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思政研学精品线路《寻根义渡文化 传承红色大义》
大渡口区义渡古镇——大渡口区烈士陵园

红岩思政研学精品线路《寻根义渡文化 传承红色大义》

来源:华龙网2024-10-18

一、研学视频

二、研学背景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一)研学地点介绍

大渡口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镇,是巴渝大地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上善之地、大德之城。1921年至1953年这段峥嵘岁月中,大渡口先后涌现了一批批革命英烈,他们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重钢十八护厂烈士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章,是进行红色教育的有效载体。

除此之外,大渡口区地处重庆主城西南部,坐拥36公里长江水岸,是长江进入主城的第一站。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大渡口不仅与长江文化紧密相连,更衍生出别具一格的义渡文化。义渡文化的核心在于“义”,“义”既是中华传统美德,也在代代相传中与时俱进,赋予新意,持续育人。 

(二)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围绕“红色大义”,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配套,为五年级(下)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做铺垫,在具象的场景中探寻,在生动的活动中品悟,引导青少年常怀感恩之心,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三)研学教育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义”的不同层次含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情感态度:通过实地参观,讲解体验等形式,追述“义渡口”的来历,溯源家乡的历史文脉,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知,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文化自信;通过模型制作、仪式教育、项目探究等方式,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义”的含义和表现,树立以行动爱家乡,以勤学报国家的远大志向。

综合能力:通过体验式、探究式研学,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及责任担当。

研学总课时:6课时

目的地:大渡口区义渡古镇、大渡口区烈士陵园

师资配置:研学教师2名,每班带队教师2名。

研学方式:实地参观、合作探究、情境体验、任务驱动

研学方法:参观讲解法、动手操作法、交流分享法、调查访问法

三、研学亮点 

通过实地参观义渡古镇和大渡口区烈士陵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义渡口”的来历和“义”的不同含义、行为表现,更加深刻地感受“义”的历史传承,赓续中华文脉。通过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汲取义渡精神养分,锻炼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萌发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四、研学动线

大渡口区义渡古镇——大渡口区烈士陵园

五、课程设置  

建议实施学段:四年级、五年级学生

(一)行前课程

1.名称:行前-故事溯“义”

2.形式:访谈自学+课堂交流

3.目标:通过访谈、网络查找、观看视频等多途径,了解“义渡”来历和护厂烈士故事,对“义”有多角度的初步了解。

4.校外任务:借助研学手册完成相应任务 。

5.校内任务:交流故事、感悟,选出一名“大义渡口”讲解员。

(二)行中课程

1.名称:行中-活动养“义”

2.形式:参观讲解+活动探究

3.目标:通过思政+科学、+体育、+语文、+美术、+综合等丰富的跨学科活动,知晓“义”的不同含义,对“义”的不同行为体现有认同,有“大渡口-重庆-国家”三个层次的家国情感体验,萌发家国自豪感、家国责任心。

4.研学点位

4.1研学点位1:义渡口

(1)研学主题:探秘义渡古镇  溯源义渡精神

(2)研学方式:实地参观,现场讲解,写绘摄影。

(3)研学目标:认识并了解义渡古镇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论知识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加深对义渡文化历史背景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活动,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4)研学活动:

义渡文化探秘:解说员引导学生观察义渡口的建筑风格、

装饰元素,体验古镇的古朴与典雅;专业解说员、学生讲解结合讲解古镇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重点介绍“义渡”的起源与传承,解读“义渡”文化的精神实质。

家乡文化我宣传:我来讲;我写绘;我拍晒

分享与总结:学生书写对联,完成研学手册的任务;为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文化小使者”证书,肯定其学习成果。

4.2研学点位2:古镇老码头—“桥渡”

