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管进社区”一周年 民主村基层治理“新”上加“心”
2024-11-20 06:00:04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 记者 李佳妮)城市更新,为民主村焕新做好了前半篇文章。城市治理,仍面临着后半篇文章的挑战和考验。
去年11月以来,重庆持续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作为“城管进社区”全国试点社区,探索城管、自管、物管、商管、智管“五管协同”,成功将城市管理、服务与执法事项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众多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贴心
为游摊“安家”
被“城管”邀请来摆摊,是补鞋匠黄德军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黄德军今年39岁,在民主村补鞋已经二十余年。小时候,他就跟着父亲在建设厂门口补鞋,后来随着城市建设变迁,成了游摊。
“有时候在车库门口摆,有时候在商场门口摆。撑把遮阳伞,挡不了风也遮不了雨,还经常被城管撵。”回忆过往,黄德军五味杂陈。
九龙坡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城市更新后,和黄德军一样的社区工匠、手艺人们失去固定经营场所,转为流动摊贩,不仅占道经营、阻碍交通,且监管难度大。
“一方面,这些手艺人在民主村待了半辈子,不能因为城市更新,让他们没有安身立命之所。另一方面,他们开展的服务是居民生活所必需,不应该消失。”为此,城管执法队员多次到社区协商摊位问题,并上报城管部门。
通过多方联动,开展座谈会、走访入户,最终利用社区的角落空地,打造出“惠民巧匠坊”,免费提供给手艺人们使用,实现规范经营。
城管人员主动联系到原来的流动摊贩,将他们一一“请”回了社区,还为部分摊位定制了招牌。
如今,这些游摊已入驻5处特色“惠民巧匠坊”,转变为“小黄皮鞋匠”“张三剪发”“宋哥爱修理”等合法合规的固定摊位。巧匠们也时常开展志愿服务,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着社区居民……
交心
让居意“表决”
在民主村二期更新工程中,九龙坡城管队员巡逻时发现,原建设集团服务公司家属房外围墙年久失修,出现裂痕和垮塌,给残疾人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
队员及时上报,考虑到多重因素,决定拆除并重新修建围墙。但围墙改造更新方案因居民意见不一而受阻,民主村2栋楼下成了一片“废墟”。
为确保工程推进,城管部门联合社区工作者反复实地勘察,深入居民家中征集意见,多次解释更新方案。
尽管三次提交方案,但始终未能获得全体居民一致认同。
“围墙拆不拆,怎么拆?应该让居民说了算。”本着“人民城市人民管”这一工作理念,2024年10月24日,在城管部门牵头下,谢家湾街道办事处、更新公司、民主村社区等多单位共同努力,召集居民代表举行协调会议。
经过深入讨论,施工方和设计师细致阐释方案,最终赢得居民普遍理解和支持,达成共识。更新公司承诺即刻启动施工,居民纷纷鼓掌叫好。
此外,民主村还统筹开展“三师进社区”行动,邀请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到社区,与居民一道参与建设,每周协商议事20次。汲取了“窖井盖美化、保留黄桷树、改造红砖房、设施适老化”等建议。
以居民强烈要求保留的红砖房建筑为例,不仅保留了部分老墙体,还在墙体外加设钢结构和玻璃罩,重构内部空间,摇身一变成为社区会客厅,形成了清晰的情感“记忆点”。
省心
用“数智”治城
一旦发现乱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居民只需动动手指,拍张照片上传到“九龙诚运通”小程序,问题就能迅速交办到社区内的城市驿站并得到解决。
有了一键报送、一屏调度的机制,数字化管理服务,正让民主村“耳聪目明”。
目前,民主村社区有常住居民3669户8054人,商铺300余家。加之“打卡”游客众多,人流、车流、物流加剧涌入,给城管执法带来挑战。
“尤其是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民主村居民沈宇告诉华龙网记者,曾经,“抢车位”是邻居们每天下班后考虑的“头等大事”。
为此,九龙坡城管部门在“九龙城运通”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基础上,协调区商圈管理办公室,将万象城商场夜间空置的4202个车位设为潮汐停车位,并根据停车时段,对民主村居民实施100元/月与200元/月的优惠价,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现在下班后再也不用着急忙慌地赶回去找车位了。”沈宇每天下班后可以把车开到商场停好,还能逛逛超市再步行回家。
通过“九龙城运通”,居民们不仅能获取停车场、公园、公厕便民服务设施的位置信息及地图导航等服务,还能够方便地参与城市管理。
而今年城市驿站在民主村设立以来,已经累计服务5100余人次,解决问题200余个。其中,机动车乱停放处置时长平均在15分钟内,占道经营平均处置时长不超过半小时。
如今,在“四方共治、五管协同”的工作机制下,民主村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成为重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