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15年间,大足学向世界讲述中国南方石窟故事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11-21 07:51
听新闻

随着一本新期刊的创立,15年前在重庆大足诞生的大足学,开始用权威的论述向世界讲述中国南方石窟的故事。

这门诞生在重庆的专业学科,何以在短短15年间从无到精;除了历史、文物,它还衍生出哪些广阔的领域;大足学未来的发展之路又将走向何处。

11月20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在学术期刊《大足石刻研究》创刊之际,采访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从他们的讲述中,回顾大足学的过去,展望大足学的未来。

创立

一门诞生于国际会议上世界专家共识的学科

说起大足学这门已经走入我国高校的专业学科,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重庆的大足石刻,可你知道这门学科是如何诞生的吗?

追溯过往,大足石刻研究院前任院长黎方银回忆起了15年前的那个契机。

“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那是2009年在大足石刻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专家在进行讨论时,提出了建立大足学的倡议。这个倡议很快得到了众多专家们的响应。也就是从此刻起,大足学开始正式萌芽。”黎方银说。

倡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黎方银至今一字不忘——在世界范围的大足石刻研究、保护、开发利用领域使用“大足学”概念。

于是,从创立伊始,大足学就先天自带国际视野。

那么,大足学又如何以大足石刻为“圆心”涵盖中国南方石窟(刻)研究的呢?

黎方银说,这并不是逐渐发展而来的,而是在15年前大足学创立之初,就已经被反复提出的概念。

刚刚创立就瞄准中国南方石窟(刻)研究,哪来的底气?

黎方银答:根植于大足石刻自身的分量——

大足石刻集南方造像之大成,因此,在当时的与会专家们看来,大足学应统摄南方石窟(刻)文化艺术研究,全面提升南方石窟(刻)研究层次与影响。大足学的提出与发展,将与敦煌学一道,成为中华石窟寺文化研究的南北“双子星”。

同时,大足石刻保护工程特别是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工程,为南方石质文物保护提供了样本和范例,大足学的研究有利于石刻的保护及抢救,并将为提升本土文化创新和纳构能力提供启示。

发展

与全国高校联手培养南方石窟寺研究专业人才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大足学也不例外。

2013年,在大足学创立4年之后,它走进了我国的高校之中,为青年学生敞开了大门。

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说,2013年,大足石刻研究院首先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成立了“大足学”研究中心;同年,研究院也与南京师范大学牵手成立了“大足学”研究中心。

“虽然都名为‘大足学’研究中心,但它们研究的方向是不同的。”蒋思维说,四川美术学院更注重大足学中的艺术研究,而南京师范大学则注重大足学中的历史研究。两个大足学研究中心相继招收了大足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为大足学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迈出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步伐。

2020年10月18日,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与四川美术学院再度合作,在大足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升格成立了“四川美术学院大足学研究院”,并聘请大足石刻研究院专家为研究员。

2021年8月,大足石刻研究院与重庆大学签订《科教融合创新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科技项目、科技平台搭建、人才合作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如双方共建“南方石质文物保护实验室”并互相挂牌等。

2021年9月,大足石刻研究院与浙江大学签订“科教融合创新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在大足建立“石窟寺文物数字化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站”,在浙江大学成立“大足学研究中心”。

2021年12月,大足石刻研究院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签订“科教融合创新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在大足建立“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科教融合创新发展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大足学研究中心”。

如今,大足学的累累花朵已经盛开在我国众多高校之中,为大足学的后续发展积累源源不断的学术力量。

立说

扩大大足学在世界石窟寺研究影响力

一门学科要立得住,必须得有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奋起直追的大足学是如何做的?

蒋思维答——“著书立说”。

首先是“著书”,大足石刻研究院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大足学研究文库”。

目前已出版了黎方银主编的《大足石刻全集》(11卷19册),是国家“十二·五”图书出版重点项目,成为我国石窟考古学研究领域一项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也代表着21世纪大足石刻研究的新成就,填补了我国大型石窟寺编写和出版系列考古报告的空白。

此外,包括《大足石刻研究与欣赏》《安岳卧佛院考古调查与研究》《201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大足道教石刻论稿》《大足石刻编年史》《大足观音造像论稿》等著述的出版,对于推动大足学的研究,扩大大足石刻的影响力,具有深远的作用。

而在“立说”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充分吸纳世界各国专家的建议。

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先后召开了大足石刻保护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石质文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岩土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论坛、2019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纪念大足学与中国美术史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重大学术会议。

尤其是2023年召开的“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与会专家达成广泛共识,发布《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

随着这些著作以及国际性会议的召开,大足学正在不断扩大自身在世界石窟寺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未来

展现石窟艺术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耀眼光芒

11月19日,继敦煌研究院之后,第二家由石窟寺管理单位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大足石刻研究》正式创刊。至此,大足学的发展迈进了新的阶段。

那么,未来大足学将走向何方呢?

在《大足石刻研究》创刊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谈及了自己的观点——“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挖掘好石窟艺术中所蕴含的诸多价值,阐释好其间所具备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从而展现出石窟艺术在中华文明这条长河上的耀眼光芒。”

顾玉才建议,大足学应立足大足石刻,以其作为载体和支点,做好三个“面向”,既要面向石窟艺术本身所具备的多元学科特征,也要针对石质文物的保护管理进行探索与开拓,更要面向世界石窟的诸多价值历史与文化,加以挖掘与阐释。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幸军则建议,大足学应借助《大足石刻研究》这一平台,广泛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与专家,深入挖掘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深入探讨石窟文化研究领域涌现的最新学术成果,慷慨分享石窟保护利用的前沿技术与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刻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携手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文明交流互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

责任编辑:陈发源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