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彭石:巴山渝水入梦来
2024-11-06 10:01:33 听新闻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便有一些艺术家通过借鉴西方表现主义的观念、手法来改造传统水墨画。他们的具体方法是:在尽力保持笔墨及宣纸本性的同时,选用新的艺术符号及画面构成方式,这样,他们就为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找到了一种可行性办法。


代表艺术家有吴昌硕、林风眠、徐悲鸿、“两陈一高”(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现代水墨的出现扩大了水墨画的关注及表现范围,为水墨画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受到这些前辈们的影响和刺激,艺术家彭石也致力于现代水墨画的探索与创新。


与前者不同的是,彭石的国画不仅汲取了西方的养分,更融合了不同种类的艺术门类,其作品强调用笔的自由、个性的表现、情绪的宣泄和意象的造型。

不仅如此,彭石还以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水墨感悟,以一种现代与传统、兴趣与艺术完美融合的风格语言表达当代人的视觉经验及内在需要。

责任编辑:徐力超
现为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文联委员,重庆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外名人艺术院副院长,重庆国学书画院副院长,重庆九龙坡区新专联副会长。先后任《国画经典》杂志副主编,重庆梦斋艺术创作中心常务副院长,重庆红岩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协十届美代会代表等。
2004年至今,参加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大展,获奖入选共计三十来次,代表作品有《城市系列题材》中国画作品,《山水重彩系列》中国画作品,《工笔没骨花鸟画系列》与《写意花鸟画系列》中国画作品,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画院,研究院收藏,作品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出版个人作品集多部。在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至今百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中国画交流展,邀请展,个展,联展等,众多中国画作品赴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日本、芬兰、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部分作品获得重庆市及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学艺术支助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