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所需不过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手腕的驱动下,剪刀“化身为笔”,看似随心所欲地在对折的红纸上游走,留下粗细不一,弯度不等的痕迹。短短几分钟后,当最后一片纸屑飘落,红纸被缓缓打开,一对在花丛中栖息的蝴蝶赫然印入眼帘,风吹过,放佛要振翅飞去。
这样的“随手剪”,对拥有近60年剪纸功力的南京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陈耀来说,不过“小菜一碟“,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而他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却随着时光推移,与日俱增。剪纸陪他走过了所有人生低谷,给了他生存的动力与能量,也助他迎来了高光时刻。功成名就后,“如何回馈剪纸”成了他人生的“主线任务”。
今年62岁的陈耀出生于江苏如皋。6岁时,受邻居的影响,他迷上了剪纸。正是最活泼的年纪,但一拿到剪刀,他便能沉下心来,一剪就是几个小时。小学二年级,他就靠自己的原创作品,拿下了全县第一名。
那时候,剪纸对陈耀来说,是纯粹的兴趣。可痴迷剪纸的他,愿意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这个爱好上。为了剪好蝴蝶,他花了整一年时间,每天一有空就去小树林观察蝴蝶,不同的种类,形态,触角和腿部的细节......天赋加上努力,陈耀的剪纸功力进步神速,年纪轻轻就在当地小有名气。
可惜,他前半生的际遇却不像学习剪纸那般顺遂,而是充满了坎坷与磨难。
三次高考失利后,陈耀进厂当了一名工人。35岁时,他在出差途中遭遇了车祸,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可双腿却落下了终身残疾。
车祸后,陈耀有3个月多的时间被“禁锢”在病床上,每天睁眼就是光秃秃的天花板,耳边是其他病友的痛苦呻吟。身心的巨大打击,让他的生活瞬间陷入黑暗。
绝望的时候,是最爱的剪纸拉了他一把。他托护士买来红纸和剪刀,双臂向上举着来操作。身体的活动空间受限,可脑海里的画面却愈发天马行空,剪出来的东西也更加灵动。剪纸,不仅减轻了他的痛苦,也给了他与护士、病友聊天的契机,原本气氛压抑的病房,渐渐有了欢笑。
再后来,陈耀所在的工厂倒闭,他与妻子双双失业,又是剪纸给了他创业的底气。2001年,陈耀带着剪刀,拄着双拐登上开往南京的客车。在南京,他一边拜访名师,更系统地学习南京剪纸技艺,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剪纸小店,探索民间艺术的市场化。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同时,作品也形成了鲜明成熟的个人风格。
南京剪纸的特色是“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用更通俗的说法来说,就是一幅大图案中藏着很多小的图案,每一个图案都与民俗文化相关联,用比喻、拟人、谐音等手法,凸显喜庆吉祥的寓意。陈耀把这一特点强化放大,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流行融会贯通,再加上自己的巧思,让作品丰富饱满,妙趣横生,满是“惊喜”。
比如,他为一对新婚夫妻定制创作的“鼠你最牛”,画面主体是代表两人属相的牛与老鼠,不同于两者实际的大小比例,画面上的老鼠与牛一般大,代表着夫妻恩爱,地位平等。牛身上的牡丹花纹样寓意“勤劳致富”,而围绕着它们的葡萄和红枣,有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之意。牡丹与佛手花从中飞舞的蝴蝶,既生动诠释着“蝶恋花”的美好,也暗合“耄耋长寿”,祝福两人的爱情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在陈耀看来,剪纸这门艺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历史记忆,也是传播文化与情感的重要形式。来南京20多年,这座既有历史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还极富人文关怀的城市,为陈耀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他用剪纸还原了老南京人的童年回忆,创作出《南京童谣》系列,也用《新南京 新地标》系列剪纸,记录下南京发展的新面貌。
这些年,靠着剪纸技艺,陈耀在南京站稳了脚跟,取得了正高职称,还有诸多荣誉傍身。虽已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他的创作热情却不曾衰减。创作之余,他在多所高校、中小学、幼儿园都开设了剪纸课,还在社区、企业开展剪纸培训。近20年来,他给数万人上过剪纸课,甚至教过上千名“洋学生”。他的剪纸作品,不仅多次在国外展出,还登上过德国的教科书。
“择一事,终一生”,相伴近60载,剪纸早已融入了陈耀的生命。剪纸曾给黑暗中的他带去光明,他也毫无保留地回馈剪纸,将这门技艺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生生不息。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刻在手中,手上剪出春光,方寸天地虽窄小,大千世界永亮丽。”
记者:马骏腾、王爽、孙舒颜(实习)
原标题:一把剪刀,带他走出人生至暗时刻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