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学视频
二、研学背景
(一)研学理念: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合川区文化资源特色和国家关于研学旅行的有关要求和学科教学需求,以及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特开发主题为“红岩铸魂”的思政研学精品动线,以满足学生研学旅行需要。
(二)地点介绍

(1)陶行知先生纪念馆: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是位于合川区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纪念馆集中展示了与陶行知先生有关的实物、图片和文字史料。

(2)土场保育院旧址:第三保育院旧址为合川区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革命家、教育家赵君陶同志创办,院内通过大量图片和实物,生动展现了第三保育院师生学习生活情景。

(3)合川区清平镇:合川区清平镇的玻璃产业历史悠久,日用玻璃产业是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清平玻璃企业积极创新发展,引进人才、技术、设备、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从人工吹制玻璃到半自动生产的技术革新和转变。
(三)教育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历史以及保育院、清平玻璃的历史发展脉络。
情感态度:深入感悟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以及清平手艺人的劳动实践精神,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怀。
综合能力:通过知识探究、劳动体验、团队合作等方式,在提升学生书写、绘画等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树立不畏艰辛、敢于奋斗、实干兴国的责任意识。
研学总课时:6.5小时
目的地:重庆市合川区陶行知先生纪念馆、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保育院旧址、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玻璃厂。
师资配置:研学教师两名、学校带队教师两名
研学方式:实地参观、合作探究、情景体验
研学方法:参观讲解法、动手操作法、调查访问法
三、研学亮点
(一)实践性强,知识与体验深度融合
学生在参观实地、参与实践中亲身体验,在“行走的课堂”中学习,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多元,人文与历史拓宽视野
本研学课程设计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帮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不同的风土人情,拓宽成长视野。
(三)探究性强,合作与自主有效联结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索,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针对难题采用团队分工来合作探究,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课程融合,教学用合一有效实践
本研学课程是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弱化学科边界,促进各学科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学科知识。
四、研学动线
重庆市合川区陶行知先生纪念馆——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保育院旧址——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
五、课程设置
(一)行前课程
建议实施学段五、六年级学生
1.导学目标
通过行前导学,激发学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第三保育院历史价值、合川区清平镇玻璃产业繁荣的探究兴趣,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思考。
2.导学任务
(1)安全任务
在活动前召开研学旅行主题班会,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①各班级具体分成各个小组,明确组长,负责同学们的集合和联络。
②教育引导学生与陌生人交流时, 既要注重礼仪,也要提高防范意识。
③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关安全预案。
(2)分学段任务
在行前导学准备中,根据五、六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分层设计导学任务。
①五年级任务
结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三单元“中国有了共产党”的学习,完成以下任务:填写陶行知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二十年的时间表、第三保育院的成就卡。
②六年级任务
结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的学习,完成以下任务:思考作为传统企业的玻璃厂如何推陈出新,成为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
(二)行中课程
教学点1:陶行知纪念馆
教学方式:实地参观、现场讲解
教学目标:
1.了解陶行知先生生平和贡献;
2.实践体验,在现场参观与拓片的制作中,体会教育先驱爱国奉献的精神;
3.合作探究,小组分享讲解制作的拓片,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陶爷爷知行合一的精神。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方法:讲授法、参观法、讨论法
2.教学内容:

(1)了解陶行知生平
参观前,学生在讲解员的帮助下,初步了解陶行知先生,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陶行知生平和贡献。

(2)了解陶行知的先进事迹
为进一步感受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事迹,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参观纪念馆,通过参观陶行知有关的实物、陶行知在古圣寺创办育才学校的历史场景,了解陶行知先生的先进事迹。

(3)以笔为舟,行知天下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活动将非遗引入孩子们的世界,学生跟随手艺老师,学习陶行知主题的拓片制作,分享陶爷爷的事迹。
教学点2:合川保育院
教学方式:实地参观、现场讲解
教学目标:
1.实地参观,聆听讲解员讲述保育院的故事,了解保育院的布局和历史;
2.实践体验,体验特殊时期教育的艰辛,忆苦思甜;
3.合作探究,学生自行编组、就餐、参观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主要包含教学内容:

