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指尖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 成为村民共富发展“新引擎”

2024-11-01 11:46:46 来源: 华龙网

核心提示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黔江区、武隆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

即日起,华龙网推出“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巡礼”系列主题宣传,以此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期走进石柱县,看传统技艺如何成为村民共富发展的“新引擎”。

华龙网讯(蔡文沛 王景行)一张张夏布在村民的巧手中可以做到“薄如蝉翼轻胜丝”,漂洋过海绽放迷人光彩;一粒粒阴米经过浸泡、沥米、蒸米、阴干,成为了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一块块豆腐拥有了“从原料选品、制作工艺到成品包装、仓储运输”的标准,托起了老百姓的致富梦想……传统技艺如何奏响村民的“共富曲”,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生动实践中,可以找到答案。

夏布工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古老的夏布工艺正在织就乡村振兴的新篇章。2019年4月,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在坪坝村拔地而起,工坊依托“夏布织造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技能培训+产品代工+计件合作”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据统计,2023年工坊已培训群众500人次,有58人进入工坊稳定就业。

图片 1
“夏布织造技艺”非遗工坊内,村民学习非遗技艺。石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的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现场负责人杨元菊介绍,每一只夏布老虎都是由村民们精心缝制的。依托夏布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距离最远的走路也不过十分钟。而且每卖出一件商品,村民都能拿到提成。

石柱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不仅是一个工坊,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地和创新孵化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如今,这一成功案例模式已经在重庆荣昌区、丰都县、城口县等地得到复制和推广,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阴米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泡米米,米米泡,吃了去抓大强盗……”这是土家族世代传颂的歌谣,一碗碗清香扑鼻的米米茶成了石柱县百姓的心头好。2019年,土家米米茶习俗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土家米米茶是由阴米制作而成。走进白玉村有机水稻基地,堆积如山的糯稻令人震撼。因为白玉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此生长的糯稻品质优良、口感非常好。全村农户因地制宜,长期种植糯稻,并制作成阴米出售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图片 2
白玉村阴米产品。王景行 摄

阴米滋润补肾、润肺健脾,几乎保留了糯米的所有功效与作用,并且比糯米本身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据基地负责人陈世满介绍,白玉村共建成有机糯稻基地500余亩,年生产阴米14万斤,实现年产值150余万元。通过“农户+基地+合作社+村集体”的发展模式,白玉村建立了土地入股、订单收购、劳务用工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当地101户360人稳定增收,户均增收达1.5万元以上。

“我们的糯稻品种跟常规品种相比,虽然产量比较低,但是最后制成的阴米品质更好、味道更香、营养更丰富。”说起白玉阴米的特点,陈世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石柱县三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三河镇大力推动阴米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阴米生产作坊,并结合“生态立镇、农旅兴镇、商贸活镇”三大战略,不断拓展阴米产业链条,推出以“珍白玉”阴米为主的绿色有机康养食品,实现了阴米研、产、加、销全链发展。

倒流水豆腐干形成产业化发展

“豆腐干,方又方,鸡叫三啼磨成浆,待到正午太阳红,客人到来尝一尝。豆腐干,香又香,游客带着走四方,买点干盘(土家人把礼品称‘干盘’)送亲朋,旅途充饥当路粮。”在石柱县大歇镇流水村,制作豆腐干的老百姓们用响亮且带着地方口音唱着这首歌谣,而这首歌谣也道出了制作倒流水豆腐干的艰辛和骄傲。

倒流水豆腐干从粗糙的充饥路粮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一路凝聚着制作者们对这项工艺的传承,也饱含着当地老百姓对它的喜爱之情。

图片 3
倒流水豆腐。石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段应飞祖辈都在流水村制作豆腐干,以往交通不便,小作坊制作的豆腐干售卖都靠肩挑背驮。2012年,在外务工的段应飞看到家乡交通的变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2015年,他合资成立了倒流水食品有限公司,并在2018年上半年注册了“流水老场豆腐干”商标。通过在电商平台推广,他们的豆腐干畅销全国。

图片 4
倒流水豆腐干产品。受访者供图

如今,倒流水豆腐干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倒流水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生产800吨豆腐干,直接带动当地1200多农户及220多户困难群众种植黄豆增收致富。

石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石柱县通过设立非遗工坊、帮扶村民发展产业,让传统技艺与相关产业持续融合发展,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关链接: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在保护中传承 在传承中发展——石柱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绿水青山起歌舞 文化绽放新活力——黔江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综述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石柱县非遗传承人:非遗进校园 竹铃球让土家文化“响”起来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对话黔江区非遗传承人:“武”动四方强体魄 山“歌”悠扬传千年

最炫武陵风 非遗渝东南 | 互联网+原生态 “90后寨主”焕新土家十三寨

责任编辑:王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