(1)研学主题:感知桥都魅力  关心家乡发展

(2)研学方式:实地参观、模型制作、交流分享

(3)研学目标:通过参观马桑溪大桥,学习重庆“桥都”一称的由来,涵养家国情怀,感受中国强大的基建力量;了解桥梁结构,制作桥梁模型,认知马桑溪大桥结构的巧妙,树立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重庆“桥都”的故事、大渡口区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历史情况,为家乡代言。

(4)教学活动:

感知“桥都”魅力:讲解马桑溪大桥建成背后的故事和大桥建造的工艺技术,学习重庆“桥都”一称的由来,感受重庆作为“桥都”的魅力所在。

制作斜拉桥模型:学生先用简笔画描绘马桑溪大桥的主体结构;

分小组,利用材料包,进行“斜拉桥”模型制作。

关心家乡发展:学生分享“桥都”的故事,围绕连接大渡口区和巴南区的桥梁(马桑溪大桥、白居寺大桥等),思考为桥梁代言的宣传标语。

4.3研学点位3:义渡古镇火车站

(1)研学主题:循迹铁路工匠  涵养家国情怀

(2)研学方式:实地参观、小组“智跑”

(3)研学目标:了解成渝铁路的建设历史、地理特点及其对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与亲身体验,探究前辈们在铁路修建过程中所蕴含的义渡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引导学生们树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通过对话奋斗者,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研学活动:

铁路后人“说义”: 成渝铁路建设者后裔、老成渝铁路工人或其家属,为学生讲述修建成渝铁路的艰辛奋斗历程。

小组智跑“晓义”:学生按照研学手册提示智跑,打卡义陶、智跑重庆、国馆三个景点,依据锦囊完成相应任务(分享抗战故事“滇缅公路”、猜交通运输方式和与重庆成都相关联的国家战略、观看“一带一路”的视频资料)。

分享交流“明义”:分享从智跑打卡获取的信息中自己的感受;

小组交流,自己作为义渡小主人可以做些什么;布置研后任务,小组合作打造大渡口区旅游新名片。

4.4研学点位4:大渡口区烈士陵园

(1)研学主题:奠义渡烈士  传承红色大义

(2)研学方式:实地参观、仪式教育、现场讲解

(3)研学目标:了解大渡口区烈士陵园的发展历史和烈士们的感人事迹;通过献花、默哀等祭扫仪式,激发同学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研学活动:

扫墓:肃立于广场前——肃静——默哀——献花——重温入队誓词——扫墓

找不同:根据现场展示的大渡口区烈士陵园旧貌的图片,小组合作找出和现场陵园的不同,讨论变化的原因。烈士后代(张国栋的外孙女)讲述外祖父的生平和寻找陵园的故事;大渡口区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陵园扩建始末。

 讲英雄故事:分组自由参观烈士陵园,选择一位最想了解的烈士,做好记录回家查找资料,做详细的了解,为“大义英雄”分享会做准备。

(三)行后拓展

1.名称:行后-行动践“义”

2.形式:项目探究+课堂指导交流

3.目标:通过“大义英雄故事会”“改造景点”,外显“义”的行为价值,展现义渡小主人的责任担当;通过“任务驱动”策划、实施、设计全过程的探究、实践,提高综合素养。

4.实施流程:校内指导课,拟定任务实施清单(1课时)-小组分工合作,开展校外探究,完成研学手册(2周)-课堂分享交流(1-2课时)-选取最优方案优化后提交大渡口区政府。

研学手册

六、研学评价

一是以评涵养,对学生,发挥其展示激励、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作用;二是以评促改,对教师,发挥其引导师者关注过程,反思调节、优化课程的作用。

七、成果应用

1.征文/摄影比赛:通过征文或摄影比赛表现学生对此次研学的认识,展示对此次研学之行的收获与感悟,优秀的学生作品将刊登于校刊或华龙网。

2.成果展示会:开展多样化的成果展示,如研学手册、行后任务报告书、线描作品展示、研学主题习作分享通等。

八、研发团队

研发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钰鑫小学校

研发团队联系人:崔满、钟君、江波

联系方式:13883831221

分享
新浪微博

红岩思政研学精品线路《寻根义渡文化 传承红色大义》

2024-10-18 15:34:23 来源:

