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场|“文”根深“旅”叶茂 “宠客之城”花正繁
2024-11-18 06:00:0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大都市的魔幻壮美,大三峡的诗画叠彩,大武陵的桃源锦绣……这里是重庆,是全球游客向往的文旅之都、宠客之城。
2023年,重庆游客满意度全国第一;2024年1-9月,重庆接待国内游客3.3亿人次、入境游客76.2万人、实现游客总花费3552.6亿元。重庆,正朝着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这场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重庆有何创新?在频繁出圈后,重庆又该如何保持强大吸引力,在激烈竞争中长盛不衰?
11月15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大足举行。会上总结了过往重庆文旅发展的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为下一步在文旅融合征程中继续乘风破浪,绘制出清晰蓝图。
夜幕降临,武隆仙女山上,月光与灯光交织出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随着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武隆》开始,演员们用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将川江号子等巴渝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截至目前,《印象武隆》已成功演出3000余场,接待观众超400万人次,成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中极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名片。
“游客置身其中,不仅被精彩的表演所吸引,更被大自然与文化融合的神奇魅力所震撼。这种实景演艺,巧妙地将重庆的山水与人文深度融合,带来沉浸式体验。”游客刘世昌话语中,满是赞叹。
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培育形成了以山水都市、壮美三峡、多彩武陵等为代表的旅游精品体系。
截至目前,重庆打造出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17条、5A级景区12家,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15个。同时,还培育了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等新产品新场景多达800余个。
在此期间,重庆各区县深入挖掘自身地理与文化优势,积极拓展文旅供给,以“文旅+”催生系列旅游新业态。
除了以武隆为代表的“文旅+演艺”,还有“文旅+体育”。这方面,万州表现突出。
通过持续做强赛事品牌,万州承办全国男子、女子手球赛,成功举办U21篮球赛等大型赛事活动40余场次,环湖马拉松、环湖自行车赛、横渡长江系列赛等也反响强烈,吸引国内外超3万名选手参赛,为万州乃至整个三峡地区的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此外,“文旅+科技”也大放异彩。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重庆文旅中得到广泛应用。
闻名天下的大足石刻,上线“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区,让千年石刻迎来“数字新生”;今年年初,打造的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首次实现大足石刻“五山”VR全景游览和可移动文物三维扫描成果云端展示。
得益于这些创新举措,今年1-10月,大足石刻景区游客量和门票收入成绩斐然,分别达到113.2万人次、881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6%和9.3%。
重庆市商务委也全力推动“文旅+消费”,致力于让旅游 “流量” 更有效地转化为消费“增量”。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的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商业增加值增长8.9%。
用心经营,方能让区域特色大放异彩。围绕“文旅+”这一强大引擎,重庆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匠心打造出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巴蜀文化,根脉相连;川渝旅游,携手共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巴蜀旅游走廊建设硕果累累,“双城”名片正熠熠生辉。
据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年来,两地组建合作联盟36个、签合作协议103份,联合推进3个申遗项目、15个重大文旅共建项目,年均开展文旅活动110项,如文艺院团互动演出、“景区惠民游”等,还首创协同立法并实施《川剧保护传承条例》。
融为创新,合则图强。川渝共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川渝通办”文旅证照审批扩容提速,创新推动“川渝阅读一卡通”,使两省市125家公共图书馆、3000万册图书通借通还。
与此同时,川渝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也捷报频传。
实施巴蜀文脉赓续工程,“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项目取得突破;联合推进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川渝盐业、蜀道申遗;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成,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三苏故里等文化旅游新地标加快建设,嘉陵江旅游风景道、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等建设也有新突破……
文化交流方面,两地共同创建国家级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办巴蜀非遗品牌大会,拓展提升同根同源非遗项目保护利用;共同筹备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持续举办“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川剧节等重大节会,联手打造“成渝地・巴蜀情”主题群众文化品牌;开展巴蜀合唱节、“川渝阅读之星”、红色故事讲解员风采展示赛等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两地文化交流繁荣。
川渝两地还携手培塑品牌,联合开展巴蜀文旅国际国内推广活动,打造“宽洪大量”“资足常乐”“点石成金”“七星揽月”等品牌;评选“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1000余个,推出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国际潮流消费新场景65个;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500余趟,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等文旅品牌推广活动。
五年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更加凸显。川渝“cp”相互携手、相互成就,两地的深情厚谊,为巴蜀大地文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然而,当下文旅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如何维持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重庆也面临挑战。
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会执行会长郭道荣看来,重庆文旅还存在游客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暂、部分文旅产品淡旺季差异明显等问题,需要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和形式,进而提升重庆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重庆海外旅业(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力则提到,当前重庆文旅产品主要以观光类型为主。随着“90后”“00后”成为文旅市场主力军,游客需求已发生重大变化,年轻人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感。因此,提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沉浸感,成为未来重庆文旅发展的核心方向。
“重庆入境游的现状值得关注。近年来,重庆旅游在网络上的热度持续攀升,在海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但与国内旅游发展水平相比,重庆入境游的游客数量、收入等指标仍有差距。”张力认为,重庆针对入境游客所设计的特色产品仍存在些许不足。比如,旅游线路相对固定单一,旅游产品表达国际文化方面也有待优化。
“酒香也怕巷子深。”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向旭则建议,加强营销在文旅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即便文旅产品自身具有很强吸引力,但如果没有创新的营销推广模式和较高的推广效率,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张力对此也表示认同。“营销推广方面,重庆面向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不足、精准度不够,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形象。”张力建议,重庆本地旅行社与境外客源地可组团加强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渝。
对此,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也拿出实打实的《行动方案》。接下来,重庆将打造一批主客共享的文旅新产品、新业态和消费集聚区,优化提升都市景观、历史人文、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精品线路体系;同时加强文化旅游的对外开放合作。创新宣传途径,塑造具有高辨识度的重庆文旅IP。实施引客入渝行动,出台组团奖励政策,扩大文旅市场规模。积极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拓展境外客源市场,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户重庆。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 - 2025 年)》提出,“十四五”期末,重庆文化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这也令人期待,重庆能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优化服务体验,实现文旅产业的“长红长新”,在世界旅游版图中大放异彩,吸引全球游客纷至沓来!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文 首席记者 董进/主持
责任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