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Wed Nov 13 18:00:00 CST 2024
11日晚的重庆十八梯灯火辉煌,灿若星河。俊俏模特穿着巫溪嫁花,款款而来,一顾一盼皆是人间绝色。
这是首届巴绣(巫溪嫁花)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2024巫溪秋冬旅游发布活动现场。人们在目不暇接中感受着这朵非遗之花的魅力。
在重庆巫溪,大宁河边的女孩12岁时,就跟着母亲学刺绣,为未来的嫁妆作准备。因此,大宁河刺绣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嫁花”。
这个在民间流传并保留至今的习俗,已有五千年历史。巫溪嫁花作为巴绣的重要代表,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更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本期《渝州瞭望台》,看巫溪嫁花如何花开正盛,成为巴渝一张具有生命力和含金量的文化名片。
巴绣发源于重庆巫溪宁厂古镇,这里是尧舜时期古巫咸国的所在地。其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颁奖典礼现场,巫溪正式对外发布巴绣符号。在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巴绣纹样符号中,随处可见对婚姻的期许。除喜字纹和双凤呈祥等纹样,最具代表性的纹样就属“花轿”,记录了送嫁迎娶的整个过程。花轿里新娘端庄而坐,其他四人完成上轿、起轿、喝轿、压街、落轿等一系列仪式。还有《迎亲图》,新郎骑马,新娘坐轿,人物众多、场面浩大,人物熙攘,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我们特地选择在11月11日进行符号发布,就是契合巴绣寓意美好,寄托相伴一生一世的情感。”巫溪县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卢凡介绍道。
如今,巴绣的故事正以全新的姿态,在现代社会继续上演。巴绣以巫溪嫁花为代表,分为实用型和装饰型两大类,分别称之为“嫁团团花”和“嫁幅幅花”,如今广泛应用到装饰、服饰、文创等众多领域。
2010年,巫溪嫁花亮相上海世博会,凭借着雅艳相宜的色彩和精巧细腻的绣工,博得了众人的喜爱。2011年,巫溪嫁花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21年,巫溪嫁花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巫溪,当地女孩早早开始飞针走线。更为难得的是,母亲或女性长辈会把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人间真善美教予孩子。
现在,许多女孩也会选择巫溪嫁花作为结婚礼服。满绣嫁衣需要绣一年多,价值两万多元,“完美的嫁衣还具有收藏价值,可以当成家族故事流传。”
因为寓意幸福,巫溪嫁花在民间一代一代传承,历经五千年,一针一线皆出自手工。
在巫溪嫁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丽娟眼中,其技法以挑花为主,讲究“重挑不重绣”,每一件作品都凝结了漫长的时间和专业的理解。
二十年前,还是乡村教师的唐丽娟,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从三尺讲台走向古法授艺,成为全职绣娘。她曾走遍巫溪大小村落,收集古老绣片。
“除富裕人家,好多作品因为经常穿着浆洗,棉布已破破烂烂,但纹样部分大多还是保存完好的。”唐丽娟告诉华龙网记者。
如今,唐丽娟开起两个就业帮扶车间,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3人,正高级职称高技能人才2人,全市技术能手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我们为就业者提供图案、材质、构图,可以在公司绣也可以回家绣。”唐丽娟说,随着巴绣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绣娘每月工资最多能拿到七千多元。”
除非遗传承人的引领作用,巫溪不少学校也开展了巫溪嫁花非遗课程。这就意味着巫溪嫁花的传承,从母传女过渡到了现代课程,并深得年轻人喜欢。
首届巴绣(巫溪嫁花)创意设计大赛,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余所高校、11家企业的近500名参赛者,共计收到403件有效作品。
而在此前举行的巫溪嫁花艺术的叙事与衍生展览上,学生利用巫溪嫁花纹样多的特点,与大富翁游戏结合,让大家在玩游戏的同时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在如何传承这个问题上,巫溪嫁花显然已经找到答案。
巫溪嫁花不仅是幸福花和传承花,还是一朵致富花。在巫溪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下,巫溪嫁花“绣”出了一个大产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巫溪嫁花同其他非遗项目一样,面临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如何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巫溪嫁花发展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来自上海、四川、重庆等地的9家知名企业与巴绣产业发展专班签署了战略意向合作协议,计划将巴绣产业推向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一针一线“绣”出的产业到底能有多大?早在今年5月,巫溪印发《巫溪县促进巴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就表明:力争到2025年实现巴绣综合产值1亿元,到2030年实现巴绣综合产值10亿元。
绣品需要时间的沉淀,而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当前,巫溪正抓紧建立巴绣人才库和数据库,全方位布局巴绣创意产业,促进“巴绣+婚庆”“巴绣+文创”“巴绣+服装”等产业业态发展。采用“政府+企业+高校”模式,对纹样进行设计、配色改良,研发设计与现代审美相适应、符合巴绣“拼花”特色的产品形态。
“巴绣不仅是巫溪的非遗瑰宝,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未来,我们将以巴绣为核心,推进文旅产业创新,让巴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巫溪县文化旅游委党组书记段家宁表示。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巫溪在细腻的织物上勾勒出巴渝大地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
不同于中国四大绣繁荣于宫廷、青睐于贵族,巴绣来源于民间,讲究“一针到底”,每一根线都要绣到最后而不是剪掉,寓意“从一而终、一心一意、一生一世”,具有其独特性、唯一性。巴绣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巫溪县委书记李卫东看来,巴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长江流域独具特色的外事精品,绵延传承了五千年,充分融合了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与巴渝文化、湘楚文化,既是巫溪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的幸福产业,需要不断传承创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为新时代巫溪绿色崛起贡献新力量。
今年5月,巫溪印发《巫溪县促进巴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李卫东透露,下一步,巫溪将从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高产业附加值、深化文化挖掘传承等方面持续深耕,力争到2025年实现巴绣产业综合产值1亿元,到2030年实现巴绣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年培养和评定巴绣技艺传承人500人以上;吸引更多投资、人才,年创造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带动农民整体增收1000万元以上;全力塑造巴绣品牌形象,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刺绣文化品牌。
此外,巫溪还将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为载体,推动巫溪嫁花与农文旅深度融合。李卫东表示,将在三个方面加快步伐。
向新而行。紧跟数字化方向,融合3D建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巴绣云小镇及在线互动体验平台,让游客身临其境领略巴绣文化魅力。构建专属巴绣电商平台,借助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兴模式,拓宽巴绣销售渠道。
向新育能。立足巫溪本土资源,规划建设集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巴绣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设计师、艺术家、手工艺人等专业人才入驻,推动巴绣产品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向新融合。依托红池坝、兰英大峡谷等景区资源,设置巴绣创意工坊、展示厅等沉浸式体验区,开辟巴绣特色乡村游线路,谋实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同时,结合本地文化传统、节日庆典,定期举办技艺比赛、文化讲座、作品展览等主题活动,大力提升巴绣知名度、活跃度。
巫溪嫁花不仅是巫溪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时代发展,巫溪嫁花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逝,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各方共同推动下,巫溪嫁花逐渐从作坊走向市场,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
难能可贵的是,在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其正以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可能。
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凤兰
冉长军/文
张彬焱/视频
赵军/设计
石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