一、研学视频

二、研学背景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一)研学地点介绍

大渡口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镇,是巴渝大地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上善之地、大德之城。1921年至1953年这段峥嵘岁月中,大渡口先后涌现了一批批革命英烈,他们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重钢十八护厂烈士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章,是进行红色教育的有效载体。

除此之外,大渡口区地处重庆主城西南部,坐拥36公里长江水岸,是长江进入主城的第一站。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大渡口不仅与长江文化紧密相连,更衍生出别具一格的义渡文化。义渡文化的核心在于“义”,“义”既是中华传统美德,也在代代相传中与时俱进,赋予新意,持续育人。 

(二)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围绕“红色大义”,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配套,为五年级(下)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做铺垫,在具象的场景中探寻,在生动的活动中品悟,引导青少年常怀感恩之心,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三)研学教育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义”的不同层次含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情感态度:通过实地参观,讲解体验等形式,追述“义渡口”的来历,溯源家乡的历史文脉,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知,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文化自信;通过模型制作、仪式教育、项目探究等方式,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义”的含义和表现,树立以行动爱家乡,以勤学报国家的远大志向。

综合能力:通过体验式、探究式研学,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及责任担当。

研学总课时:6课时

目的地:大渡口区义渡古镇、大渡口区烈士陵园

师资配置:研学教师2名,每班带队教师2名。

研学方式:实地参观、合作探究、情境体验、任务驱动

研学方法:参观讲解法、动手操作法、交流分享法、调查访问法

三、研学亮点 

通过实地参观义渡古镇和大渡口区烈士陵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义渡口”的来历和“义”的不同含义、行为表现,更加深刻地感受“义”的历史传承,赓续中华文脉。通过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汲取义渡精神养分,锻炼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萌发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四、研学动线

大渡口区义渡古镇——大渡口区烈士陵园

五、课程设置  

建议实施学段:四年级、五年级学生

(一)行前课程

1.名称:行前-故事溯“义”

2.形式:访谈自学+课堂交流

3.目标:通过访谈、网络查找、观看视频等多途径,了解“义渡”来历和护厂烈士故事,对“义”有多角度的初步了解。

4.校外任务:借助研学手册完成相应任务 。

5.校内任务:交流故事、感悟,选出一名“大义渡口”讲解员。

(二)行中课程

1.名称:行中-活动养“义”

2.形式:参观讲解+活动探究

3.目标:通过思政+科学、+体育、+语文、+美术、+综合等丰富的跨学科活动,知晓“义”的不同含义,对“义”的不同行为体现有认同,有“大渡口-重庆-国家”三个层次的家国情感体验,萌发家国自豪感、家国责任心。

4.研学点位

4.1研学点位1:义渡口

(1)研学主题:探秘义渡古镇  溯源义渡精神

(2)研学方式:实地参观,现场讲解,写绘摄影。

(3)研学目标:认识并了解义渡古镇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论知识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加深对义渡文化历史背景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活动,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4)研学活动:

义渡文化探秘:解说员引导学生观察义渡口的建筑风格、

装饰元素,体验古镇的古朴与典雅;专业解说员、学生讲解结合讲解古镇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重点介绍“义渡”的起源与传承,解读“义渡”文化的精神实质。

家乡文化我宣传:我来讲;我写绘;我拍晒

分享与总结:学生书写对联,完成研学手册的任务;为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文化小使者”证书,肯定其学习成果。

4.2研学点位2:古镇老码头—“桥渡”

(1)研学主题:感知桥都魅力  关心家乡发展

(2)研学方式:实地参观、模型制作、交流分享

(3)研学目标:通过参观马桑溪大桥,学习重庆“桥都”一称的由来,涵养家国情怀,感受中国强大的基建力量;了解桥梁结构,制作桥梁模型,认知马桑溪大桥结构的巧妙,树立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重庆“桥都”的故事、大渡口区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历史情况,为家乡代言。

