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平安重庆微信公众号

2024-10-28 18:20
听新闻

从重庆解放碑穿地下人行道,右拐直走,出了地下人行道,就是临江门。

在重庆,古有“九开八闭”17道城门。中年以上的重庆人,依稀都还记得临江门的旧模样:陡峭的山坡,曲折的石阶,狭窄的道路,重重叠叠依山而筑的吊脚楼……如今的临江门只留下了个名字而已,城门早已湮没了,但周边却是渝中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魁星楼前坦道,车水马龙。地处交通枢纽的临江门路口,在智能交通组织系统的指挥下,有序而快捷。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1955年,重庆交警在市中区岗亭指挥交通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70多年前的渝中半岛,砖土的“三尺岗亭”上,他们虽衣不重彩,但精神抖擞;30多年前的咽喉要道,一把大伞下,他们虽满身灰尘,却英姿飒爽。那里曾矗立过服务临江门周边1.2公里范围交通指挥岗,20多年保持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被誉为“山城第一岗”的临江门岗!

70余年峥嵘岁月,70余年历史变迁,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它,独属于重庆公安的荣耀,更深刻烙印在重庆市民的心中。

“三尺岗亭”的不解情缘

9月26日下午,重庆江北大石坝石韵桂园,94岁的李永茀老人,颤巍巍地捧出一个盒子,将珍藏的一叠黑白照片递给记者。

无论是重庆市公安局首届团代会,还是中共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大队第二次代表大会,又或是重庆市公安局厂矿交警训练班结业合影,都宛如涓涓细流,流淌出对于经年累月的记忆钩沉。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20世纪50年代交警指挥交通

李永茀出生于巴南区长生桥镇一个教师家庭。1953年从重庆市公安局城一分局调往交通大队任职交警至1961年,195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老人回忆起50年代的交警生涯:以前指挥交通,民警就站在路中央的“土墩”上指挥,打着手势,使用着哨子、喊话喇叭,虽然汽车很少,但指挥着人力车、畜力车、自行车和行人,一天下来也会手酸、嘴巴干。

“临江门岗亭从1994年成立,直到2014年‘退役’,岗亭曾经历过6次大变脸。其中第一个岗亭是1994年以前,我们叫‘水泥桩插伞’。”已经退休的原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民警李荣,担心父亲吐词不清,从旁接过话茬。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1994年,重庆交警总队组建“临江门”岗组

李荣介绍,所谓“水泥桩插伞”,仅仅是块有个插伞洞的水泥桩。雨天或太阳天,民警便找来一把大伞当顶。几个小时站岗下来,民警不是被雨浇得透湿,就是被晒得汗流浃背。并且,岗亭底座很矮,车辆似乎就在眼前呼啸而过;岗亭很小,管辖区域也小,只有临江门路口及岗亭周边50米内区域。可即便如此,那时的”临江门岗”,就很重视群众工作:与各公交路队签订共建协议,提高服务水平;与社区贫困家庭结成对子,帮扶群众。

咽喉要道的靓丽风景

姜人源的父亲姜瑞华,曾是“临江门岗组”的第一任组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次被评为重庆市“最佳交警”。2019年因公殉职,公安部追授其“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谈及父亲,姜人源仍难掩感伤和遗憾。她坦言童年时,自己对父亲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矛盾般的存在。直到长大懂事后,才逐渐明白父亲到底为什么而繁忙劳碌!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1996年,重庆交警在临江门执勤

90年代,临江门路口已是车辆进出解放碑的咽喉要道,共计11个方向的车流在此汇合分流,高峰时段每小时车流量多达6000余辆,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对刚上任的队员,姜瑞华就再三强调,临江门是重庆的门面,大家务必要站出重庆的形象。他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民警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也都严格规范。在他的带领下,岗组民警的交通指挥手势不仅打出了气势,还打出了美感,成为重庆的一道靓丽风景。

初建岗组时警力较少,姜瑞华制定了两班倒的工作模式。作为组长,他主动承担白天这个最繁忙的班,每天一站就是12个小时。挥臂、转体、转头,一个班站下来,要重复动作上万次,累得精疲力竭,但他从没有喊过一声累。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20世纪90年代,重庆交警“临江门”岗组帮扶困难群众

手势岗不仅累,而且艰苦。夏天,重庆的室外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为了站好岗位,姜瑞华脸上、胳膊上的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并最终因暴晒而得了皮肤病。阴雨天气里,姜瑞华经常是穿着湿透的警服指挥交通。

