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与川剧同台 共绘中国戏曲多元魅力画卷-华龙网

南戏与川剧同台 共绘中国戏曲多元魅力画卷

2024-11-22 22:10:39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当南戏遇到了川剧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1月22日,“戏从温州来”2024南戏经典文化走进重庆分享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此次“戏从温州来”还将于11月23日晚在重庆大剧院推出专场演出。

展演经典南戏:越剧《荆钗记·送别》。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展演经典南戏:越剧《荆钗记·送别》。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重庆和温州两地渊源深厚,相关数据显示,有10万温州人在重庆生活创业发展。南戏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诞生于温州九山书会。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戏曲剧本《张协状元》,也诞生于此,由此奠定了“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的历史评价。其中,作为温州现存最古老的地方传统戏剧种类——永嘉昆曲(简称永昆),是研究南戏的“活化石”,

“戏从温州来”2024南戏经典文化走进重庆分享会今天在重庆大学举行。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戏从温州来”2024南戏经典文化走进重庆分享会今天在重庆大学举行。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南戏和川剧有何分别?年过八旬的永昆演员林媚媚告诉记者,南戏历史渊源深厚,生活气息浓郁。这种戏剧形式不仅包含了地道的民间表演程式,还深深植根于浙南地区的艺术土壤之中。永昆作为南戏的一个分支,其最大特点在于使用温州官话进行表演,这一点与其他剧种明显不同。此外,永昆在表演身段动作上也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川剧形成了鲜明对比。

永昆表演艺术家林媚媚、瓯剧表演艺术家方汝将现场分享。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永昆表演艺术家林媚媚、瓯剧表演艺术家方汝将现场分享。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林媚媚说,川剧的表演方式包含了强烈的四川地域特色和民间生活气息。川剧的音乐伴奏,特别是锣鼓点子的打法,与南戏存在显著差异,展示了各自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色。

“尽管南戏和川剧在语言、音乐和表演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它们共同体现了中国地方戏剧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林媚媚说,这两种戏剧形式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南戏和川剧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各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展演越剧《白兔记·望东方》。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展演越剧《白兔记·望东方》。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当天,瓯剧名家、温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方汝将等温籍艺术家与高校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精彩演绎了《张协状元》《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劝夫记》等南戏经典剧目选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川剧·重庆大学)老师邓曼玲和学生带来了川剧高腔经典折子戏《人间好》,现场观众连连拍手叫好。

展演瓯剧《张协状元·游街》。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展演瓯剧《张协状元·游街》。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据了解,为进一步弘扬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温州创新推出“戏从温州来”南戏经典文化周品牌活动,以期擦亮“南戏故里”金名片,打造“中国戏曲之城”文化品牌。分享会上,温州市委宣传部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共同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温州市还将历代古籍编丛部《永嘉丛书》《琵琶记》《永嘉郡记》三套文献捐赠给重庆大学。

平阳木偶戏《轻舞飞扬》。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平阳木偶戏《轻舞飞扬》。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明天,在重庆大剧院推出的“戏从温州来”演出,将分《序》《经典咏流传》《东瓯戏韵长》《好戏“聚”川渝》《尾声》5个篇章,为观众呈现一台集瓯剧、越剧、永昆、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沉浸式戏曲晚会。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责任编辑:伊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