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文化瑰宝焕新彩 风情边城引客来——秀山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2024-11-10 22:06:40 来源: 华龙网

核心提示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黔江区、武隆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

即日起,华龙网推出“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巡礼”系列主题宣传,以此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期重点展示秀山县在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上取得的成果。

华龙网讯(记者 姜连贵 徐云卿 肖顺财)11月的秀山,秋高气爽。梅江河穿城而过,串联起两岸的古韵生活:穿梭不停的拉拉渡,飞檐翘角的吊脚楼,古色古香的老西街,花灯盏盏的廊桥……灵秀山水与民族风情在这里交相辉映。

非遗进景区
秀山

“蜀道有时尽,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清代诗人章恺一首《咏秀山》,道出了秀山的独特气韵。作为重庆东南门户,秀山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各民族人口众多,孕育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2019年以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加强管理”指导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级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目标。

传承之韵:挖掘、整理、传承、利用多措并举

秀山非遗形象馆
秀山非遗体验馆

走进位于西街的秀山非遗体验馆,木楼石阶、雕梁画栋,锣鼓声声、民歌绕梁,五彩斑斓的花灯高高挂起,200余项秀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呈现。体验馆融合实物展示与图文解说,集非遗传承、培训教育、宣传推广、产品展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汇聚了秀山花灯、秀山民歌、金珠苗绣、龙凤花烛、紫砂石壶、土家织锦、中平傩狮等非遗瑰宝。

秀山非遗体验馆于今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是秀山挖掘、整理、传承、推广非遗的生动体现。

秀山花灯
秀山花灯

近年来,秀山对全县20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并建成了秀山县非遗项目数据库。做好秀山花灯、秀山民歌、传统技艺等9个方面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目前已收集相关文献、书刊132册。除了文献资料,秀山也正在逐步完善数字影像资料记录工作,不仅对非遗项目的音视频进行了留存记录,还推出了一系列宣传片、专题片,全方位挖掘整理非遗资源。

同时,秀山积极搭建传承平台,以县文化馆、县博物馆为非遗传承展示中心,先后建立了天后宫苗绣、大寨村土家织锦等40个非遗传承点和县职教中心非遗文创基地,添置设施,进驻传承人,开展体验性、普及性和生产性并举的传习活动,并对县级非遗传承点和非遗传承人实行了全覆盖经费补助。

交流之桥:多彩活动让民族文化“火”起来

挖掘、整理丰厚的非遗资源后,如何使其在传承与创新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呢?秀山创新性地开展了非遗“三进”活动,即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让非遗释放出独特魅力。

秀山职教中心非遗文创基地
秀山职教中心非遗文创基地

校园里,民族特色熠熠生辉。秀山以民族文化传承和特色校园创建为抓手,实施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计划,构建“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特色发展新格局。成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校工作室,开展课外延时服务,打造《金钱杆》《土家族竹竿舞》《龙凤花烛》《花灯操》及苗语教学、苗鼓操等活动品牌,编写《秀山花灯》《秀山民歌》等20余种民族文化校本教材,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孩子们从小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校园特色文化氛围。

83
苗族羊马节

在社区层面,秀山积极营造文化生态氛围,使民族文化融入居民生活。石堤苗族羊马节的热闹、梅江“六月六”苗族文化节的风情、宋农土家文化节的淳朴、武陵山区山歌大会的悠扬、武陵山区非遗购物节的繁华、民歌大家唱的欢快、花灯大家跳的热烈……一系列民族文化节活动走进社区、走进街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秀山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氛围。

而在西街、洪安古镇、川河盖等重点景区,秀山花灯、秀山民歌、地方戏剧、民间技艺等展演活动精彩纷呈,居民、游客在欣赏这些表演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地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

融合之力:持续擦亮特色文旅名片

漫步于梅江河畔的西街,青石板路绵延相通,传统建筑错落有致,街边商铺比肩而立,一砖一瓦尽显古朴本色。乌杨过江、天后宫、花灯风情街等景致别有韵味,米豆腐、绿豆粉、豆腐鱼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秀山民歌的九腔七调与喧闹的市声交织,仿佛进入了一幅生动的古城风情画卷。在这里,游客既可以品尝地道的土家族苗族美食,还可以参与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体验秀山独特的民族文化。

秀山民歌
秀山民歌

在秀山,文化、旅游、城市、乡村、生态等深度融合,构建起了民族交融的载体。

秀山着力建设酉水河流域土家山寨文化带、洪安边城传统商贸文化带、秀山龙凤花海文化带、梅江河流域苗族特色民俗文化带,并以秀山西街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洪安边城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川河盖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创”为契机,加强文旅融合示范点阵地建设。以景区为载体,定期举办四季活动,推出“边城、民族、红色、风光”四张名片,开展秀山花灯、秀山民歌、民间戏剧、书法楹联“大家唱、大家跳、大家演、大家写”四个主题活动,打造“武陵福地、秀山十美”系列文旅形象品牌。

秀山还积极融入乌江画廊文旅示范带和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联合黔江区、酉阳县抱团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联合渝东南各区县建设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构建区域协作共同体,不仅提升了秀山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76
秀山花灯

一山一水皆成风景,一歌一舞尽显风情。在秀山这片诗情画意的土地上,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承、交流、融合,这里的人们用行动诠释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描绘了一幅“书中边城·画里秀山”的崭新画卷。

(本文图片由秀山县文旅委提供)

相关链接: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在保护中传承 在传承中发展——石柱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绿水青山起歌舞 文化绽放新活力——黔江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石柱县非遗传承人:非遗进校园 竹铃球让土家文化“响”起来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黔江区非遗传承人:“武”动四方强体魄 山“歌”悠扬传千年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互联网+原生态 “90后寨主”焕新土家十三寨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指尖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 成为村民共富发展“新引擎”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秀山县非遗传承人:针为笔线为墨 金珠苗绣勾勒多彩生活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彭水县非遗传承人:苗族民歌传千里 非遗之花竞绽放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千载文韵润苗乡 融合发展有新韵——彭水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秀山县非遗传承人:巧手绘祥瑞 龙凤花烛点亮边城浪漫民俗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