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华龙网讯(通讯员 赵勇 蔡秀)近日,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鹿角镇王家村花椒种植基地,村民们忙着采收花椒,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种地还得相信科技,你看,这个石旮旯也能种出致富产业。”村民王满全说,以前,这里的土地石漠化严重,“春种一座山,秋收一小篮”是产业发展的现状,因此,大家都放弃了种地,这里直接成了一块撂荒地。
2018年,王家村把石漠化治理与助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采取“石漠化治理+产业+基础设施”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有效治理石漠化,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农户种植花椒,在治理好石漠化的同时,为群众增加一条增收门路。这样,一株株花椒在这里扎下了根,如今,300多亩花椒树绵延在山林沟壑之间,郁郁葱葱,漫山皆绿,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实现了“染绿”石山,“点石成金”。
“花椒基地内地势起伏较大,很多地方车辆无法到达,管护的物料和摘下的花椒全靠人力背。”花椒种植基地负责人任川说,花椒基地属于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在500米至600米间,为持续高效发展好花椒产业,2022年,鹿角镇申请配套修建了一条总里程4公里的产业路,并架设“小火车”运输线2000多米,设备操作便捷,运输机与轨道通过齿轮紧密结合,可实现仰角上坡,稳定可靠,完全可以满足这片300多亩花椒地的自动运输。
“前两年在收花椒的过程中,是少数人剪、多数人背,耗时耗力,人工成本很高,现在有了山地轨道运输车,一趟可以抵20个壮劳力,大大提高了产业发展效益。”任川说,2022年,花椒进入投产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今年估计能够有5万多元的纯收入。
“摘花椒都是些手上活路,一天能挣100多元。”村民张德群说,施肥、消毒、修剪、采摘……基地每个月都有活儿,一年下来,有将近1000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务工,既照顾了家庭还能挣点零花钱,一举两得,安逸得很。”
种上一棵花椒树,不仅让光秃秃的石旮旯变得郁郁葱葱,花椒产业也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真正实现了绿富美共赢。这是彭水探索石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
彭水是全国100个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彭水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探索出了一套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与建设的治理模式,坚持因地制宜方式开展石漠化治理,对海拔1000米以上宜林荒地、撂荒地,营造以柏木、柳杉、马尾松为主防护林;对海拔500-1000米以内或坡度在25-35度以内的坡耕地区,营造以香椿、桤木、马尾松、柏木为主用材林;对海拔500米以内或坡度25度以下土质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以枇杷、桃子、李子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在治理好石漠化的同时,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
多年来,彭水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的防治理念,通过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以及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移民政策、产业发展、小型水利水保配套等项目建设综合治理措施,以林业建设、产业带动等模式全力推动大生态建设。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116098.9亩、封山育林12436亩,有效助推了彭水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比如,彭水在阿依河流域、摩围山风景区、阿依山、鞍子镇等地通过对自然风景区的石漠化治理,为本已风光宜人的自然风景区锦上添花,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在长生镇三合社区、岩东乡河坝村等乡镇,种植山桐子、青脆李、黄桃等经果林,让昔日的“石头山”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