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向“新”而行
2024-11-14 06:30:00 来源: 人人长寿客户端
“我们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周海平团队正在加快推进攻克硅碳负极材料制备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近日,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华陆新材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寿区科技局实施的“揭榜挂帅”科研项目攻关机制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提供了有力帮助。
去年,长寿区科技局了解到华陆新材料正在研发硅碳负极材料,该材料的成功运用可以解决硅碳负极循环寿命首效低、成本高等问题,未来可开辟出硅碳负极材料领域的新赛道。然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无法突破相关工艺技术难题。随后,区科技局创新工作机制,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组建专家服务团,指导华陆新材料明晰技术需求,形成技术榜单并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发布。同时,还组织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各大高校、院所参与揭榜,拓宽企业科技交流渠道,为企业技术合作牵线搭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今年6月,华陆新材料最终选定电子科技大学周海平团队为揭榜单位。该团队包含7名博士、4名硕士,为华陆新材料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深度参与企业优化硅碳负极材料批量化制备工艺。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源头,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能够使科学技术更好对接市场需求,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也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长寿区紧密对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健全完善科技创新“1416”工作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蓄势赋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长寿区大力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制定《重庆市长寿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7年)》,建立部门、园区、街镇协同联动的培育工作机制,构建“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级培育体系,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主力军。今年以来,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41家,累计入库总量1290家,10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审,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65家,提前完成“双倍增”全年目标任务。
同时,长寿区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提升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今年以来,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家、累计达154家,其中,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累计达11家。望变电气、华陆新材料荣获2023年度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小康动力参与的AITO问界系列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博腾制药、科顺新材料等4家企业入围“2023年重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榜单”。奕翔化工、斯泰克瑞登梅尔材料被认定为2024年度市级瞪羚企业。康普化学成功申报2024年度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专项项目。
此外,长寿区还加快打造创新平台。今年以来,共推荐康乐制药等5家企业申报(复核)市级工信化重点实验室,新认定华陆新材料等5家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川维化工等52家企业开展“2022—2023年度”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目前,全区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市级工信化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累计建成市级众创空间6个,载体面积近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和团队达500余个。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一方面,组织开展区级科研项目攻关。围绕“1+3+2”产业布局,组织实施区级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支持龙头、链主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今年立项高油电转换率增程系统研发及应用等科研项目28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法制纳米级气凝胶、湿法冶金浮选剂、低介点玻璃纤维等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另一方面,精心实施“揭榜挂帅”科研项目,华陆新材料硅碳负极规模化生产技术优化项目和聚狮新材料聚苯硫醚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技术突破项目分别与电子科技大学和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成功签约,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技术攻关。此外,长寿区还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今年以来,登记科技成果82件、技术合同成交额16.9亿元。搭建科研院所与企业间对接桥梁,川渝JM两用技术、硅基功能性膜材料、超高纯电子酸等10余项科技成果已在有关企业完成初步转化。
强化智转数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长寿区大力推动产业数智转型。加快引导制造业数字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共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30个、累计达195个,已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15个、总投资7.66亿元。今年新认定市级智能工厂2个、累计达9个,新认定市级数字化车间4个、累计达66个。长寿区还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科技服务。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帮助企业创新生产方式,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今年组织专家团队上门开展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61次,累计103次,为90家企业提供专家团队免费上门转型评估,出具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和转型报告;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上门诊断12次,累计98次;开展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现场调研69家。同时,长寿区还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生态。积极承建全市第一批工业领域行业产业大脑——天然气化工新材料行业产业大脑,以产业大脑汇聚数据资源仓,打造多元经营主体建设的特色细分行业产业大脑,促进数字化平台与制造业数据流实体相结合,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秋晨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