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台丨涪陵白鹤梁相遇埃及尼罗尺 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第169期

发布时间:Sun Oct 13 06:30:00 CST 2024

两江烟雨归白鹤,涪水长流遇知音!

古代涪陵人,在白鹤梁上刻石鱼,以观测水文;在遥远的非洲尼罗河,古埃及人则立了一根石柱,达到同样的目的,这根柱子就是尼罗尺。现在,这两大水文遗产跨越山海“双向奔赴”——联合申报世界遗产。

正在涪陵举行的“2024白鹤梁旅游文化节”,联合申遗成为重要议题,中外专家及中埃政府官员齐聚一堂,借助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水文观测遗产的跨时空对话为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华龙网记者来到涪陵深入探访,本期《渝州瞭望台》,为你全面解析申遗背后的故事。

2024白鹤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现场。华龙网记者 李黎 摄
2024白鹤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现场。华龙网记者 李黎 摄

文化“深水区”的白鹤梁

白鹤梁的石鱼露出,标志着最低水位出现,过后触底反弹,预示着丰收年的到来,如今虽已沉入江底,对它的文化挖掘和保护却从未停止。

45位中外专家齐聚涪陵共话白鹤梁,是其具备的两大价值。

首先是水文价值,古时,人们“以石梁中间的一双石鱼为基准,记录着长江枯水期水位变化,指导农业生产”,“每当江水枯落,石鱼出水,古人便知道枯水周期已过,丰收年景将至,来年将会雨水充沛、五谷丰登”。这种通过鱼眼与水面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江水枯落程度的方式,与现代水文站使用的“水尺零点”原理不谋而合。白鹤梁的科学价值也因此被世界公认,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其次是文化价值,现仍存水下白鹤梁梁体上的题刻有187幅,可以辨识的文字约1.2万字,有行、楷、隶、篆、草各种字体的书法艺术,保存着唐宋以来各派书家作品,每幅文字大的约2米见方,小的长、宽不到0.4米,被誉为中国罕见的“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对研究长江,上游枯水规律及农业生产、航运都有重大科学史料价值,也为长江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确实可靠的历史依据。

白鹤梁水下题刻。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白鹤梁水下题刻。涪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因建设三峡工程,白鹤梁永远沉入江底,是原地还是异地保护?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建水下博物馆的方案。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文博研究馆员白九江馆长分享道,白鹤梁题刻是中国文博行业迄今为止保护、管理难度最大的文物遗迹,也是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文物保护和展示工程,其采用的水下无压容器,最大程度免除了其他方案对石梁造成的压力、渗水、风化、地灾等伤害;使用过滤水调节,也让白鹤梁受到的环境污染、生物病害、可溶盐分等伤害远小于其他方案。

华龙网记者了解到,无压容器法,即在长江水下40米的深水中,修建一个椭圆形罩体,将白鹤梁题刻保存其间,工程于2003年动工,2009年正式建成开馆,成为国内外同类文化遗产成功保护的范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1988年,白鹤梁题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针对“潜水”的白鹤梁,涪陵区在保护之余不忘为其树口碑,今年8月,央视栏目《国家宝藏》迎来第四季收官国宝盛典,白鹤梁题刻成功入选;持续举办的白鹤梁旅游文化节,则广邀国内外专家为白鹤梁发声,同时借助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为白鹤梁拉足人气。


水文“观测岛”的尼罗尺

与白鹤梁“脑洞”相当的,当数古埃及的尼罗尺,只是一个潜在水下,一个伫立水上。

在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埃及专家学者们分享的尼罗尺硬核知识,也备受关注。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长人力资源事务助理、博士、埃及学家、考古学家艾哈迈德·雷赫马透露,尼罗尺是一种结构,衡量的是尼罗河的清澈度以及每年汛期时的水位,依照水位丰歉制定出税收的多少。

尼罗尺共分为三种,第一种有等距的台阶,直接通向尼罗河,墙面上有水位刻度,每一台阶梯上都有不同的刻度;第二种是带涵洞的深井,可以把尼罗尺引入深井中;第三种是一根简单的柱子位于石头建筑中,通过一口进水井来观测水位涨跌,最有名的代表,就是罗达岛上的尼罗尺,距今有1163年。

埃及尼罗尺。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埃及尼罗尺。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从罗达岛进入尼罗尺的内部,可以看到由一座石井和一根八角柱构成的“水尺”,建造者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为了建造井,须移除至少1300立方米泥土和粘土,挖出积土之后,建筑商还需要稳定结构,并防止其沉入粘土中。

井的两旁是石头,可经过内墙上的楼梯进入。井的底部是圆形的,顶部为矩形,内设三层楼,每层楼都有一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开口。这些开口通过隧道与尼罗河相连,在每年的汛期尼罗河水进入井中。

八角柱由大理石制成,设置在井的中心,其顶部有一根科林斯柱,并由顶部的木梁固定。该柱共分为19埃及肘(腕尺),每肘约为今天的50厘米(20 英寸)。因此,该尼罗尺能够测量高达约9.5米(31.2英尺)的水位。

