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病魔纠缠的困境,市十三院安宁疗护让生命回归温暖港湾-华龙网

走出病魔纠缠的困境,市十三院安宁疗护让生命回归温暖港湾

2024-11-18 09:51:18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在生命的尽头,我们如何面对死亡?是恐惧、逃避,还是坦然接受?在安宁疗护的陪伴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找到了答案。安宁疗护,这个充满爱与尊严的事业,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生命最后一程的重要选择。

安宁疗护,给 “癌痛”患者以慰藉

癌痛,即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50%-60%,其中约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当癌痛来袭时,似电击、似火燎、似冰刺,“痛到想死”是大多数癌痛患者的“呐喊”。

要解决癌痛,吗啡是最有效的药物,而麻精药品的采购、储存、发放等程序异常严格。患者回家后因疼痛坐立不安、夜不能寐,为了宽慰每次取药舟车劳顿的家人,也会说 “效果很好”。但在安宁疗护科,疼痛控制的难题就找到了一条出路。

护士们正在护理查房
护士们正在护理查房

老徐(化名)还在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其他科室治疗时,曾被癌痛折磨得想从楼上跳下去。老伴说他一天到晚都在吵着要结束生命,家人看不下去了,决定把他送到安宁疗护科,让他不要再那么痛苦了。

进到科室的第一天,老徐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于是让老伴把自己推出去,说:“我再最后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于是,两人待了一整天,直到天黑才回来。第二天,在科室使用了吗啡后,老徐的疼痛的确减轻了很多,也没再提过轻生的话。

除了药物的控制外,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也在积极介入,为患者和技术提供心理指导、精神支持。据老徐的老伴回忆:“在谈话的当晚,我们不知道老徐还能不能撑过去,他现在是多活一天就痛苦一天,我们就顺其自然让他走。”她说,早日离开也是老徐自己的心愿。

医学,永远无法真正阻止衰老和死亡的发生。对于“被判了死刑”的癌症末期患者而言,如果能够减轻他们临终前的疼痛,或许也是对患者本人和家人最好的慰藉。

安宁疗护花园
花园2
花园3
安宁疗护科花园

生命的“岔路口”:伦理困惑与选择权利

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像老徐一家达成共识,接受安宁疗护理念。在科室里,医护社团队在开展安宁工作时,第一关就遭受了来自家属对科室的抗拒。

“很多人认为病人转到我们这儿就是不治疗,就是等死,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徐亚莉主任解释说,安宁疗护要做的是帮助生命末期患者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让其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安宁疗护不是安乐死。”她介绍安乐死主要是通过药物让患者提前结束生命,这在国内是违法的。而安宁疗护既不加快死亡,也不延缓死亡,而是视死亡为一个自然的过程。

可在实际操作中,死亡真的能被坦然地当作自然的过程吗?在患者入住安宁疗护病房后,对其采取怎样的医疗措施也会面临一系列的伦理争议。譬如很多家属无法真正接受亲人的离开,在病人要走的这一刻,对医学干预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讨论会
科室内部的死亡讨论

护士长沈福琼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当癌症晚期患者生命垂危时,不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抢救大多家属能接受,但是是否使用升压药、无创呼吸机?包括是否使用各种营养支持等许多人还是非常纠结的。

通过药物、医疗器械而增加的短暂的存活时间对于濒死患者来说是否还有意义?延长出来的到底是生命还是生命体征?

延长出来的时间到底是满足了家属对患者的牵挂,还是延长了患者的痛苦?事实上,这也是安宁疗护从业者和广大患者家属面对的伦理困惑。

不过不管怎样,选择的权利仍然在患者和家属手中。但麻烦的是,对大部分生命末期的昏迷患者而言,他们丧失了表达的能力,根本没有选择权。

科室“生前预嘱”推广架
科室“生前预嘱”推广架

要应对这种情况,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是最好的形式。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是人们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表达自身医疗决定的指示文件,通俗来讲,也就是“生前预嘱”。2023年1月1日,深圳将“生前预嘱”以立法形式确立条款并正式实施,它也是我国首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地区。如果病人立下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就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地走完余生。

在进入安宁病房前,科室也往往会给家属们一份名叫“我的五个愿望”的文件。这里面明确写明了“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等。但现实的情况是,当患者和家属面对这份进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文件时,他们通常会说“我不需要”。

心理咨询师冉伊说,在服务的90多个家庭里,真正签署的只有个位数,“其实安宁疗护更需要患者自己表达的意愿,帮助他更舒适完满地走完最后一个阶段。”而对于进入安宁疗护病房时就已经昏迷的患者,情况就更糟了。

“五个愿望”部分内容
“五个愿望”部分内容

总体而言,安宁疗护的运作机制相对复杂,但核心在于对患者全面需求的关注与满足。在安宁疗护科,医护人员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更注重他们的心理需求。通过心理疏导、家庭会议等方式,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和家属面对死亡,接受现实,用尊重礼送人生最后一程,让生命优雅谢幕。

安宁疗护的未来:挑战与希望并存

安宁疗护事业在不断发展前行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也孕育着无限希望。

为了让安宁疗护服务更多的群体,满足全社会的迫切需求。徐亚莉主任提出,将服务对象延伸至儿童群体的愿景,这是极具意义却又充满艰难的探索。6月21日,科室迎来首例患有脑瘤的9岁小女孩后,往后科室已累计服务4个儿童家庭。然而,儿童安宁疗护工作更具挑战,例如:在用药剂量安全方面,科室虽针对成人患者拥有丰富的镇痛经验,但如何保证儿童在用药剂量上的安全?对于镇静药的使用,多数父母既希望孩子身体状况平稳,又期待能从孩子微弱的反应中产生更多交流。而医生们还需要面临情感上的压力,按周涛医生的话来说,“儿童安宁不好做”,他们也害怕自己过度卷入,一看到小朋友就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小孩。

按照重庆市卫健委的规划目标,2027年全市安宁疗护床位要达1000张以上,而目前全市共有的床位是288张。而全国是什么情况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2.97亿,预计在2050年达到4.34亿,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则指出,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达到482.47万。就像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一级巡视员张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患有恶性肿瘤等不可治愈疾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患者家属送给科室的花和锦旗
患者家属送给科室的花和锦旗
科室走廊
安宁疗护科走廊

在巨大的需求压力下,安宁疗护事业若仅靠行业自身发展和从业者的情怀支撑,无疑是脆弱的。它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这不仅是为患者谋求福祉的善举,更是一项需要精心培育、严肃对待的伟大事业。只有这样,安宁疗护才能在未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更多生命末期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希望与慰藉,让每一个生命在最后阶段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关怀,使安宁疗护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吴瑞雪 通讯员/邓艳阳)

责任编辑: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