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大会特别报道】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特色高水平大学打造步伐-华龙网

【全市教育大会特别报道】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特色高水平大学打造步伐

2024-11-20 12:08:36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核心导读: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在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之际,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在做客华龙网会客厅时表示,作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西南地区唯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本科高校,重庆理工大学秉承“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校训和“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大学精神,持续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国防科技”两大办学特色,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特色高水平大学打造的步伐,扎根重庆本土办好“重理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image001

关键词:打造“红岩思政”育人品牌

第1眼TV-华龙网: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近年来,重庆充分发挥地域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红岩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持续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努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学校在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

康骞:重庆理工大学诞生于抗日战争硝烟弥漫的1940年,是享誉国内的“兵工七子”之一,1944级校友红岩英烈余祖胜是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余新江的原型。我们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全力打造融“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兵工基因”于一体的重理工“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是强化统筹设计,用好“主渠道”。我校是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示范点单位,正全力打造融“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兵工基因”于一体的重理工“红岩思政”育人品牌,我们通过建好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了思政课课程群和系列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实施一批“大思政”育人项目,让青年学生切身实地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其次是强化教学创新,抓好“主战场”。学校作为重庆市课程思政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先后编制《重庆市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等教学指导材料,建立了1个校级、18个院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创新实施“一院一品”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上线了重庆市课程思政联盟平台,深入推进全市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案例素材共享、方法模式共创。

再是强化队伍建设,当好“主力军”。学校深入实施课程思政进教室、进实验室、进场馆、进线上、进企业的“五进”工程,推出“大国工匠讲专业”等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新样态,探索“一课多师”新型教学模式,实施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对一”课程思政结对共建专项,让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专业情。

最后是强化平台搭建,建好“新场景”。我们在校内建设了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红岩精神展览室暨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室,大力实施“六个一”红色文化实践育人体系,编排话剧《“我的信仰必修课”——〈红色的岩〉》成功获批重庆市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巡展巡演项目。学校还先后打造汽车科技馆、知识产权文化展览馆等特色场馆,使学生“人人有出彩机会”。

 
image003

关键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第1眼TV-华龙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当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要抓住哪些关键要素?学校有哪些相关探索举措?

康骞:这正是我们在谋划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每天都在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突显了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接下来,学校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进一步释放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潜能。

我们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身心同健、文理兼修、德才并进、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把时间还给学生”,推进本科生课程“提质减量”计划,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提高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把学生“送”到有“枪炮声”的地方了解行业需求、锻炼实战能力。同时,以大科学装置为平台、以一流科学家创新团队为引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大幅提升学生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很好,有效解决传统工科人才培养周期长、慢一拍、脱半节的弊端,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成骨干”,探索出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新路径。

我们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集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松绑”力度,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成功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出台了“人才二十条”及系列配套制度,大力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进一步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改进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发展生态体系,将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教师思政工作、教师职业发展、师德师风建设等各方面全过程,人才“引、育、用、留”链条体系全面构建,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image005

关键词:加速建优建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第1眼TV-华龙网:重庆正在锚定“双一流”建设目标,高位推动、高频联动、高能驱动学科建设工作见行见效,集中一流资源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学科设置要与时俱进,瞄准产业发展最前沿,紧跟技术变革新趋势,建强基础学科,打造龙头学科,不断提升学科竞争力。请问学校在学科建设上有哪些思考和规划?

康骞:学科专业是大学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专业结构和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聚焦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布局谋划学科专业发展,确保学校自身的“小逻辑”服从于区域经济社会“大逻辑”。

一方面,我们瞄准产业结构推动学科转型,构建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机械工程、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等5大学科专业群,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和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较“十三五”时期实现40%的大幅增长,学校连续两次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另一方面,我们聚焦产业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国防科技”两大办学特色,聚焦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深入实施学科专业对接产业计划,建设了教育部首批50所现代产业学院之一,成为川渝地区最大最专业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基地,有效支撑了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学校未来技术学院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未来技术学院。

下一步,学校将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新工科建设高校的特点,大力实施学科跃升行动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构建支撑服务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高峰学科群,高起点前瞻性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群,加速建优建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自主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二级学科,力争在全国形成优势和特色。同时,我们还将深入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着力提升咨政建言水平和助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image007

关键词: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

第1眼TV-华龙网:高校要聚焦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持续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学校有哪些举措深化高质量有组织科研,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康骞: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坚持弘扬学校“工以建国、技以利工”的科技报国优良传统,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一是大力开展原始创新。学校既瞄准关键技术,“向最高处攀登”,也把目光聚焦在基础研究领域,“向最深处钻孔”。学校建有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原创“纳米时栅”技术成果,实现了我国精密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的自主可控,突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该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被誉为“中国精度”。学校还建成了重庆市几何拓扑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形成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创新的新格局。

二是高效实现成果转化。我们深化赋权改革,施行“包干制”“揭榜挂帅制”,构建了以技术为核心、以平台为载体、以资本为催化、以中试为支撑的“四轮驱动”和大科园—加速器—产业园的“三级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实现全要素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近5年孵化企业188家,累计产值突破100亿元。学校进入全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百强,先后被教育部等部委授予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

 
image009

关键词:打造科教产融新生态

第1眼TV-华龙网:聚焦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两大定位”“两中心两地”战略支撑和重点打造“六个区”的战略目标,深度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搭建高水平人才平台和产业平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上卓有成效,请问学校是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探索?

康骞: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聚焦“国家最迫切、重庆最需要、学校最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强化办学特色,勇于突破‘围墙’和‘壁垒’,推动产业和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实质举措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打造科教产融新生态。

具体来讲,我们积极与企业、院所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先后与中科院、中国汽研院、长安集团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与中国兵器集团、中国兵装集团、中国通用、华为、中兴等头部企业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我们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构建了一区一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巴南区联袂打造“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与九龙坡区携手共建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联合打造加速器和科技产业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2个项目入驻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学校入选2023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案例。

接下来,我们将切实提高站位,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快马加鞭,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特色高水平大学打造的步伐,全面提升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扎根重庆本土办好“重理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