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医” 学科典例】反复腰痛20年!直到这项技术让她重获新生-华龙网

【知行合“医” 学科典例】反复腰痛20年!直到这项技术让她重获新生

2024-11-22 08:02:4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微信图片_20240904153829

医学,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应用。在保障健康的这条路上,重医附一院一直用行动诠释着医术的精髓。即日起,华龙网联合重医附一院推出“知行合‘医’,学科典例”专栏。在这里,您将读到触动人心的医疗故事,感受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的智慧与汗水,同时也能获取到最新的健康知识,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年近花甲的王阿姨(化名),被腰痛这一无情的枷锁束缚了20余年。这20年的岁月里,她在重庆、四川的各大医院间徘徊,寻求着一丝缓解的希望。然而,每一次的治疗虽有短暂的解脱,但那顽固的疼痛总是如影随形,一次次将她从暂时的安宁中拽回。症状的反复发作,就如同一场永无止境的拉锯战,消耗着她的意志和身体。直到在重医附一院骨科,医生为其成功实施了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手术,她的命运迎来了转机。

 

使用“小切口”
解决“大问题”

 

因椎管狭窄较重,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当地医院建议谢阿姨进行双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但王阿姨及家属因担心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选择继续保守治疗。

然而,10天前,王阿姨的腰痛症状突然加重,伴随右下肢胀痛,疼痛难以忍受,逐渐出现跛行,甚至无法站立和行走。在这种情况下,王阿姨慕名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门诊寻求帮助。朱勇教授在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查体和阅片后,认为王阿姨有明确的手术指征,决定为她实施微创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神经根松解术和纤维环成形术。

在科室内进行了周密的术前讨论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王阿姨在入院后的第三天接受了UBE手术。手术过程中,医护团队展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对手术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考量和严谨的操作。手术仅用了一个小时就顺利完成,出血量控制在约30毫升,背部仅留下了3个约1-1.5厘米的小切口。

术后,王阿姨的腰痛和右下肢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次日,她就可以拔除引流管,并佩戴腰围下地活动。仅隔一天,王阿姨就达到了出院标准,顺利出院。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迅速缓解了王阿姨的症状,也大大减少了她的恢复时间。

术前腰椎X线片
术前腰椎MRI

 

UBE技术
微创手术的“plus版”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首选方法。”朱勇教授表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脊柱内镜手术通过天然解剖间隙建立微创工作通道,在完全可视的条件下进行,最大限度解除突出椎间盘组织对神经的压迫,同时保留脊柱运动节段,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

而UBE技术即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方法。它以其微创化操作、视野清晰、操作灵活、高效利用器械、适应症广泛、安全性高以及并发症少、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在微创脊柱外科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UBE技术通过两个通道进行手术操作,一个通道用于放置内镜,另一个通道用于手术器械的操作,这样的设计使得手术更加精确,同时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手术取出突出的髓核组织

在UBE技术中,微创化操作是其核心特点之一。手术通过小切口进行,减少了对周围肌肉和软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了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此外,UBE技术提供的清晰视野使得医生能够在不扩大切口的情况下,清楚地看到手术区域,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双通道设计允许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加灵活地操作器械,即使是在脊柱的深部和难以到达的区域,也能够轻松地进行手术操作。这种灵活性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效率,也减少了手术时间,从而降低了患者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重医附一院骨科的这一成功实践,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随着UBE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现如今,该技术已然成为重医附一院骨科的一项常规手术。通过这一技术,众多脊柱外科疾病如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患者得以重获健康。

(文/王凤 通讯员/娄金辉 黄天霁)

责任编辑: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