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儿好医声】11岁男童昏迷,“酸中毒”表象下揭糖尿病真相
2024-11-14 08:52:53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讯 孩子也会得糖尿病?糖尿病,常被误以为是成年人的疾病。其实不然!糖尿病也可能在儿童中发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4-6岁以及青春期。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可出现在儿童青少年阶段。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朱高慧副主任医师介绍: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病率接近于万分之一,主要因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和破坏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而胰岛素作为一种降血糖的激素,其缺乏会导致血糖异常升高,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从“长高”误会到ICU,文文糖尿病确诊之路
“7、8月,娃儿还有68斤左右,后来越来越瘦,但是他饭量又很大,水也喝得多,有时候一顿饭就要喝3大杯水,我们觉得不对头。但是去医院检查,医生又没说什么问题,我们就以为是在长高,就没太在意。”回忆起文文刚出现异常表现时,文文妈妈流露出丝丝无奈情绪。
直到11月初,文文感冒了,经过几天输液治疗无效,11月4日出现剧烈呕吐、胸闷胸痛、突然昏迷,送进当地医院的ICU救治。在血气分析检查中,医生意外发现文文的高血糖情况,待急性症状缓解后,经医生推荐,文文转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孩子是典型的高血糖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在糖尿病患儿中非常常见。由于大众对儿童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加上该病在儿童中的发病十分隐匿,所以往往进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才会被大家识别。”朱高慧副主任医师介绍文文病情时说道,“其实孩子在7、8月已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自入院后,内分泌科医护团队采取通静脉双通道对文文进行早期强化治疗,一边补液,一边输入胰岛素降低血糖并抑制酮体生成,快速缓解酮症酸中毒症状,纠正代谢紊乱问题。目前文文正在逐渐康复中,预计不日将会出院,重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未来只要规范糖尿病管理,将与其他孩子一样,享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五驾马车”全方位守护“小糖人”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尤其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尽管对疾病懵懂,但他们会面临很多复杂情绪:害怕、不安、甚至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据内分泌科护士长林琴副主任护师介绍,小朋友们在得知自己需长期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和频繁检测血糖时,常会感到烦躁和低落,甚至许多青春期的患儿会产生抵触心理。他们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但疾病管理限制了他们的一部分自由。
“小糖人”治疗过程中,内分泌科医护团队更加重视从医院、到家庭、再到学校、甚至是全社会,对儿童糖尿病的认识。希望能给“小糖人”们更多关注、关爱和守护,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收获幸福。
为此,科室参考糖尿病管理模式,结合“小糖人”的生长发育特点,定制个体化的“五驾马车”全方位综合治疗方案。这五个方面涵盖饮食管理、适度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使用和糖尿病心理教育,目标是帮助患儿建立规范的生活方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文文为例,科室为文文制定详细的一体化治疗:
1.饮食管理:医护团队和营养师帮助文文制定了均衡营养的饮食方案,既保证生长所需的营养,又避免血糖波动太大。
2.合理运动: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文文开展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增添生活的乐趣。
3.血糖监测:每天定时监测血糖,使家人和医生能够实时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胰岛素使用:文文需每日按时注射胰岛素,医护团队帮助家人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和剂量调整方法。
5.糖尿病教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知识普及和心理支持,引导文文和家人正视病情,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住院期间,内分泌科医护人员经常在空余时间走进病房,陪伴文文聊天,在沟通过程中,帮助他理解和接受糖尿病,让他意识到糖尿病并非“特殊”或“不幸”的代名词,而是可以管理的慢性疾病。只要通过科学管理,一样能恢复到以前的生活,可以幸福快乐的和小伙伴学习玩耍。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都会举办儿童糖尿病夏令营活动,通过此类活动,让有相同经历的患儿汇聚在一起,既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放松心情,也可以加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小糖人”在对抗疾病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单,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自信的成长。(文/吴瑞雪 罗丞茜 图、视频/院方提供)
责任编辑: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