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九场)|共享潼南 “美美与共”联动遂宁共同打造桥头堡
2024-11-04 11:09:15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羊华 记者 殷睿)一条涪江,为重庆潼南区注入了生态之美,也拉近了四川邻里的距离,“共享”成为协同发展的高频词。
好山好水,美美与共,潼南着力建“两城”,分别是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滨江新城、“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潼南则给出了“一极一堡”的新思路,全力打造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增长极、成渝腹心高水平开放桥头堡。
在川渝相邻地区中,潼南与四川遂宁抱得更紧、走得更远。
共享式发展,已成为潼南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
共享数字化
构建数字服务全场景
作为数字重庆“1361”中的“3”,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是数字重庆建设最大特色、最大亮点和最具辨识度的重大成果,潼南也紧跟数字重庆建设的步伐,打造了潼南区数字化治理中心。
华龙网记者注意到,治理中心大屏幕上感知预警、指挥调度、数据治理、效能考评四个板块的数据不断滚动,技术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集成公安、应急等10个数字化指挥系统,编目接入视联、物联、智联感知设备16万余个,上线市级综合场景应用40个,形成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业务闭环工作体系。
治理中心只是潼南城市数字化的一个缩影,该区将数字化赋能在方方面面,在工业领域,潼南新建了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和创新示范工厂,引导企业打造自己的线上业务和管理系统,例如当地企业巨科环保,开发了废污监测系统、废车流程监测系统、废旧电池监测等系统。在民生领域,创新推出了一批具有潼南辨识度的特色数字应用,如新时代数字生命工程应用,通过整合潼南涪、琼两江沿线高空云端摄像头,补点建设沿线监控盲区摄像头,实时云监控船舶通行、河道水位、下河野游等情况,第一时间智能预警,快速响应处置,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又如对城镇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进行生命通道全量纳管、占堵行为全时监测、风险隐患全域感知,有效破解了生命通道监管难题。此外,通过数字化手段,从生长养护、认养管理、文化挖掘等方面,实现了对全区所有古树名木的在线智能管护和文化传播,创造了全市首个“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应用。在医疗领域,潼南区人民医院则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医疗服务搬到线上,建立了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将持续提升城市智管水平,并加快建设国家数字乡村、大数据产业园,强化智能终端、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让人人都能共享数字化的红利。
共创宜居城
滨江+宽谷美美与共
为提升城市品质,潼南给出了“两城”的建设理念,即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滨江新城、“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
华龙网记者了解到,潼南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35万人口。
该区决定走“精明城市、紧凑城市”“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雅”的精美城市道路,统筹山、水、人、业、城等要素,因地制宜规划、依山就势建设,塑造可持续发展城市样板。按照“定规模、定边界、优结构、优布局”思路,优化“一江两岸、三轴五组团”空间结构,提升城市能级和空间品质,构建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双50”城市空间发展框架。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稳步推进城市渐进式微更新,加快补齐既有社区养老、托育、停车等服务设施短板,打造“15分钟城市生活圈”,让街区焕发活力,让空间适合共享,让社区更加宜居。
“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则是潼南结合自身地理、气候特点,推出的城市发展新理念。
据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城区的30公里滨江岸线,江水、岸线、沿江平坝,形成了50平方公里的秀美“宽谷”,中间有数万亩蔬菜基地,城乡融合的未来乡村“涪江壹村”,与周庄、乌镇齐名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双江古镇,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精美的明清建筑群,以及世界第一室内饰金大佛等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
“我们正与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合作,运用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理念,把潼南打造成为‘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突出产城景融合,坚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彰显潼南山水城、江坝岭本底特色,规划建设6条生态廊道,重塑30公里亲水岸线,建设总长50公里最美滨江绿道,塑造涪江生态景观带、滨江田园综合体,绘就河谷阶地、魅力江城的城乡区域‘和谐共美新画卷’。”该负责人说。
共建桥头堡
遂潼一体化多点开花
置身川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潼南除了做好自己,还与好邻居遂宁“双向奔赴”。
两地在改革和资源共享方面,实现了多个层级的“一体化”。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打造遂潼快捷通道,开通了公交化列车。在物流园一体化方面,合作贯通涪江黄金水道,升级建设渝遂骨干物流通道,2028年有望实现千吨级轮船直达重庆朝天门港,推动遂潼先行区对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在产业一体化方面,遂潼两地“有气”,是西南油气田的主产区;“有菜”,均是川渝蔬菜保供的主基地。
相同的产业,为共享发展机遇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两地抱“气”取暖,协同打造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今年6月潼南年发电量21亿度的华电集团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另一方面,同炒“一盘菜”,唱响“潼南绿”和“遂宁鲜”品牌,共同打造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区,共建成优质蔬菜基地12万亩、年产值约20亿元。
在政务一体化方面,遂潼两地率先启用遂潼“一卡通一码通”平台,实现23项功能互认互通、协同共享,已为15.6万余人次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两地全面落实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共同梳理99项“遂潼通办”事项清单,实现跨区域民生互惠互利,两地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此外,在生态环保一体化方面,遂潼涪、琼两江横贯,跨界河流众多,共同肩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两地亦携手共建涪江生态廊道,全流域共治一江水,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跨界巡河“多走一公里”,为应对频繁多发的过境洪灾,还共绘预警调度“一张图”,“一张图”尽览全流域、“一张图”预知水雨情,实现两地防灾减灾救灾联防联动、协同作战。
从数字化应用,到城市化建设,再到跨省域协作,潼南围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写好了“共享”的文章,担起了“桥头堡”的责任,也为现代化新潼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刘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