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思政研学精品线路《厚植家国情怀,建设生态乡村》
一、研学视频
二、研学主题
“厚植家国情怀 建设生态乡村”。此研学线路位于璧山区璧北片区的大路街道及七塘镇,由“第五保育院旧址、亚洲中学”两个红色教育资源和“乡愁幺滩、莲花穴艺术院落”两个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新农村生态建设成果典型构成。旨在让参研学生见证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同时展现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画面。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体验新时代伟大成就,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研学背景
(一)研学地点介绍
1.第五保育院旧址
位于璧山区大路街道宝光寺。1940年5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全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下属第四保育院与第五保育院合并迁到大路街道宝光寺。主要工作是收养难童。中共中央南方局先后派中共党员任锐、陶承、曹克勋和进步民主人士前来保育院负责管理工作。
2.“亚洲中学”旧址
位于璧山区七塘镇金凤社区,是1944年秋在璧山县依凤乡(今七塘镇)创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学校为基地,以“农村工作小组”为核心,在璧山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斗争。2004年璧山县委、县政府修建亚洲中学纪念碑、陈列室,同时将其命名为璧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乡愁幺滩
位于美丽宜居村庄七塘镇喜观村,院落三面环水,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七塘“乡情馆”坐落于此,院落“乡愁”文化氛围浓厚,耕牛图、渔猎图、水八碗、“三转一响”等一幅幅3D镶嵌实景图成为游客合影的“网红打卡点”,已成为七塘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旅游的“名片”。
4.“莲花穴”艺术活化院落
位于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七塘镇将军村,遥望缙云山、云雾山,紧邻璧北河畔、乡愁幺滩、向家院子、喜观昆虫王国和喜观振兴驿站。该院落打造有乡建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研究所、乡村剧场、七彩稻田等十大主题核心艺术区,与村民共建特色民宿、土特产售卖、特色餐饮、非遗手工艺制作等乡村互动区,实现了“艺术介入乡村,乡村成就艺术,艺术振兴乡村 ”的共赢。
(二)课程设计理念
革命事迹及革命者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与部编版教材必修4第六课“实现人生价值”和第七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关联度较高,在研学活动中将教材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新时代乡村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要求。
(三)研学素养目标
科学精神: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了解当时第五保育院的史实、“亚洲中学”的创办背景、发展历史、革命意义,感悟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通过实地参观幺滩美景、莲花穴艺术院落,让学生直观感受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显著变化,感悟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政治认同:通过开展红色革命根据地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主动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与使命,为红色文化注入新的力量;通过新时代新农村实地教育,将课堂搬到校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并积极建设家乡的情感,为新时代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共参与:通过绘制自己的职业蓝图和为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献上一份力,强化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激发爱乡情、爱国情,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同时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添砖加瓦,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研学总课时:6.5小时
目的地:第五保育院旧址、亚洲中学、乡愁幺滩、莲花穴艺术院落
师资配置:研学教师2—3名,学校带队教师若干。
研学方式:实地参观、合作探究、情境体验、任务驱动
研学方法:参观讲解法、动手操作法、调查访问法
四、研学亮点
此线路研学资源,不仅是宝贵的红色教育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厚重的家国情怀,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生动体验。不仅见证了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还展现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画面。
首先,第五保育院—亚洲中学线路具有历史教育价值。通过充分了解革命史实,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家国情怀和斗争精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其次,此线路具有思想教育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生可以深入体验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乡愁幺滩—莲花穴艺术院落线路还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通过对体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就,感悟浓郁的乡愁文化和“艺术介入乡村,乡村成就艺术,艺术振兴乡村 ”的乡村新面貌,丰富学生的新时代美育观和生态价值观,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五、研学动线
第五保育院旧址——亚洲中学——乡愁幺滩——莲花穴艺术院落
六、课程设置
(一)行前课程
建议实施年级:高一、高二年级
1.导学目标
通过导学,学生绘制自己的职业蓝图和为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献上一份力,强化作为时代新青年的责任担当,激发爱乡情、爱国情,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同时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添砖加瓦,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2.导学任务
根据高中学生实际,设计研学活动,让学生进入社会大课堂、参与社会实践,结合教材内容,分层设计导学任务。
(二)行中课堂
教学点1:第五保育院旧址
地点:璧山区大路街道宝光寺(璧山出发30分钟车程)
教学方式:实地参观、现场讲解、交流分享
教学目标:
1. 通过参观第五保育院旧址、纪念碑以及学习革命诗词等初步了解当时第五保育院的史实,感悟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2. 通过聆听第五保育院在璧山的基本情况、革命工作者的事迹,探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环节内容:
(1)现场讲解
①介绍第五保育院的背景、基本工作状况、观看留下的相片、文学诗词作品、纪念碑等,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②介绍当时在第五保育院工作的革命者陶承、曹克勋、任锐等的工作、革命经历及革命故事。
③介绍红岩英烈钟奇在第五保育院工作的事迹以及他的传奇经历。
(2)实地参观
①参观第五保育院旧址、瞻仰纪念碑。
②翻阅相关档案资料。
3.交流分享
①学生就参观第五保育院谈感想。
②红岩英烈钟奇的革命事迹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③讨论在新时代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学点2:红色革命根据地——“亚洲中学”旧址
地点:璧山区七塘镇(第五保育院出发20分钟车程)
教学方式:实地参观、现场讲解
教学目标:
1. 通过现场讲述和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红色革命根据地“亚洲中学”的创办背景、发展历史、革命意义;
2. 通过参观学习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体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宇同、简单等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3. 通过开展红色革命根据地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切身体验,认识和秉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将红色文化推向现代,主动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与使命,为红色文化注入新的力量。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一:参观革命旧址,追忆峥嵘岁月
