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侃侃 | 教材岂能变“财”料?
2024-10-18 17:41:23 来源: 华龙网
新闻背景:“一本教材有46个付费二维码”,日前,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童之伟发帖称,高等教育出版社《宪法学》教材中设置了46个二维码收费点,每个3元共138元,扫码付费才能解锁新知识。涉事出版社回应表示,拓展阅读部分对新书用户免费,“二手书可能就绑定不了”。童之伟教授认为,合法取得的二手书不应限制使用。
教材也能变“财”料,你说可笑不可笑?
日前,一大学教授发帖称,一本《宪法学》教材内嵌46个付费二维码,47.8元的教材,层层扫码阅读下来还得再花138元,有网友质疑:“难道教材也开始玩'套娃式'收费了?”
法学教授调侃说“宪法学知识还是蛮值钱的呢”,这句话让人忍俊不禁,也直击问题本质。教材作为教育资源,理应具有普惠性的公共属性,层层设码将其拿来当“财”料,“吃相”未免太难看。况且一本书46个二维码,这种被当“提款机”的学习体验,谁想要?学生和老师不是“韭菜”,教材也不能拿来“敛财”。
明码标价的书本,被所谓的“延伸阅读”服务“附身”,无形中增加了师生的经济负担和学习压力,如何确保知识的普及和平等?二维码如此“泛滥”的教材都能出版?出版社的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何在?此乱象如果放任不管,恐怕成为另一种生财渠道,损害的是教育公平。虽说知识无价,也不能如此薅读者的“羊毛”。
我们呼吁,相关教育部门和政府机构加强对教材编写和出版的监管,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教育大纲要求,及时制止商业化手段对教育资源的过度侵蚀。
洋洋侃完了,邀你来侃侃——
知识付费本无碍,
层层加“码”真不该。
教材创收应有道,
莫因小利失大爱。
——网友:朱芳颖
文案:杨光志
拍摄:谢鹏飞
制作:孙思谋
统筹:杨洋
监制:王梅
责任编辑:伊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