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探寻农耕文化 传承文明薪火

华龙网

2024-11-07 16:52
听新闻

华龙网讯(通讯员 敖靖雯 罗铁成)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日,笔者走进丰都包鸾镇,感受其悠久的农耕文化与历史,从新丰书院到稻田画,从研学基地到丰收馆,以其独特的农耕文化,承载着这里世代农人的辛勤与智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

彩色稻田。资料图片
彩色稻田。资料图片

耕作的艺术与智慧的交织

包鸾镇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适宜,因此,农业一直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塑造出了悠长的农耕底蕴。春播时节,田间忙碌的身影,秋收时分,金黄的稻田起舞。生动的田园画卷,共同编织着这里独特的农耕历史。

从古至今,以农耕生活为主的包鸾镇,也留存下了许多曾经的农具,成为传承千年的一份记忆。

为了留住这些记忆,见证岁月变迁的农具被一一陈列。走进陈列馆入口处,便可看见一些展示当地历史脉络的介绍牌,以及农耕工具的直观感受。

建筑模型。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建筑模型。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这个区域就是我们展示包鸾农耕文化农具的区域,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农具都不再使用了。我们当时也是到很多农户家去收集,用于展示的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些农具。”包鸾村驻村第一书记梁菊说。

农耕文化,不仅是生产方式的体现,更是生活的艺术。“我们前面十几年都在使用,最后这个收割机来了后就淘汰了,就没有用这个了。”看着这些农具,居民皮安平感叹地说道。

传统农具,作为过去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农业机械化之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些农具的使用,也成为农民获得丰收的关键。

篾匠工具。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篾匠工具。丰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华龙网发

田间的风景与现代的交织

农作物生长,逐渐成熟,直至收获,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辛勤与期望。随着时代的进步,包鸾镇的农耕文化也在经历着创新与发展。

祖辈用简陋的工具,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耕耘出了一片天地。体验其中,便可直观感受农耕文化,那份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

新丰书院是包鸾镇农耕文化的“展示台”,而包鸾镇的水稻种植,则是包鸾镇农耕文化的具体体现。放眼看去,一幅幅稻田画,或呈现出吉祥的图案,或描绘出丰收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从古老的农具到现代的农耕技术,这里见证了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农耕画卷。

“丰收馆是重要的农耕文化地标建筑,具备了农耕文化展示的重要功能,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更多的城市居民也能体验到农耕生活的乐趣。”包鸾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孙锐说。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耕文化的传承方式也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董霞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