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重庆日报思想周刊

2024-10-22 16:31
听新闻
点击图片查看总专题

核心导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今天,在“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 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题之“笔谈文章”专栏,推出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的笔谈文章。一起来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连结点和集中交汇处,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要深化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助力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提升教育水平;人才是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智力支撑;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同轴运转、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有机整体,必须一体部署、统筹推进、协调发展。高校要准确把握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创新驱动的逻辑关系,深刻理解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先行者、推动者和示范者。

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协同配合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深入推进学科重构、专业重组,加大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力度,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普职融通,完善学生学习实践制度,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和社会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运行和治理中心,推动学校治理方式、服务师生方式和教育资源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提高高校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服务教育对外开放大局,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持续激发高校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要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有组织科研,推进交叉研究,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力。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高校实验室体系,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前沿技术研究平台,联合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有组织科研,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成立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健全科研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直接费用比例,给予研究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和更大资源调度权,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制定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提高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的自主权,鼓励科研人员按照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支持科研人员通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股权等方式获得中长期激励。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应用成果转化、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等正面导向,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引导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实现科学精神的代际传承,助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要深化高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引政策,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大科学装置、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高校学科优势,构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高水平创新团队等人才梯队体系,建立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和培养制度,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高校教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主动肩负起教育强国、科技报国的历史使命,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德能并重,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惩处制度体系,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突出创新价值、创新能力和创新贡献评价,鼓励标志性成果产出,着力构建以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健全教师入职、晋升、入选、荣休等覆盖全职业生涯荣誉体系,支持和鼓励高校教师在有余力的前提下跨区域跨学校执教和开展科研,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人才服务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何杜娟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