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第1眼TV-华龙网

2024-11-20 12:06
听新闻

编者按: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确立了教育新定位、战略新安排、改革新部署,全面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新征程,为教育强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教育强市、西部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教育更好服务融入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质效持续提高,教育综合改革成果积极涌现,教育现代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

在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之际,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在接受第1眼TV-华龙网专访时强调,全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主动服务融入“两大定位”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教育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全力打造西部基础教育高地、全国职业教育重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样板、内陆地区教育开放合作范例,扎实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彰显更大作为。

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4/11/20/a82e8e21f5a44a21bb4304885ef20df6_wh763x554.png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 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关键词:立德树人

第1眼TV-华龙网: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强国建设应具有“六力”支撑,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排在首位。我市如何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

刘宴兵:聚焦“立德树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我们主要从几方面着手:以“固本铸魂”提升思政引领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思政队伍建设攻坚行动,“红岩思政”等思政工作经验获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部多次推广;以“五育并举”提升学生成长力——创建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等21个,切实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引育共促”提升教师竞争力——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荣获“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等国家级荣誉的团队和个人达到147个,持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擦亮“红岩思政”育人品牌,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关键词:惠民有感

第1眼TV-华龙网: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重庆教育如何增实“惠民有感”?

刘宴兵:教育的民生属性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强市建设成效的刻度尺,我市持续推动教育减负,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持续巩固扩大“双减”成果,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坚决纠治“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行为,积极稳妥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为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我市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健全省际教育合作体制机制,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扩大优质基础教育供给。

结合人口变化趋势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我市还将探索服务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途径,让教育更加公平优质。

关键词:融合发展

第1眼TV-华龙网: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庆如何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

刘宴兵: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重庆教育主动融入,致力于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为增强专业支撑力,我市健全高校高质量发展机制,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高校对接重庆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加快“双一流”建设,加大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急需学科等建设力度,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培育“高峰”“高原”学科,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生长点。

为增强人才支撑力,我市主动适应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要,探索跨学校、跨学科人才交叉培养,健全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为增强科技支撑力,我市着力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体系,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融合,推动大学城与西部(重庆)科学城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创新联合体,培育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并依托“教育强市区县行”“职教出海”等行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可以说,只有不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加快建立全周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链条的创新平台服务体系、全要素的创新生态保障机制,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级。

关键词:改革创新

第1眼TV-华龙网:党中央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重庆是如何实践“改革求变”的?

刘宴兵:我们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持续为教育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一是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性”作用。统筹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已有许多教育改革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二是发挥招生考试制度“指挥棒”作用。坚持文理融通、选科选考、多元录取、综合评价多措并举,高考“3+1+2”综合改革平稳落地,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稳妥推进。三是发挥数字教育建设“新引擎”作用。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建立数字教育建设体系架构,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一次办”获国务院首批试点并交流推广。

我们还聚焦改革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实施“揭榜挂帅”,已累计获批全国教育改革项目600余项。

关键词:开放合作

第1眼TV-华龙网:重庆如何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

刘宴兵:教育主要从三个维度来推动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的走深走实、提质扩面、见行见效。

一是推动成渝教育协同发展,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布局建设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试验区15个,落实成渝两地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同城化待遇政策,并联合申报“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二是推进省际教育交流协作。深化渝藏、渝新、渝鲁等教师协同创新,推进“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和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进区域名师名校教学资源共享。

三是推进教育合作开放引领。持续打造“留学重庆”品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国际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建设。

开放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我们还将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大学来渝合作办学,鼓励在渝高校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努力建设全球优秀青少年来华留学目的地和创新创业优选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地区等省际教育交流合作,并打造区域教育协作升级版。

关键词:标志性成果

第1眼TV-华龙网:教育领域在打造标志性改革成果有哪些?

刘宴兵:以“部市合作”为例,教育部、重庆市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15项改革创新工作开展,加快推动教育强市建设。部市共同推进重庆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分层级组建、实体化运行、数字化治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模式获得教育部肯定。部市还联合设立全国首批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共同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瞄准重庆辨识度这个关键词,我们聚焦教育不同领域全力打造标志性成果。

比如重庆作为两个省市之一,在国务院召开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今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通过率取得重大突破;推动高校教授孵化的首家企业已经上市;纳米时栅等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教育强市

第1眼TV-华龙网:重庆如何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刘宴兵:锚定教育强市建设,全市教育系统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主动服务融入“两大定位”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教育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全力打造西部基础教育高地、全国职业教育重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样板、内陆地区教育开放合作范例,扎实推动立德树人成效、教育对高质量发展贡献度、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教育综合改革质效、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党建统领教育安全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为新重庆建设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第1眼TV-华龙网 冯一鸣)

责任编辑:何杜娟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