当水位漫过19埃及肘(腕尺),就意味着埃及面临严重的洪水;水位低于12肘,则意味着水太少了,表明将会面临饥荒;水位达到16肘(腕尺),则被视为丰收所需的理想水量。

华龙网记者注意到,同为世界级古代水文遗址,尼罗尺和白鹤梁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烙印。

罗达岛离当时的埃及首都福斯塔特不远。自法老时代以来,该岛一直是重要的地点,在埃及悠久的历史中发挥了许多功能,包括港口、军火库、堡垒和众多花园。

埃及历史上曾被不同的大国统治,但尼罗水尺一直在发挥功能,根据水位征税的记录持续到20世纪中叶,直到1970年阿斯旺高坝建成,才完成了历史使命,并被埃及视为国宝级的文物。

共筑“水文化”的新高度

“白鹤梁是长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埃及的尼罗尺同样是世界水文遗产的典型代表,联合申遗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假如你想走更快就单独行走,如果想走更远就结伴而行,我想我们有机会共同申遗,共同协作,共同走得更远。”

涪陵和开罗这两座城市在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互相喊话。

中国长江—埃及尼罗河汇水仪式。华龙网记者 李黎 摄
中国长江—埃及尼罗河汇水仪式。华龙网记者 李黎 摄

白鹤梁和尼罗尺都已纳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联合申遗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就白鹤梁和尼罗尺联合申遗做了深入分析。

从区位环境来看,这是两处以古代农业发展为背景,与文明进程密切相关的遗产,白鹤梁所在的涪陵区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势开阔,土地丰厚、土壤肥沃,新石器时代中期,来自长江中游的人们进入这个地区,之后涪陵一带进入了定居农业的时代。尼罗尺所在的区域是尼罗河,处于非洲北部的沙漠地区,每年10月尼罗河定期泛滥,泛滥带来的淤泥成为作物的营养来源,后来人们在那定居,推动了古埃及文明的兴起。

从科学技术来看,这是两处人类社会主题遗产,就是水文观测,他们都展现了长期恒定的观测技术以及对于数据分析的方式。

从历史价值来看,白鹤梁的水文观测史大约是1200年,留下了187则约1.2万字的题刻;尼罗尺的水文观测史约1300年,留下了长达662年的连续记录。

白鹤梁和尼罗尺联合申遗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是符合《世界遗产公约》倡导的精神——国际合作;二是无论以水文观测技术还是大河水文景观为主题,在目前的世界遗产名录中都还没有同质的遗产,可以世界空白;三是两者都是连接自然与文化的纽带,这也很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四是对于大河水文景观进一步研究,或许能为现有的世界遗产体系提供全新主题概念,对于扩展遗产的边界和内涵具有贡献。

涪陵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两地在政府层面加大了联合申遗的推进力度。

去年7月,市文化旅游委联合申遗工作组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就推进中埃联合申遗达成了积极共识。今年5月和7月,市相关领导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及相关专家展开会晤与交流,并在建立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机制、推动签订联合申遗备忘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这意味着,白鹤梁和尼罗尺的联合申遗,正式从谋划走向“实操”阶段。

【主政者说】

涪陵区委书记黎勇:

全力推进白鹤梁—尼罗尺申遗工作

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世界的白鹤梁!幸福的新涪陵!涪陵区委书记黎勇化身“推荐官”,向出席“2024白鹤梁旅游文化节”的中外专家、参加白鹤梁文旅活动的市民和游客发出热情邀约——沉浸式打卡涪陵,共同见证白鹤梁和尼罗尺的申遗“双向奔赴”。

谈到举办白鹤梁旅游文化节,黎勇说:“我们相聚在两江福地、神奇涪陵,共同见证2024白鹤梁旅游文化节隆重开幕,共赴山水之约、共促文明互鉴。111万涪陵人民,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谈到文化与旅游的关系,黎勇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涪陵区奋力建设文化强区、旅游强区,白鹤梁题刻入选《国家宝藏》‘中华文明标识’国宝文物;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遗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全国首个蜀道荔枝道文献馆,榨菜集团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武陵山大裂谷成功创成5A级景区;涪陵区荣膺‘中国最美旅游名区’、入选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今年国庆假期,白鹤梁、816、大裂谷、美心小镇等景区‘一票难求’,全区共接待游客21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亿元,分别增长12.2%、12.8%。”

谈到推动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黎勇说:“我们将以本次旅游文化节为契机,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高标准建设中国水文博物馆,全力推进中国白鹤梁—埃及尼罗尺等申遗工作,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

记者手记

涪陵白鹤梁和开罗尼罗尺,一个在水下,一个在“岸上”,以不同的姿态,见证世界古代水文观测的巅峰时刻,并且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填补了世界空白,也因此双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如今,两座世界古代水文界的头牌组成CP,联合申遗,形成了1+1>2的叠加效应。为了推动联合申遗,中埃两国政府加大了合作的力度,并且邀请世界各地专家及机构把脉,将申遗工作落在了实处。“齿轮”已经转动,动能加快释放,中埃文化和友谊的两大水文遗产,注定会“水到渠成”。

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文

记者 李黎/外联

杨淳淇/视频

赵军/设计

石月/编辑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