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三十二中的二三事】特别报道㉘侯习文:从“百草园”到“专属”课外书,感念藏在老物件里的浓浓师恩

2024-10-25 20:00:10 来源: 华龙网

0c81d5321461d96850a3a6caaae7f0a
点击图片进入总专栏

核心导读:

七十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或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师生而言,却弥足珍贵。

这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无数青春的记忆,每一片叶子、每一缕风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2024年,三十二中迎来建校七十周年。我们特别策划《我与三十二中的二三事》特别报道,通过32名校友真实而感人的自述,带你走进三十二中世界,感受那份深厚的师生情、同窗谊,以及那份对青春、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守。这些故事,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三十二中岁月画卷。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幅画卷,一同回顾那些年的欢笑与泪水、成长与蜕变,感受那份永不褪色的三十二中情怀。

image001
侯习文近照。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讯 (张园源)今年,是我从三十二中毕业的第42年。进校时的稚嫩、五年同窗的美好、毕业时的遗憾以及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一切都仿佛还在眼前,留于耳畔,不曾忘记。

难忘“百草园”

唤起记忆中的“漆婆婆”

犹记得,青砖教学楼后有一座小山坡,坡上绿草茵茵,松柏挺拔,鲜花常开,小池塘里几尾色彩斑斓的小金鱼就像可爱的小精灵追逐游弋,那便是学校的“百草园”。据学长说,这里是因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而得名。

我们喜欢“百草园”,难忘“百草园”。不只因为那里回荡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定格着我们追逐梦想的青春身影,镌刻着我们对母校的真挚情怀,更因为当年教我们语文的漆成志老师对课文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讲解太精彩,让我们的心灵产生强烈共鸣,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期待,永葆童心。

随着漆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和形象生动的讲述,我们不知不觉中真把课堂当作了课文中孩子们相伴玩耍的百草园。同桌间开始喜形于色地交头接耳,悄悄讲述起自己搬螃蟹、捉蝈蝈、逮猫猫、夹老鼠的童年趣事。有男生用纸条写上文字,揉成小纸团,在漆老师转身擦肩而过看不见的时候,悄悄塞进他宽松的棉鞋后跟里,变着法模仿课文里那些有趣的场面。尽管漆老师听见身后有“嘻嘻”“嗞嗞”的笑声,但并不转身,也不像文中的先生大声喊叫,只是停顿下来,温和地说:“看到书,看到书。”或者幽默地笑着对几个开小差的同学,套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人都在做什么。”

漆老师和蔼的目光,似乎是在默许我们跟随他的讲解肆意发挥想象,切实感受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他脸上流露出的满意神情,仿佛在告诉自己:要创造高度参与的学习氛围,通过艺术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学习,扩展他们的思考边界,让小小的课堂成为学生们心灵的“百草园”,让人人参与的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和人文性。

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每次相聚,谈到母校,说起“百草园”,总会回忆起那堂教学课,还意犹未尽。“百草园”就像一座伫立在我们心中散发着独特魅力的精神地标,让我们思归母校之心切切,感念恩师之情殷殷。

当回忆有了温度,那些画面就变得更加清晰,充满温馨。在我的印象中,漆老师慈眉善目,常常面带笑容。对于学生们嬉戏打闹、调皮捣蛋,甚至红脸争吵,他观之笑之,不会批评。在他眼中,这是孩子们青春活力的展现。这些看似顽皮的行为,恰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自然表现,是青春的印记和成长的足迹。漆老师总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看待学生们的种种行为,为此,同学们私底下亲切地称漆老师为“漆婆婆”。

image003
回母校与学弟切磋琴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image005
高1982届毕业合影。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珍藏的“专属”读物

封存着老师们满腔的爱与期望

作为语文教师,漆老师常常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做法。他曾布置以“庆祝国庆”为题作文。同班涂永莲同学为了减少写字,突发奇想,以诗歌的形式歌颂、赞美祖国完成了作文。漆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她偷懒,反而把她写的诗张贴在学校公布栏进行展示,让全校同学学习。他积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自由发挥、创作。这一举措,不仅给予涂永莲同学个人极大的褒奖和鼓励,更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

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吕叔湘先生《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漆老师勇于探索、积极尝试,不拘一格打破墨守成规的束缚,尊重学生自由发展,这不正是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吗?漆老师这些先进教学理念大胆突破了当时中学语文教学瓶颈。而这样的胆识和勇气是来自于漆老师渊博的知识沉淀、深刻的思想认识以及长期一线教学的厚积薄发。

我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两本以“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名义编写出版的书。1979年秋季开学后不久,漆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本铅字印刷书,白色的封面,以竹书卷、古文字暗花作底,端庄流畅的黑色行楷《古代短文译注第一集》赫然醒目,古今对照,清晰明了。翻开一看,“哇!有漆老师耶!”同学们异口同声,惊喜不已。手捧第一本自己老师定制编写的课外读物,我们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激和敬佩之情。

在复印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老师们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制作试卷,提供课外读物等,每天完成教学任务后,亲自刻制蜡板,拿到油印室,如果负责油印的师傅忙,索性自己系上沾满油污的围裙,挽起衣袖,一滚一刷,再通过手摇油印机,把资料印出来,费力费时非常辛苦。薄薄的一张张油墨纸,浸润着老师们的汗水,凝结着他们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对学生满腔的爱和期望。

image007
老师自刻蜡板油印的练习单。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image009
珍藏读物。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三十二中还有许多如漆老师般尽职尽责的教师,他们是我们青春岁月中难以忘怀的良师益友,更是三十二中精神风貌与教育理念的生动缩影。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倾囊相授,更在生活中给予我们指引与帮助。我坚信,我的母校三十二中,在未来,一定会桃李盈香,前程似锦,灿烂辉煌。

个人简介:

侯习文,三十二中初1980届、高1982届校友,曾在清华大学学习,曾任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