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秀山县非遗传承人:巧手绘祥瑞 龙凤花烛点亮边城浪漫民俗

华龙网

2024-11-08 20:02
听新闻

核心提示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黔江区、武隆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

即日起,华龙网推出“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巡礼”系列主题宣传,以此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期走进秀山县,对话“龙凤花烛”传承人陈建友。

华龙网讯(记者 姜连贵 徐云卿 肖顺财 实习生 李迪山)精雕细琢,绘就龙凤呈祥;洞房花烛,见证佳偶良缘。

当传承了千百年的习俗和手工艺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时,在诗情画意的秀山边城,仍然有不少民间传统手工艺人,为非遗的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建友与龙凤花烛。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陈建友与龙凤花烛。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2007年,秀山龙凤花烛被重庆市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简易的纸模,到如今栩栩如生的龙凤,龙凤花烛从传统走向创新,再从本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离不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建友长达38年的坚守与努力。

初心承古艺 点亮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

龙凤花烛。
龙凤花烛。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自古以来,蜡烛不仅是常见的生活用品,还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不管是在过寿的喜悦时刻,或是在婚嫁的温馨场景,花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有一种民俗文化,新人结亲只有点过龙凤花烛,才算正式结为夫妻,所以人们把拜过堂、成过亲、明媒正娶的夫妻称为“花烛夫妻”。龙凤花烛是历史悠久的民俗工艺品,通常由龙、凤和花等图案组成,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祝福与期待。

花烛。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花烛。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在我们秀山,一对新人结婚可要点好几对花烛呢!这是三朵花烛,上下花朵分别代表新郎新娘,中间的花朵则代表媒人,通常用于男方上门提亲时为女方所点;这是双喜花烛,一般用于新娘出嫁日早上,由女方所点;这是龙凤花烛,用于拜堂成亲洞房时所点,寓意成双成对、龙凤呈祥。除此之外,还有寿星烛,分为寿星公和寿星婆,是给老人办寿时所点……”说起龙凤花烛以及背后的传统习俗,陈建友头头是道,眼神里满是对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的喜爱,“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每逢重要时刻,花烛依然必不可少,毕竟这寄托了人们长久以来的美好祝愿。”

创新铸精品 匠心独运雕琢非遗瑰宝

熔蜡、揉蜡、塑型、雕刻、上色……当记者走进陈建友的花烛店时,他和他的两位徒弟正在低头专心制作龙凤花烛。店里摆放着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龙凤花烛,以及香薰烛等创新的花烛衍生产品,飘散着淡淡的花烛香气。

陈建友制作龙凤花烛。
陈建友制作龙凤花烛。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陈建友是秀山龙凤花烛的第三代传承人,16岁起便跟着爷爷学做蜡烛。刚开始学习时,龙凤花烛的工艺还十分简陋,常常是简单粘上一些花瓣、龙头等形状的纸模。“那龙头远不如现在精美,也没有立体感,远远看去更像个马头!”陈建友笑着说道,所以那时候一对花烛才卖十几元,这让当时的自己觉得十分枯燥,没有成就感。

陈建友决心对龙凤花烛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创新。他开始反复试验,废寝忘食,常常一做就是一整晚,哪里细节不到位,就从哪里推倒再试。如今的龙凤花烛,朱红的烛身上龙凤盘旋而上,龙爪雄劲、体态矫健,凤目圆睁、神采飞扬,栩栩如生,让人赞不绝口。

秀山龙凤花烛每一道工序都纯手工制作。
秀山龙凤花烛每一道工序都纯手工制作。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不仅如此,不管是烛身还是装饰,都由陈建友用纯蜡材料手工制作:龙头、龙尾、龙脊、凤头、凤尾手工搓成后,再雕刻细节、上色;龙的眉眼、胡须,凤的翅膀和尾翼,更是要精益求精;一个小小的龙头,要花上半小时才能做好,而整对龙凤花烛,则通常需要一整天。好在熟能生巧,每道工序的顺序、每个刻痕的深浅、每个部件的大小长短等细节,都已经深深印在陈建友脑海里,只见他指尖翻飞旋转,片刻后龙凤便已活灵活现。

制作工艺改进后,花烛的价值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现在龙凤花烛作为工艺品可以卖到上百元一对,有的定制款甚至可以卖到上千元。

微信图片_20241108201013
陈建友制作龙凤花烛。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我们这样用纯蜡材料、纯手工制作的龙凤花烛,在全国都可以说是独一份,因此颇受消费者欢迎。”陈建友表示,“我们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销售,线上在抖音上有专卖店销售,线下也有两家门店进行销售,年产值将近200万元,产品销往浙江、福建甚至东南亚等地。”

传承燃薪火 将非遗技艺代代相传

“秀山职教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校外实训基地”“秀山县社区教育学院实践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龙凤花烛微电影城传习所”……在陈建友的花烛店外,挂着大大小小的牌匾,昭示着这里的重要意义。

在陈建友看来,自己是非遗传承人,有义务将龙凤花烛制作工艺传承下去,不能到这一代或下一代就失传了。

2018年,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陈建友走进秀山职教中心“龙凤花烛”工作坊,将非遗技艺带入课堂,累计培养学员400余人。

陈建友和弟子
陈建友和弟子曹雳。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在陈建友一旁制作花烛的弟子曹雳,原是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专门为聋哑学生设立的龙凤花烛劳动技能训练班。毕业后,他选择留在陈建友的工坊里,专注于龙凤花烛的制作工作。“这样既能将龙凤花烛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又能让孩子们学会一门手艺,帮助解决就业问题。”陈建友说道。

目前,秀山县当地的几所学校都开设了学习制作龙凤花烛的课堂,邀请陈建友给学生们讲解花烛的文化内涵、教授制作方法。陈建友为课程取名叫“凤知烛语”,他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学习掌握制作的基本工序,更要了解并探索这门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相关链接: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在保护中传承 在传承中发展——石柱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绿水青山起歌舞 文化绽放新活力——黔江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石柱县非遗传承人:非遗进校园 竹铃球让土家文化“响”起来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黔江区非遗传承人:“武”动四方强体魄 山“歌”悠扬传千年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互联网+原生态 “90后寨主”焕新土家十三寨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指尖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 成为村民共富发展“新引擎”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秀山县非遗传承人:针为笔线为墨 金珠苗绣勾勒多彩生活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彭水县非遗传承人:苗族民歌传千里 非遗之花竞绽放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千载文韵润苗乡 融合发展有新韵——彭水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徐云卿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