正因为全体民警齐心协力、忠诚履职,“临江门岗组”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1995年,岗组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1996年,岗组被评为“全国优秀交通岗组”。

硬件迭代情怀不改

时代在变,岗亭的形制在变,警服的颜色在变,但人民警察的为民初心使命从未改变。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2012年,重庆交巡警“临江门”岗组指挥交通

从警23年的交巡警总队机动支队副支队长杨益曾是第四、五届“临江门岗组”队员;第六届岗组组长。在他看来,“临江门岗组”好比重庆交警的“红军大学”,加入岗组需要民警参加工作后不断淬炼,再经过严格的考察,具备过硬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并拥有极佳的个人素养和服务形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深谙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杨益一语中的“临江门道路较为复杂,可它偏偏是进出解放碑中心的咽喉路口,人流量、车流量大不说,公交线路起始站交叠,周边商场、医院、大型单位也很多,当年用灯控都无法有序剥离这儿的交通冲突点。”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2002年,重庆交警“临江门”岗组开展“五进”宣传

为此,岗组根据交通情况的变化,延伸管控范围,由点到线进行交通宏观调控,并积极探索出“可变车道”、“停车线前移”等科学疏导交通的手段,在交通流量大于道路通行能力的情况下,确保了临江门地区的交通畅通;将“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和“五进”宣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辖区11个居委会、6所学校和24个有车单位设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室和派驻宣传民警,并延伸出“交通安全进餐厅”“交通安全进车厢”等新的交通安全宣传形式。2006年6月,岗组开始资助市聋哑学校学生,加强与辖区单位共建,让“临江门岗组”的精神发扬光大。

这期间,岗亭从底座升高、大方顶逐渐蜕变为集众家之长,改方顶为圆顶,集聚了前5代岗亭所有功能:增加了电子显示屏,可用来发布温馨提示语;放置了收音机,可随时收听路况,便于民警随时调整临江门路口的交通组织;加装了5个风幕机和两台冷暖空调,解决了执勤交警的暴热之苦,也防止岗亭被过往车辆“亲密接触”。

高举“火炬”赓续传承

现在渝中交巡警解放碑大队6楼,有间荣誉展厅。从墙上细数一番,足有28块牌匾,灯光照映下,愈发璀璨耀眼。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2024年,重庆交巡警解放碑大队民警在路面指挥交通

“挂满了,楼下还有。”民警王雨馨如是说。据她介绍,2014年岗亭“退役”后,解放碑大队主要担负着解放碑CBD及临江门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保障辖区内重大节假日期间及长江索道、解放碑等旅游景点日常的交通秩序。

从警5年29岁的大队民警潘启航告诉记者,还记得上初中那会儿,他在解放碑上补习班,每次坐公交路过临江门路口,都会对“临江门岗组”的民警无比羡慕。没想到多年后,自己也成为了公安交管战线上的一员,经常在临江门周边执勤。

两年前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他与同事在五四路设置了非机动车专项整治卡点开展查处教育。这时,一名外卖骑手因未靠右行被他拦停了下来。孰料,就在对该骑手核实身份进行安全教育时,系统赫然弹出“在逃人员”的提示。

潘启航的心不由“咯噔”得跳了一下。要知道这是他入警以来首次核查到在逃人员,但过往群众甚多,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将其控制住,极有可能会危害到群众。因此,他努力保持镇静,一边跟这位在逃人员说明本次交通违法的处罚及依据,巧妙与之周旋,一边左手放在背后,对身后的同事招手示意。然后,一起将其迅速制服。

重拳打击违法犯罪,用心用情为民服务。2020高考期间,该大队副大队长刘长明像往年一样在29中考点门口执勤。那是个大陡坡,连正常人走上去都难免费劲,更别说急性滑膜炎坐在轮椅上的考生婷婷。

这时,刘长明发现了婷婷的难色。他连忙上前询问,在得知还有20分钟就要开考,一把将其抱起冲向考场。而“暖心公主抱”很快走红网络,被广大媒体所关注,收获点赞无数。两个月后,婷婷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她带着锦旗来到渝中交巡警解放碑大队,对刘长明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咽喉要道薪火传承
2024年,重庆交巡警解放碑大队民警爱心护考

时光荏苒。如今,临江门岗亭早已退役,但薪火传承,一代接一代,重庆交巡警一茬接一茬,立足本职岗位,在奋斗中释放激情、追逐理想,“临江门岗”已幻化为重庆公安交巡警在新时代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提升公安交管新质生产力,深化公安交管行政管理服务,保障市民群众平安畅通出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刘嘉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