1.参观“亚洲中学”旧址,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馆内陈列的革命物件及历史人物,思考这些革命物件和历史人物对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分小组进行讲解,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对亚洲中学的创建背景、发展历程、在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进行讲解;
3. 总结发言。
教学环节二:聆听历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1.请专业讲解员为学生讲解吴宇同,简单等人为创办“亚洲中学”的革命故事。
2. 学生听完讲解之后,与讲解员现场进行沟通交流。
教学环节三:分享参观心得,抒发爱国情怀
1. 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发言,针对学生的交流和分享进行总结升华,强调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鼓励学生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心;
3. 课后要求学生回顾整个参观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教学点3: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喜观村乡愁幺滩
地点:璧山区七塘镇(亚洲中学出发20分钟车程)
教学方式:现场讲解、实地参观、互动体验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地参观幺滩美景,学生直观感受到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显著变化,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2. 通过打卡网红景点和体验农家生活,给予学生深刻启发,让学生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需因地制宜,转变思维、科学谋划,从而更好地去扮靓乡村特色文化名片;
3. 通过实地教育,将课堂搬到校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并积极建设家乡的情感,为新时代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一:参观幺滩美景,感悟乡村变迁
1. 组织学生参观“乡愁”幺滩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村落文化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幺滩的魅力;
2. 引导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去发现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并说说幺滩是如何打造成宜居的网红村落的;
3. 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与同学交流,分享幺滩美景,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幺滩的美。
教学环节二:打卡网红景点,留住乡愁记忆
1. 组织学生打卡“耕牛图”、“渔猎图”、“水八碗”、三转一响”等3D网红打卡地,这不仅能增加本次研学活动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思考;
2. 让学生分享这些网红打卡地为什么能吸引游客的到来,其特别之处在哪里。
3. 学生在打卡之中分享所见所闻以及这些网红景点的特别之处。
教学环节三:体验农家生活,启迪生活智慧
1.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组织学生参与农事活动,如耕种、收割、养殖等,体验乡村生活乐趣,了解农业生产的艰辛与收获;
2. 学生分小组进行烹饪比赛,开展劳动教育,提高生活技能,启迪生活智慧。
教学环节四:邀请代表交流,投身乡村建设
1. 开展座谈会或研讨会,邀请当代村干部和村民和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理解乡村新质生产力;
2. 学生分享本次研学收获,并结合自己家乡发展的实际,为更进一步促进家乡的振兴建言献策,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3. 活动结束后结合家乡发展实际,撰写调研报告,并上交给家乡村委会,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点4:将军村“莲花穴”
地点:璧山区七塘镇(距“乡愁幺滩”200米)
教学方式:实地参观、现场讲解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地调研将军村莲花穴的发展变化,探究美丽蝶变的秘诀,理解我国农村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党领导团结全体中国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创造的,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
2. 通过拜访将军村的村委书记,介绍近年来将军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将军村将艺术与村落结合,将“空心村”变为新面貌的初心和使命,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新时代发展思想,从而提高对乡村振兴大战略的政治认同感;
3. 通过绘制自己的职业蓝图和为将军村的发展献上一份力,强化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激发爱乡情、爱国情,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同时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添砖加瓦,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感“莲花穴”之变化,体会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
教学内容: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来自劳动创造,我们应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情境:将军村“莲花穴”实地变化,走进当地劳动人民
任务:参观将军村“莲花穴”的风光,体验劳动的魅力
问题一:参观将军村的著名景点,思考该村变化的主要原因?
问题二:走进劳动人民,听他们分享勤劳致富的故事,谈谈“我们应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理解。
教学环节二:品“莲花穴”的发展蓝图,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教学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要求;
情境:村委书记讲解将军村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构建的现有发展模式
任务:分析将军村发展模式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问题一:思考将军村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问题二:结合实地参观以及村委书记的讲解分析将军村的发展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教学环节三:助“莲花穴”可持续发展,做新时代有担当的青年
教学内容:提升公共参与能力,为将军村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情境:聆听当地文艺工作者的分享,了解当地艺术+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和现有的困境;
任务:结合工作者的分享,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提出针对目前问题的建设性建议;
问题一:结合乡村振兴的大背景,绘制自己的职业蓝图
问题二:针对今天的研学活动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教学环节四:我与家乡的故事,“三行情书”
作业设计:以“三行情书”的诗歌体裁创作一首献给家乡的小诗。“三行情书”是围绕我与家乡的故事为主题,60字以内,排列成三句的诗歌形式。运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写作技巧,表达情感。
(三)行后拓展
拓展一:宣传美丽乡村
以“三行情书”的诗歌体裁创作一首献给家乡的小诗。
拓展二:我为家乡献计策
结合自己家乡发展的实际,为更进一步促进家乡的振兴建言献策,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拓展三:我为家乡树理想
结合乡村振兴的大背景,绘制自己的职业蓝图。
七、研学评价量表:
八、成果应用
1.征文/摄影比赛:通过征文或摄影比赛表现学生对此次研学的认识,展示对此次研学之行的收获与感悟,优秀的学生作品将刊登于华龙网。
2.成果展示会:通过PPT报告等方式,展示学生个人或小组在研学中的成果。
3. 绘制自己的职业蓝图。
九、研发团队
研发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研发团队联系人:王在刚、伍贤娜、罗廷敏
联系方式:13640504366