开挖,施工难度更大。
中铁一局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8标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隧道从江底穿越,需解决江底安全覆岩厚度需求大与车站埋深要求浅的技术矛盾,以最小覆岩仅8米的极限厚度穿越江底深槽段,这也使穿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深度达83米,相当于27层楼高度,为全国轨道交通领域盾构始发井深度之最。
盾构在超深竖井、狭小空间内如何完成吊装始发?对此,项目在盾构吊装中应用新型防缠绕钢丝绳,同时竖井多部位增设可视化设备,作为操作司机的“千里眼”,360°全景实时反馈,助力盾构机顺利吊装。
数字化赋能
巨型“钢铁穿山甲” “无感穿越”长江
“盾构机正式‘穿江’后,耐压、防透水是难点。”该负责人说,隧道穿越江底,最大水压达0.7MPa。
对此,项目团队量身定做了“渝江号”智能双模盾构机。该盾构机开挖直径φ8.83米,总长135米,总重1350吨,在国内在建的轨道交通盾构机中属于巨型的“钢铁穿山甲”。
这个“钢铁穿山甲”很智能,具备“一键切换”功能,可迅速实现泥水盾构与土压盾构的模式转换。在穿越江底破碎带时,盾构机就遇到直径约60公分的大粒径孤石,堵塞了排浆管道。这时,“钢铁穿山甲”切换到土压模式,破碎孤石后,经过螺旋机排出,继续挖掘前进。这也是长江上游首次采用“双模智能化盾构”修建的轨道交通水下隧道工程。
此外,项目创新性搭载了便携式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通过接收盾构机刀盘破岩产生的震动信号实现对前方地层的预报,及时调整掘进速度、纠偏盾构姿态;智能化仓压预警系统快速调整泥水仓压与江底水压的平衡。
因为这些智能技术支撑,“钢铁穿山甲”顺利“无感穿越”长江,实现长江堤岸、滨江路零沉降。
绿色工地
盾构废水循环利用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公布的“三星级智慧工地”、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27号线穿江隧道项目榜上有名。
在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重庆铁路集团积极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迭代升级,推动智能建造技术落地应用,依托智慧化、数字化盾构管理系统,能够围绕盾构施工风险、进度、工效等核心管控要素,打造了数字现场、风险智能预警、施工过程管控、进度效益管控四大功能模块。
其中,针对穿江隧道高水压突水、岩层破碎、管片上浮等风险,平台构建了风险智能预警模块,能够对地质、环境、施工、设备等各类风险进行预警提示并短信推送,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管控,确保及时发现与处置各类风险隐患。
27号线穿江隧道的施工场地临近长江,建设中也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在重庆率先投入两套新型环保泥水分离设备,实现了盾构废渣资源化利用、管道输送废水循环利用。
新闻延伸
被称“换乘之王”
27号线有13座车站可换乘
据介绍,27号线西起璧山站,东至巴南惠民站,全长56公里,横跨重庆主城都市区东西向三大槽谷,设计时速140公里,以快线形式串联起重庆重要门户枢纽,包括三个铁路客运站(重庆东站、重庆站、沙坪坝站)、三大商圈(南坪商圈、大坪商圈、沙坪坝商圈)。
同时,全线设15座车站,换乘车站13座,实现了城市内外交通快速转换,提升了轨道交通效率,被称为“换乘之王”,线路两端与市域(郊)铁路贯通运营,建成后将极大缓解重庆轨道线网东西向客流压力,有力推动“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
不仅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重庆多条轨道线也在刷新建设“进度条”。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建设管理部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10月,集团所属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0.1%,超过序时进度6.8个百分点,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6号线等多个在建轨道交通项目迎来建设节点,助力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加快实现“1小时通勤圈”。
责任编辑:常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