(4)教学活动:

感知“桥都”魅力:讲解马桑溪大桥建成背后的故事和大桥建造的工艺技术,学习重庆“桥都”一称的由来,感受重庆作为“桥都”的魅力所在。

制作斜拉桥模型:学生先用简笔画描绘马桑溪大桥的主体结构;

分小组,利用材料包,进行“斜拉桥”模型制作。

关心家乡发展:学生分享“桥都”的故事,围绕连接大渡口区和巴南区的桥梁(马桑溪大桥、白居寺大桥等),思考为桥梁代言的宣传标语。

4.3研学点位3:义渡古镇火车站

(1)研学主题:循迹铁路工匠  涵养家国情怀

(2)研学方式:实地参观、小组“智跑”

(3)研学目标:了解成渝铁路的建设历史、地理特点及其对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与亲身体验,探究前辈们在铁路修建过程中所蕴含的义渡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引导学生们树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通过对话奋斗者,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研学活动:

铁路后人“说义”: 成渝铁路建设者后裔、老成渝铁路工人或其家属,为学生讲述修建成渝铁路的艰辛奋斗历程。

小组智跑“晓义”:学生按照研学手册提示智跑,打卡义陶、智跑重庆、国馆三个景点,依据锦囊完成相应任务(分享抗战故事“滇缅公路”、猜交通运输方式和与重庆成都相关联的国家战略、观看“一带一路”的视频资料)。

分享交流“明义”:分享从智跑打卡获取的信息中自己的感受;

小组交流,自己作为义渡小主人可以做些什么;布置研后任务,小组合作打造大渡口区旅游新名片。

4.4研学点位4:大渡口区烈士陵园

(1)研学主题:奠义渡烈士  传承红色大义

(2)研学方式:实地参观、仪式教育、现场讲解

(3)研学目标:了解大渡口区烈士陵园的发展历史和烈士们的感人事迹;通过献花、默哀等祭扫仪式,激发同学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研学活动:

扫墓:肃立于广场前——肃静——默哀——献花——重温入队誓词——扫墓

找不同:根据现场展示的大渡口区烈士陵园旧貌的图片,小组合作找出和现场陵园的不同,讨论变化的原因。烈士后代(张国栋的外孙女)讲述外祖父的生平和寻找陵园的故事;大渡口区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陵园扩建始末。

 讲英雄故事:分组自由参观烈士陵园,选择一位最想了解的烈士,做好记录回家查找资料,做详细的了解,为“大义英雄”分享会做准备。

(三)行后拓展

1.名称:行后-行动践“义”

2.形式:项目探究+课堂指导交流

3.目标:通过“大义英雄故事会”“改造景点”,外显“义”的行为价值,展现义渡小主人的责任担当;通过“任务驱动”策划、实施、设计全过程的探究、实践,提高综合素养。

4.实施流程:校内指导课,拟定任务实施清单(1课时)-小组分工合作,开展校外探究,完成研学手册(2周)-课堂分享交流(1-2课时)-选取最优方案优化后提交大渡口区政府。

研学手册

六、研学评价

一是以评涵养,对学生,发挥其展示激励、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作用;二是以评促改,对教师,发挥其引导师者关注过程,反思调节、优化课程的作用。

七、成果应用

1.征文/摄影比赛:通过征文或摄影比赛表现学生对此次研学的认识,展示对此次研学之行的收获与感悟,优秀的学生作品将刊登于校刊或华龙网。

2.成果展示会:开展多样化的成果展示,如研学手册、行后任务报告书、线描作品展示、研学主题习作分享通等。

八、研发团队

研发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钰鑫小学校

研发团队联系人:崔满、钟君、江波

联系方式:13883831221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