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2024-10-15 18:14:36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上九天揽月”一直是中国人的浪漫梦想,也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69年前钱学森回到祖国,一年后,1956年10月8日,我国首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1年前的今天,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24年10月15日,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

六十多年来,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天宫”遨游星辰……中国航天始终逐梦星辰大海,并将飞向更加浩瀚的深空。今天,一起来看中国航天的前世今生以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图

曙光初现

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党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发展规划纲要。

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苏大搞载人航天竞赛。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将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几周后,美国载人飞船“水星”号也成功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宣布,美国人要在60年代结束前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也开始着手进行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同年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新华社发

1970年4月24日,随着“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正式开启了中国的航天时代。

1970年7月14日,中国载人飞船工程正式“上马”,代号“714工程”。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第三个有能力自行研制及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国家。

“三步走”战略叩问苍穹

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并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战略。载人飞船阶段:通过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空间实验室阶段: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一个空间实验室。空间站阶段: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这一战略的提出,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2年至2002年,神舟一号至四号成功进行4次无人飞行任务,为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轨飞行14圈,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此后至2012年,神舟六号、七号、九号3次载人飞行,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先后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

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并在舱内并列展示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摄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图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奔月,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圆满成功。此后,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相继发射。2024年,嫦娥六号携带月球背面样品成功返回地球。

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巡合影”图。

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驶达火星表面开始在轨测试和巡视探测。2022年3月24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06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784米。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我国太空探测迎来“探日”时代。2022年10月9日,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同年12月13日,“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两个月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对外公布。

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2022年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图

2022年,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同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和十五号乘组在中国人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胜利会师”。中国空间站的建成,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新华社图

经过30余年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人已经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中的最后一步。作为人类目前在太空仅有的两个空间站之一,中国空间站重量达到百吨级、工作生活空间超过100立方米、综合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空间站即将“退休”之际,中国有望成为世界唯一一个拥有现役空间站的国家。

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提供

探月、探火、行星探测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围绕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除了五大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以外,发布规划中还提出了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至2027年

——科学研究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高能时域天文、日地联系、月球与火星成因和演化、微重力物理和空间生命等有基础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持续取得国际一流成果。

——论证实施一批空间科学任务,在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引力波、原恒星云、系外行星、太阳活动、太阳系和地球系统探测等科学前沿,论证立项5~8项空间科学任务,其中包括有望产出标志性重大成果的大型任务2~3项。

——构建航天发展新格局取得重要进展,造就一批空间科学领域的“领跑者”和“开拓者”,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北京星空摄影爱好者安久2021年1月6日在云南丽江拍摄的昴星团。新华社发

第二阶段 2028—2035年

——重点方向位居国际前列,在中低频引力波、宇宙黑暗时代、发现宜居类地行星、太阳活动、地球系统响应、月球原位资源利用、火星生命指征、黑洞和中子星、暗物质暗能量等方向,重大原创成果集群涌现,成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标志。

——部署实施系列空间科学任务,在早期宇宙、极端天体新物理、近邻宜居系外行星、太阳系早期考古、地外生命探寻、太阳爆发和日冕加热机理、太阳系边际探测等科学前沿,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任务,其中含大型任务4~5项。

——实现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形成空间科学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领军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第三阶段 2036—2050年

——重要领域国际领先,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在宇宙起源演化、时空本质、太阳系和生命起源、载人深空探测等方向取得革命性基础研究突破,拓展人类知识边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引领世界空间科学发展方向,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强大领导力。

——集聚国际顶尖科学人才团队,建成世界主要空间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进入太空21年,“宇宙级”浪漫如何续写?
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图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向全世界宣告了自己的航天梦想已经起航。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轨飞行14圈,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奔月,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圆满成功。

2022年,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同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和十五号乘组在中国人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胜利会师”。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一次次在成长、成就、

成功之间的循环往复

一次次飞跃

中国航天的纪录不断刷新

太空上的浪漫神话仍在书写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网站、我们的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报道、中国工业报、新华网等)

话题主持丨记者 梁泽铭

责任编辑:李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