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白鹤梁携手尼罗尺联合申遗,拓展了世界河流文明对话”

华龙网-重庆日报

2024-10-13 07:01
听新闻
白鹤梁题刻。(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埃及罗达岛尼罗尺。(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两江烟雨归白鹤,涪水长流遇知音。

10月12日,作为2024白鹤梁旅游文化节的重磅子活动——2024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涪陵举行。

来自中国、埃及、美国、日本、荷兰、巴西六个国家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白鹤梁—尼罗尺遗产价值与保护传承”,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前沿的学术观察,为以中国白鹤梁和埃及尼罗尺为代表的世界水文遗产保护传承建言献策。

中埃联合申遗机遇与挑战并存

白鹤梁和尼罗尺是世界水文遗产典型代表和璀璨明珠,但二者相隔万里之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否可行?前景又如何?

研讨会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水与遗产科学委员会原副主席、国际水与跨学科研究中心总干事塞尔吉奥·里贝罗,以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秘鲁科隆戈传统水务法官制度为例分析称,秘鲁科隆戈传统水务法官制度是秘鲁北部科隆戈省的居民开发而成,最早可追溯到印加文明之前,其主要目的是以公平、可延续的方式供应水资源,并通过适当的土地管理确保这两项资源能够持续由后代享有。该制度体现了团结、平等与尊重自然。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推动白鹤梁和尼罗尺联合申遗,要多研究和阐释它们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价值和内涵,以及遗产保护传承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他说。

“中国白鹤梁题刻和埃及尼罗尺的连续水文记录具有极其宝贵的科学价值,为研究亚洲和非洲大陆,乃至北半球的古代气候和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线索。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在研讨会上分享称。

在她看来,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的优势条件有:符合《世界遗产公约》倡导的国际合作精神,有利于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水文观测类遗产的空白,符合世界遗产委员会近年来强调的文化—自然融合理念,对于水文景观概念的探索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世界遗产的主题和内涵。

她也同时表示,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如白鹤梁与尼罗尺的实质关联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明确;遗产与农业、气候和社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水文景观作为一种全新概念,获得国际学界认同仍需开展扎实的主题研究和进一步工作;跨国遗产涉及的保护、管理、研究等方面的协调问题,需要机制和措施保障。

深入阐释水文密码和水文基因

中埃联合申遗,为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开启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如何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有序进行?研讨会上,相关专家给出了建议。

“几千年来,尼罗尺被用来在每年的汛期测量尼罗河的水位,用来预测年度的收成、税收额以及食品的价格。因此,尼罗尺是体现古埃及文明的重要仪器。”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长人力资源事务助理,博士、埃及学家、考古学家艾哈迈德·雷赫马表示。

他还引用一句话“假如你想走更快就单独行走,如果想走更远就结伴而行”,来形容白鹤梁和尼罗尺联合申遗。在他看来,白鹤梁与尼罗尺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具有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条件和强烈意愿,二者携手合作,必将“走得更远”。

对此,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戴明龙持相同观点。在他看来,白鹤梁题刻和埃及尼罗尺都是世界水文遗产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密码。

他认为,二者联合申遗,需要更深入地阐释和破解它们所蕴含的水文密码和水文基因。以白鹤梁为例,可设置水文站,利用现代化水文测验技术开展水位、流量观测,发挥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作用,构建洪枯水水文信息库,服务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这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均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东京海洋大学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水与遗产科学委员会会员秘书岩淵聡文则表示,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等,是评审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

他说,中国白鹤梁与埃及尼罗尺跨洲际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创新举措。二者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历史上人类与水资源相处的重要场景,前路可期。

拓展了世界河流文明对话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大河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文明孕育的摇篮。从中国的长江到埃及的尼罗河,古老的水系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更迭。

白鹤梁与尼罗尺,作为中埃两国乃至世界水文观测史上的璀璨明珠,其价值不仅在于对古代水文科学的贡献,更在于作为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中埃两国联合申遗,将为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起一座桥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高伟表示,中埃同属文明古国,纵然两国因山海相隔,但在研究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等问题上,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

他以中埃孟图神庙联合考古工作及合作经验为例分享称,中埃联合考古队经过约6年的合作发掘,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不仅逐步让尘封3000多年的孟图神庙遗址重现往日图景,更增强了中国考古人的国际工作经验,提升了中国考古的形象,促进了中埃文化友好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互信。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为中埃两国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是两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生动实践。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以“海外水遗产的阐述和经验——以北非及中南欧为重点”为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他表示,白鹤梁和埃及尼罗尺联合申遗,拓展了世界河流文明对话,有利于展开更多的对话、联合保护传承行动。

此外,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牛津大学考古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赵雅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水与遗产科学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亨利克斯·范·斯凯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董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白九江等专家学者,还分别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水域遗产点、白鹤梁题刻保护展示的后续挑战与风险、努力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等话题,进行精彩的观点分享。

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的智慧碰撞和经验分享,为白鹤梁的保护传承利用开启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据介绍,接下来,白鹤梁将充分吸收本次研讨会的成果,高标准建设中国水文博物馆,全力推进白鹤梁、尼罗尺联合申遗工作。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韩毅 李晟

原标题:“白鹤梁携手尼罗尺联合申遗,拓展了世界河流文明对话”

2024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六国专家为世界水文遗产保护传承建言

责任编辑:李远山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