(1)初探保育院
重温红色历史、通过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小故事,了解当时保育院所承载的任务之艰难,缅怀烈士,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2)合川保育院德育课程体验
①跟唱《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
②开展时事讲话,阅读《新华日报》等进步报刊,并编写《时事简报》。
③填写《志愿表》,感受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积极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的爱国精神。
④去院图书室阅读,阅读相关主题书籍,分享懂得应该热爱工人、农民和抗日军人,热爱劳动的道理。
⑤保育院学生及其后代访谈教学:与保育院学生及其后代等典型人物座谈,感受保育院的生活对其人生选择的影响。
教学点3:清平玻璃厂
教学方式:实地参观、现场讲解
教学目标:
1.实地参观,了解清平玻璃的历史文化,感受清平镇玻璃厂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
2.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访谈,了解清平镇玻璃老一辈手艺人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
3.实践体验,绘制玻璃纹样,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收获劳动乐趣。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2.教学内容:

(1)了解清平玻璃的历史
日用玻璃产业是清平镇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清平玻璃的制作最开始是由当地的手艺人就地取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合川清平玻璃产业的聚集度、创新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了解清平镇日用玻璃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了解清平玻璃厂的企业文化,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补充与记忆。

(2)访谈老手艺人
走近老手艺人,通过现场对话、听老手艺人的故事,结合道法课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从玻璃制作技艺的变化以及老手艺人历经数年,依然怀抱初心的美好品质,见证中国的百年变迁。
(3)欣赏玻璃制品的纹样,体验玻璃纹样绘制
跟随讲解员走进玻璃制作工坊,在实地观察中,欣赏各具特色的玻璃工艺品。带领学生参与玻璃纹样的绘制,了解玻璃纹样制作中人工雕刻、抛光制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玻璃制造工艺的理解。并通过成果展示,鼓励学生与同行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的学习兴趣,收获劳动快乐。
(三)行后课程
1.通过作业预习、出行纪律、卫生状况、知识调研、班会分享等项指标对学生的研学旅行课程进行考核。
2.学生对参加活动收集的资料、参观的所见所闻进行归纳整理,写出活动探究成果初稿(以主题作文的形式写)。
研学后一周班队会课,教师、学生分组进行交流研讨,分享感受。
3.各班建立“XX之旅”研学旅行版面,展示优秀作品,包括:主题作文、主题手抄报、主题图片等。
4.评选“XX之旅”研学旅行优秀班级、优秀个人。利用升旗仪式进行表彰。
5.分享:未来,我要……
六、研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

2.总结性评价
此次研学活动,学生追随先辈们的足迹,参观了多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点,包括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战时第三保育院旧址、清平玻璃厂。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不仅让学生们深入感悟了陶行知先生以及清平手艺人的实践精神和劳动精神,还在参观战时保育院活动中,激发了大家强烈的爱国情怀。为了表彰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学校还将设置以下奖项进行集中表扬:
1. 最佳团队合作奖:XXX小组,展现出卓越的合作能力,成员间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为整个团队赢得了荣誉。
2. 最具创新思维奖:XXX同学,在设计玻璃纹样中,结合学到的知识进行创造设计,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
3. 最佳实践成果奖:XXX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色,同时提供详尽、优异的研究报告,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4. 最佳班级组织奖:XXX班级,活动组织有序,展现出了极高的班级凝聚力。
七、成果及应用
(一)学业应用
1.知识巩固与拓展
学生将本次研学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和深入的知识体系。
2.学科交叉融合
学生可以将本次研学中学到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生活实践
1.技能应用
研学过程中学到的技能,如实验操作、团队协作等,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
2.问题解决能力:
本研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
1.职业兴趣探索
本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不同职业领域的机会,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优势所在。
2.人生目标设定
通过研学过程中的反思,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可以将研学成果作为自己人生规划依据。
(四)社会贡献与文化传播
1.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本研学活动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相结合,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普宣传、环保咨询等服务。
2.文化传播与交流
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研学过程中了解到的文化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交流,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八、研发团队
研发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凤凰小学
研发团队联系人:刘连芯
联系方式:1369642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